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策略

2021-11-24 00:05王文臣薛开宗
商品与质量 2021年37期
关键词:交通居民规划

王文臣 薛开宗

临沂三霖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要,在交通系统方面,机动化和便捷的程度有必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整体上来看,交通的出行安全、通畅性以及汽车尾气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发展,所以有必要对以上各项情况进行有效遏制,也就需要构建起具有城市特色的交通系统,例如慢行交通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以提升城市环保水平,并有效倡导市民绿色出行。

1 当前国内外的慢行交通系统情况

1.1 当前我国慢行交通系统情况

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能够引起的显著变化之一,即为机动化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来我国居民采用自行车出行的频率大幅度降低,同时自行车的车道、停车区域面积以及各项相匹配的设施均持续减少,导致居民自行车出行的难度越来越大,便捷性越来越低,进而逐渐呈现出了恶性循环。由此,交通堵塞以及由交通引起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于中大型城市来说,该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也就需要合理规划城市中的慢行交通体系,以建设起城市中绿色环保的交通模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当前诸多城市已经逐渐着手开始落实慢行交通相关措施,由此选择慢行交通模式的居民数量却未得到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慢行交通配套设施不足。从整体上来看,当前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慢行交通系统不够完善,连接性较差,甚至部分区域难以切实对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进行区分,同时各区域之间也不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导致慢行交通模式的舒适性及便捷度降低,同时也难以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2)创造良好运行环境。路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应该能够以交通通行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保障自行车交通工具能够与公交系统进行合理衔接,提升自行车停靠位置的安全性及便捷性,以提升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积极性,例如大雨大雾一类的极端天气中,应该能够具有完善的应急措施,否则,慢行交通的推广难度不易降低。

(3)慢行交通设计合理性不足。各个交叉口及相应路段的衔接位置,通常交通情况更加复杂,行人的安全性相对更低,所以针对此,需要进行特别的慢行交通规划,但是在实际上,对各区域进行设计时,并未预留慢行交通空间,或是虽预留却未有效应用,导致慢行交通设计严重缺乏实用性,也就降低了居民出行时选择慢行交通模式的积极性。

(4)未能充分接驳公共交通。地铁站和商业区均属于城市中的中心区域,附近位置随处可见非法进行营运的非机动车辆或是摩托车,而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即为慢行交通难以与公共交通有效接驳,居民换乘公共交通或是打车的难度均较大,同时自行车尚未得到有效的推广。

(5)严重缺乏绿色通道。在部分城市之中,虽然设计城市交通体系时考虑到了绿色通道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仍然严重的存在配套设施不足以及连接性较差等问题,导致慢行交通的便捷性较低。

(6)慢行交通规划未受到重视。对于我国各省会以及发展较快的中大型城市来说,其中的繁华区街道普遍存在较为显著的步行交通系统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例如未对慢行交通区域进行合理设置,也就易导致出现交通流混乱的情况,甚至有可能直接引起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安全性及交通效率显著降低[1]。

(7)安全性不足。当前交通体系之中,行人与车辆间相互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较为常见,在各路段交叉口等位置,为行人设置的短暂停留区域,其中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可能存在红绿灯时间短暂等情况,不利于居民出行,另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等情况。

(8)宣传力度不足。虽然慢行交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相关政策仍未完善,在进行慢行交通设计工作时,也就不具有正确的指导,同时关于慢行交通的宣传力度不大,不利于提升居民对于慢行交通的接受程度。

1.2 当前国外慢行交通系统情况

(1)法国巴黎。从交通的角度来看,法国巴黎受到重点关注的原因之一,即为其具有发达的、先进的轨道交通体系,同时相应的慢行交通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巴黎市民可在出行过程中随时切换出行方式。整体上来看,慢行交通的便捷性较高,并且因为慢行交通系统得到了完善的建设,所以当前巴黎已经成为全世界公共自行车应用比例最高的一座城市。

(2)日本东京。在日本东京,其中的地铁体系客流量为全世界最大,能够对数量庞大的东京市民进行顺利的周转,则需主要依赖于东京慢行交通体系的完善。

(3)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哥本哈根既往曾以汽车而举世闻名,但是哥本哈根对于绿色出行、环保便捷十分重视,当前其“汽车之城”的美誉,已经由新的称号“自行车之城”所替代。当前该城市之中的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总人口数量,且自行车出行的几率已经达到50%甚至更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哥本哈根细致地制定了有关于自行车出行的各项相关措施,有效的保障了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使慢行交通系统得到了充分落实,同时还具有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使小型机动车受到了相应的出行限制[2]。

(4)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具有“自行车之都”的称呼,其中实施了“白色自行车计划”,也就是在阿姆斯特丹的森林公园之中,游客可免费使用由公园提供的白色自行车,且自行车道长达42公里,游客可在其中自由骑行和观光。

(5)美国。美国建设了一条长度在4500公里左右的生态绿道。该生态绿道与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以及东海岸休闲进行紧密结合,同时连通了美国15个州、20余个城市以及100余个城镇,各地的国家公园、文化历史遗址和大学均可由美国居民便捷的游览,且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骑自行车或是步行进行运动、上下班的居民高频的应用该生态绿道。

2 慢行交通体系的设计和建设

2.1 构造有机空间

对城市中的景观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提升街道慢行空间的多样性,采用拓展城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方式,强化街区空间的开放性及多样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既有的封闭街区边界合理调整,使其能够与主要公共空间体系进行连通,从而提升有机空间的实际应用效果,也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旧城区中慢行空间的实用性和畅通性。与此同时,在公共景观空间中植入人性化、趣味化的大众活动功能,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空间功能构筑思想,以强化空间骨架的整体性,并将各个区块之间的疏离地带转化成为城市中的公共活动带,使其能够与当前城市中的景观进行充分结合,进而实现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空间规划性的提升,也就有利于提升广大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性[3]。

2.2 复合型慢行功能圈

根据实际情况整合不同的实际功能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空间生命力进行充分激发和有效拓展。从整体上来看,对慢行城市空间进行构建,能够体现出圈层复合的特征,特别是强调了“功能复合”的理念,所以慢行城市空间的构建需要适度保持复合功能,以自行车站点和公共交通站点为有效服务半径,使慢行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复合得到有效落实。

2.3 鼓励规划建设慢行交通体系

在开展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针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工作予以充分重视,科学合理的建设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仅有利于切实落实环保理念和绿色出行理念,还有利于促使城市交通污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进而实现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城市空间之中,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对各自相应的慢行交通网进行构建,并从功能方面入手,强化慢行交通网的渗透性,使道路密度增加,以提升市民步行出行的频率。并且,在城市的主要慢行生活圈层,应该将小区中心轴带、滨水区域以及公共功能设施作为建设中心,以鼓励市民在出行过程中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方式[4]。

2.4 以地域文化传承为基础进行文化展示

为了激发市民文化的活跃程度,以能够在形象方面优化城市当前以及既往的步行街区,对于建筑形态及相关景观来说,开展设计工作时,必须将相应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于其中。一般来说,即应该以地域文化传承为基础,开展慢行空间的规划建设工作,在绿地公园一类的区域逐渐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并将与慢行空间特征进行有机结合的各个特色文化主题,深刻融入到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工作当中,以强化文化展示区域的地域文化传承特色[5]。

2.5 慢行交通区域划分及规划建设

在通常情况下,应将慢行区域设置于人流量较大且适合慢行的位置,例如公园绿地、居民生活区、文化体育设施、商务行政办公、城市中心及大型商服周边,以能够提升居民的慢性几率,同时也能够为居民的慢性需求提供便利,从而使慢行交通的推广得到不断强化。

2.6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步行交通系统的通畅以及持续完善能够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步行交通进行规划时,必须注重合理提升其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城市步行区域的整体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细致的规划工作,确认慢行节点的主次顺序,并严格根据生态、滨水等各个不同环境所能够体现出的特色,对慢性区域及节点进行划分和衔接[6]。

2.7 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在开展功能区域划分工作时,注重考虑自行车的出行特征,将功能区域划分与功能区域中的交通特征进行有机结合,特别针对自行车交通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1)公交接驳区,采用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完善周边公交网站区域内的自行车道路,同时增加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特别是需要在轨道网站周边强化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工作。

(2)活力区域,为了提升市民在进行短距离出行时,应用自行车出行方式的频率,需要严格根据区域划分原则对自行车道路网络进行划分。

(3)景观休息区,为了有效满足有关于自行车的健身休闲等需求,在新建的滨水绿化带、大型公园以及公共绿地区域,均应持续完善自行车通道,并尽可能将其与景观进行有效融合[7]。

3 结语

根据上文可以了解到,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的畅通与否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有必要保障交通整体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来说,通常由快速和慢速两种交通模式构成,且二者应于发展过程中保持平衡。其中慢行方式属于环境友好型的出行方式,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慢行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能够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慢行交通体系已经逐渐处于较为完善的状态,交通网络及相应的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慢行需求,同时城市中的慢行交通体系也能够与绿地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从而构建起不同层次的慢行交通网,进而实现交通功能向休闲的转变及融合,从而形成更加宜居、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交通居民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高台居民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