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就业质量调查与人才培养探究

2021-11-24 16:15
现代交际 2021年21期
关键词:法语山东省毕业生

汪 玥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作为集人口、经济、文化、教育于一身的“大省”,积极聚集各种优势因素,从政策和制度上促进就业活跃,提升就业水平。山东省已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山东财经大学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入手,基于《周易》的“三才之道”理论[1],研究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基本状况及人才培养模式,并为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山东省法语人才能力,完善法语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建议。

一、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宏观环境分析

近年来,山东省与法国及法语国家与地区在经贸、能源、科技、旅游及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频繁,发展势头良好。经贸方面,山东省与法国双向投资稳步扩大。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法国在山东省设立企业112家,实际使用外资4.4亿。主要项目涉及科技、新型材料、建筑材料、化工、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等多各领域。截至2019年9月,山东省累计备案核准对法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5家,核准中方投资13.5亿美元。山东省积极利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进博会等高端经贸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更多法国知名跨国公司在山东省投资兴业。截至2018年底,共有15家法国世界500强公司在山东省陆续投资71个项目。[2]旅游产业方面,山东省开设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集群,发挥好客山东海外营销中心作用。进一步推介山东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其所搭建的海外业务拓展服务平台推动跨境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利用大宗贸易和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一站式出口贸易服务及海外文化双向交流驿站平台,打通文化企业“走出去”通道,深度拓宽法国市场。同时邀请法国政府、企业、机构参与山东省自贸试验区建设。

山东省于1985年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建立友好关系,2014年与法国卢瓦尔大区签署友好备忘录,省内多市与法国9个城市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山东省对外友好交往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合作内容涵盖了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建立了不同层次交流机制。

此外,在非洲共有26个国家使用法语。山东省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山东在非洲设立了358家企业和机构,协议投资8.67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给法语专业学生带来机遇。

总之,为了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山东省各高校应深入分析法语资源需求市场,与社会接轨,创新适合山东发展的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山东省法语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二、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全国法语专业发展迅速,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数量猛增,专业规模急剧扩大,毕业生人数增加。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也取得了一定发展。目前,开设法语专业本科的高校有1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潍坊学院、鲁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滨州学院、临沂大学、青岛城市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这些学校所在地主要集中在准一线、二线城市,其余高校遍布山东省各地级市,分布较合理。具体仅就法语专业设置看,与教育资源分配及城市国际化水平有相当关系。众所周知,高校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也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知识和人才的支持,这种潜在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战略看,法语专业在山东省沿海城市较稀缺,7个沿海城市中只有2所高校设有法语专业,而这一地区正处在山东蓝色经济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之一,具有日益凸显的战略地位,可见存在潜在的法语专业人才需求。

从毕业生就业方面看,根据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法语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情况良好,14所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就业、考研或出国留学。但山东省内就业的行业多与法语相关度不高。

从师资队伍建设看,目前山东省共有法语教师近90人,其中男性教师人数较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仍然是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但从学科发展和职称晋级要求来看,具有博士学位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人数虽较之前有很大提升,占师资总数的13%,但省内缺少学科带头人是不争的事实,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形成梯队协同建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语专业学科更大发展;因此,通过现有教师职称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资力量,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尽快摆脱省内法语专业缺少一流学术带头人的困境,这与相关人才配套政策和地域环境优势都有直接关系。

从本科教学水平看,各高校均根据《法语教学大纲》制定培养方案,设置了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课程。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主,辅以语言交际能力与文化课程,如法语阅读与写作,法国与法语地区国家概况等。高年级阶段,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化专业素养的培养,如口、笔译,法语跨文化交际等。为了帮助学生就业,各高校还开设了外贸、旅游等方向的法语课程,如“商务法语”“经贸法语”“旅游法语”。总体来说,省内各高校课程设置相似度极高,没有根据高校自身情况与资源,设置适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的课程体系,趋同化现象严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山东财经大学法语专业就业质量调查与分析

就业质量是一项衡量高等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质量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其有助于高校招生及教学改革等环节的调整与完善。本文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5题,包括单选、多选及问答题。最终收回有效问卷85份。从总体数据看,近一半的法语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持乐观态度,认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大家对就业形势有一定自信心。但具体分析,也存在一定问题。

1.与专业匹配度不高

从整体数据看,本校省内就业人数平稳,但有67%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法语无关。大多数同学在诸多因素下,放弃了花费四年时间精力学习的专业。根据前程无忧网站2020年7月31日数据,对山东省法语岗位的搜索发现,仅有113条招聘信息,其中济南28,青岛60,烟台、淄博分别为4条。全省总数不及宁波一市169条的招聘岗位量。可见,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山东国际化水平一般,省内对法语人才需求量不大,就业渠道相对较窄。

2.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较少,国内升学比率较低

目前省内仅有中国海洋大学一所高校设有硕士点,专业上升通道较有限。省内机关及事业单位对法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少,与法语相关的海关、外事办等涉外机关单位岗位有限,省内高校同质化教育体系下培养的法语专业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之很多来自全国的应聘者,竞争异常激烈。

3.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此次调查中,当被问到“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有62人选择“语言基础欠扎实”,59人选择“实践经验不足”,40人选择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究其原因,语言基础差,突出表现为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能完全胜任实际工作。主观原因上,学生缺乏基础技能训练的意识,在技能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客观上,国内法语等级考试没有口语题,无法对口语能力进行评测。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方面,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注意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口、笔译”“商务法语”等课程,但由于学时有限,且多为“纸上谈兵”,未能有实训实践练习的机会,加之授课多以语言专业教师为主,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学习效果不佳。

四、优化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基于以上问卷调查,本文借助中国古代文化《易经》中提出的“天、地、人”三才理论,把脉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发展。从政府政策“世态”、企业“生态”、高校及学生“心态”三个维度,为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参考,以期达到三方面和谐持续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3]。

1.政府政策“动态”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为山东省进一步吸引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结合法语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山东省应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国际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其次,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借助山东省区域优势,深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与交流,重点开发山东特色新型项目,同时加强教师国际交流,汇集或培育高层次人才。最后,发挥政府资源配置和协调统筹的功能,利用大数据,统计省内各法资企业及法国合作机构相关信息及动态。此外,建立法语专业交流平台,有利于优质资源共享和专业学科共赢,发挥地区力量,形成山东省影响力。

2.企业“生态”

人才作为有特殊作用的劳动力,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市场需求导向中起重要作用的除了高校,还有企业。教育部开展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正是国家为用人和育人单位搭建的交互平台,提供了资源共享及合作的机会。通过产学融合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人才流动性。对高校而言,企业的参与,可提高高校科研能力,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更可避免高校“闭门造车”。对学生而言,企业参与,可使其增加工作经验,尽早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3.高校及学生“心态”

首先,法语专业在各高校学科体系中大多处于弱势,相关政策未能考虑学科差异和特点,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其次,山东省内各高校积极探索适合省情有特色的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各高校自身优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可定期举行学生竞赛等,为法语专业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拓宽就业渠道。高校进一步深化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模块中可以设置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乐观的人格及专业科学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未来的职场生活,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

作为21世纪大学生,除了应具有作为运用外语知识和技能,以及参与国际交流的外语人才之素养的基本功外,还应拓宽知识面,尤其不能排斥理科知识。大数据时代,信息调研能力、语言大数据处理能力等都是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4]

五、结语

通过对山东省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可以看到山东省法语专业发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存在着机遇与挑战。山东省各高校法语专业应借助优势资源,优势专业,探寻适合山东省发展的法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山东省外语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山东省人才国际化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法语山东省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法国呼吁抵制英语入侵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