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实施办法探讨

2021-11-24 04:11张洁
经营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委派会计人员考核

张洁

(中国海洋大学控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管理体制变革,高校间兼并联合,跨区发展……高校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高校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高校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各个高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始了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委派制产生了。

一、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概述

会计委派制是资产实际所有者向资产经营管理单位委派专门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事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对于高校校办企业来说,会计委派制指的是高校财务部门向校办企业委派专门会计人员,对校办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进行指导、监督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委派制的具体职责主要有三点[1]。第一,监督校办企业国有资产运行;第二,监督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及其活动,确保财务报表完整真实;第三,监督校办企业财政法规的执行及落实情况,承担违规、违法责任。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的职责和权限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目标及工作方向做出了限制,也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绩效提出了考核标准。

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有三点重要意义[2]。第一,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及工资关系还在学校这一派出单位,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高校对校办企业进行高效的会计监督,避免外界的干预,确保会计信息更加完整和真实。第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账实不符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会计委派制下,各级管理经济责任得以明确。委派的会计人员对校办企业国有资产购置、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产入账及时,是高校加强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举措。第三,监督校办企业会计事务的全过程,全面掌握校办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有利于高校校办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从源头预防腐败。

二、高校校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委派制下,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但当前高校向校办企业委派的会计人员,其中大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并不高,他们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并不十分了解。

(二)缺少监督考核

很多高校校内企业的会计委派制脱离了高校的掌控,高校无法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委派的会计人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激励作用,即使工作做得好,高校也无法完全看见;同时,委派会计人员与受委派机构间没有经济往来,委派人员在物质及精神上都受到忽视,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低、工作效率低。

(三)工作范围划分不清晰

部分高校拥有的校办企业有很多,委派人员也很多,向不同企业委派的人员数量及素质不尽相同,没有划分清楚会计人员的责任,使得委派制度的价值及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四)缺乏约束管理制度

高校校办企业没有建立与会计委派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管理上,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缺少相关约束;执行上,会计委派制缺乏有力的执行及管理标准。

三、高校校办企业更好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策略

(一)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培训

高校校办企业在执行及实施会计委派制的过程中,委派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委派制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但当前高校校办企业委派的会计人员素质不一,严重影响到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因此,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各个高校应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委派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对委派会计人员展开多维度、全方位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高校校办企业的委派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我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二)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考核及激励

对于多数委派会计人员而言,他们在受派单位及派出单位都很难找到归属感。受派单位认为委派的会计人员是外人,是外单位派来的;而派出单位则认为这些人员已经被派出去了,对这些人员缺少主动关注。可以说,高校委派的会计人员拥有极大的独立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高校的管理。为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高校应要求委派会计人员不定期返回派出单位进行工作汇报,并进行知识的再学习。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快,会计人员只有通过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委派人员,高校还应做好对委派人员的监督、考核及激励工作。第一,在监督方面。委派人员不仅要接受校办企业监督,同时还应接受社会的监督。监督内容主要为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期间是否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是否尽职尽责[3]。监督的形式可以是高校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办企业财务工作进行专项审计。第二,在考核方面。高校应从德、能、绩、勤、廉等方面做好工作考核管理。为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客观性,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勤、德两个方面的考核应根据委派人员在校办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而能、绩、廉三方面的考核则需由高校财务、审计两个部门按照审计的结果做综合性的评定。第三,在激励方面。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最终要参照考核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对于表现好的,在物质及精神上给予一定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则应视情况进行一定惩罚,惩罚形式有诫勉谈话、扣减绩效、免职等。只有给委派会计人员更多的关注,做好奖罚分明,高校校办企业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的监督作用。

(三)明晰高校校办企业委派会计工作范围

高校的校办企业较多,所需的委派会计人员在数量上不一致。如果校办企业规模较小,则财务核算的数据少,所需的委派会计人员数量少;如果校办企业机构大,部门多,则需委派多名会计人员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在委派会计人员较多的情况下,需要明确每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范围,确保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确保委派会计职责明确,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会互相推诿,不会偷奸耍滑。

具体来说,委派会计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六点。第一,协助被委派单位的财务部门做好校办企业财务工作,并接受高校及校办企业双重领导。第二,参与校办企业财务年度预算、决算,确保校办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高校财务制度。第三,参与校办企业经济业务等活动决策及审批工作。第四,负责校办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并给出合理化意见。第五,完善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管规范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第六,负责指导及检查校办企业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

总之,高校委派的会计人员必须拥有极强的责任心,而高校在工作中需成为委派会计人员的强大后盾,校办企业在工作中要全力配合好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做好委派会计工作。

(四)从制度层面做好委派会计人员选派及监管工作

高校应出台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会计委派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办法开展相关工作,为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具体的管理内容有以下三点。第一,委派会计入选标准。为了让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应公开竞聘委派会计人员,成立选拔小组,从工作业务、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综合考量,选派优秀的会计人员。第二,委派会计任命授权。高校应给委派会计人员更大的权力,从学校层面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任命。委派会计人员在业务关系上需接受高校财务部门的指导,委派会计人员遇到重大问题可直接向学校财务部门汇报。第三,委派会计管理。高校应做好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岗位轮换制度。只有不同岗位间定期轮转,委派会计人员才能在工作中实现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时,需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这样高校校办企业的会计委派制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高校针对校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能够加强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高校只有解决当前会计委派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会计委派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委派会计人员考核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对县级局内部监管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