浅谈图书出版中校对的职能

2021-11-24 04:12中州古籍出版社刘丽佳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类图书差错教辅

文/中州古籍出版社 刘丽佳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迅猛发展,2020年虽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有所回落,但已在稳步恢复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早已不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足,转而寻求精神食粮。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下降,内省自处成为常态,寻求精神层面的慰藉成为这个时期有效的释放途径,故而,图书顺势成为人们的选择。另外,“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的导向使得人们将目光聚焦出版业。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出版事业焕发活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20年代早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数字信息技术渗透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传统出版物已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文化需求,传统出版业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校对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挑战中,其工作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从校对人员的角度出发,讨论在图书出版中校对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能,以及面对特种图书时,校对人员应如何应对。

一、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能

(一)“校异同”与“校是非”。图书是思想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而校对是图书出版的必要条件,古时已存在校勘学,校对的作用是将一本书中负载的信息完整、准确地呈现给读者,有所谓“校异同”与“校是非”之说。“校异同”,即将校样与原稿内容逐字、逐句相对照,通过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排除错漏,使得原稿完整无缺、准确无误地出现在印刷品上。据此,有人得出校对即是单纯简单劳动的结论,这一结论相当之荒谬,随之可引出校对的另一重要功能,即“校是非”。何为“校是非”?它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其一,校出错别字;其二,校出违反标点符号、数字、语言文字等一系列使用国家标准的错误;其三,校出违反语法、逻辑规律的差错;其四,校出常识性、政治性等方面的差错;其五,对于一份稿件,其文字风格、表达方式、版式等方面也应统一规范,对于前二问题,可以向责编提出删改建议,对于版式差错应及时指出。“校是非”大体包括以上几类。应注意的是,在高科技时代之前,“校异同”是校对十分重要的职能;但在高科技时代,这一职能已基本由排版人员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完成。随之,“校是非”成为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能。但是,并不是说“校异同”就不存在了。一本稿件通常在出版前至少要经过校对人员“三校”,每当下一个校次进行前,首先需要下一校次的校对人员把新校样和原校样一页一页核对,核对上一校次的校对人员在原校样上指出的错误,经过责编认定、排版人员修改后,是否在新校样上已改正。改正的做出标记,未改正的改正过来,然后才能继续“校是非”工作。另外,在“校是非”的过程中,也存在“校异同”。例如,作者可能存在书写错误、资料誊抄错误,编辑可能有错改的情况。又如,排版人员可能有改错位置的时候,或者版式转换时可能出现内容丢失、错乱,正字变为形近字,这些一部分能在核红时发现。

(二)智能校对软件在校对工作中的应用。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图书校对工作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现代校对工具早已在各个出版社普遍应用,这里说的校对工具,不是指《现代汉语词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工具书,而是指黑马、方正等智能校对软件。这类校对软件内嵌多个专业词库,包含数千万条专业词汇,通过对稿件逐字检索,可以校对政治性差错、错别字、人名差错、地名差错、标点差错、英文差错等,查错准确率和校对效率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就要求校对人员能够对上述软件熟练应用,充分发挥这些校对软件的优势。与此同时,校对软件自身存在局限性,例如,校对软件的词库是一定的,而稿件内容可能超出词库范围。又如,校对软件存在一定模式,模式相对单一,不能对稿件进行个性化处理。以上种种,促使校对人员不能过分依赖校对软件,校对软件仅起到辅助作用。日常工作中,依然依靠校对人员以专业素养校对稿件,在一份稿件走完“三校”,出版发行前,可以利用校对软件对稿件“把关”,把一些肉眼不容易发现的错误扼杀于摇篮。

二、特种图书中常见校对问题阐述

校对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稿件,针对不同品类的稿件,校对工作具有特殊性。下面仅就古籍类、教辅类图书,谈谈校对人员在校对此类型稿件时应如何应对。

(一)古籍类。古籍类图书仅从文字样式可分为繁体竖排、繁体横排、简体横排三类。文字若为繁体样式,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应注意稿件中不要出现简体字。整本全用繁体字最为规范;若有异体字,异体字是否改为繁体字?某字使用多个异体字,异体字是否需统一?解答这些问题,先考虑是否有底本,若有底本,以底本为主;若无,可以参考责编意见以作考量。其次,文字为竖排方式呈现,则阿拉伯数字、标点(特别是成对标点)等的书写,要注意其与惯常横排图书的差异。再次,繁体图书以典籍原貌呈现为最常见,而无注译评。此时,可采用对校的方法把稿件和底本逐字逐句对照,一一核对。古代典籍基本无句读,故校对人员拿到的稿件,已是作者、编辑做好加句读后的“完成品”。此时,分辨句读是否有误是校对人员最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看似容易,实则特别考验校对人员的专业素养,因为社会发展到现代经历了数千年,古人语境、用词等已与现代社会千差万别,挑拣谬误势必需要校对人员熟悉稿件所处时代,一个逗号加错位置,含义可能迥然。简体古籍类稿件,常会增加注译评。注,指注释;译,指译文;评,指评点、评析。上面谈到,古人语境、用词等已与现代社会千差万别,现代人阅读古代典籍原典,多已不通文意,注译评类图书因之十分必要,它通过注译评扫除阅读障碍,便于现代人了解古代人和事。注、评,要求不可过浅,太浅,没有达到“扫盲”目的;不可过深,特别是译文,文通即可,太过意译,丧失原典风貌。评多为作者评点,不再详说。此外,简体稿件还有从繁到简的问题,原典必然是以繁体字呈现的,做简体字本的时候就面临繁转简。切不可为了省事,而利用办公软件自带“繁转简”功能,因为某字或许有多个义项,不同义项可能对应不同简体字,校对人员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仔细分辨,小心为上。

(二)教辅类。教辅类图书的消费者以中小学生为主,他们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学识、认知有限,因之校对此类图书应更加小心、谨慎。教辅类图书按学科分为多种,在此仅以语数外为例。教辅是配合课本的读物,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巩固和补充。故教辅类图书不论学科,均有一共性,即常以课本作为依据。不同版本教辅要以所用版本课本为依据。语文教辅,低年级稿件文字上常配有拼音,拼音有固定的字体,即等线体,这是校对人员拿到带拼音稿件首先要核对的。另外,结合课本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现代汉语词典》,特别注意多音字的注音以及词语中的轻声字。《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也是语文教辅中常用的国家规范。语文教辅中普遍会引用课本原文选段,此时也可采用对校的方式逐字核改。数学教辅,解题是校对人员“第一要务”,校对人员要熟悉常见概念、常见问题、常见公式、单位换算等,务必使答案正确,切不可出现错题。数学教辅稿件还涉及字母正体、斜体问题,未知数使用正体还是斜体?数量单位使用正体还是斜体?校对人员对于常见变常量正斜体应十分熟悉,课本中有的以课本为正,课本中无的,以常规做法为准。还有一些数学稿件中的“常规操作”也应熟知,例如,月份中的数字通常用阿拉伯数字。又如,某数扩大或缩小,需要写成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等。英语教辅,校对人员应熟知常见单词的拼写、读音。熟知动词、名词的变形,例如,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的现在进行时等。涉及汉语词汇转变成英文词汇时,是用该词的拼音形式,还是该词已有对应的英文词语,拼音用不用变斜体等,都是不可忽视的。

三、结语

质量,现今已成为图书的“第一要务”。一本图书出版前,通常要经过三校,重点图书等甚至要四校、五校,三校结束,另有印前质检在等待着。上述仅是出版社校对质检部门层面对图书质量的把关。读者层面、各级出版方面的政府机构对图书质量的监督、管理,更是无须赘言。可见,一本图书从无到有,待最后出现在线上、线下书店等待市场的检验,校对人员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名合格的校对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规范、出版社规章制度等,从文字规范、词语规范、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用法规范、数字用法规范、版面格式规范、常识性问题等方面着重把握稿件,力求尽早将错谬扼杀。同时,要怀抱耐心、细心以及对文字的热爱投身工作,高度把握稿件的准确性,在稿件校对中必须秉持一丝不苟的态度,万不能疏忽大意。再者,抓紧一切可用时间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阅读《出版质检动态》《咬文嚼字》等相关专业期刊,及时了解业内动态,把握新规范、新标准。更进一步了解这个行业的形势,拓宽视野,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希冀通过校对人员的努力,为人们提供优秀精神食粮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类图书差错教辅
丁是丁,卯是卯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我待教辅如初恋
众里寻他千百度
教辅虐我千百遍
为生活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