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德惠市脱贫攻坚对策性研究

2021-11-24 00:30中共德惠市委党校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饮水全市

丛 楠 中共德惠市委党校

一、2020 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一人一策”执行有力。为全市233 名未脱贫人口制定了“一对一”脱贫措施,有力促进了未脱贫人口增收脱贫;“滴灌式”投资285.06 万元,与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亿羽孵化中心项目,17 万元的年收益全部用于精准推动未脱贫人口脱贫,年人均增收可达730 元;在保持原有包保原则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由长春市相关市级领导和部门主要领导、德惠市全体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对未脱贫人口实施进一步包保,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进一步补齐。发放教育全市有441 名贫困学生得到了教育资助,共245 万元,确保所有贫困学生顺利在学校就读;顺利改造计划内73 户贫困户危房和130 户“三类人员”危房;投入7 408 万元,通过新建饮水安全工程、工程巩固提升、打深水井等方式,及时消除排查发现的289 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隐患;全力实行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深入推行医疗保障“一事一议”兜底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三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上调农村低保标准至每人每年4 140 元,实施未脱贫人口低保兜底全覆盖,深入落实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确保了社会保障兜住底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 242 万元,谋划推进产业项目14 个;设置“三无”就业专岗、临时性公益岗位、扶贫特岗等就业岗位266 个,有效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充分发挥了产业就业带贫益贫作用。

四是督导指导力度不断强化。由市级领导牵头,对未脱贫人口7 人及7 人以上的12 个村、相关监督检查整改任务较重的乡镇(街)和“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领域存在问题较多的乡镇(街)实施挂牌督战,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成立德惠市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下设13 个督导小组和1 个综合协调小组,对全市19 个乡镇(街)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全面督导,下达《督导计划》,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建议,帮助总结有效经验模式,不断压实各级责任,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五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制定下发了《关于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疫情防控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单位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期间贫困人口监管和必备物资保障工作。为贫困户和基层扶贫干部发放《新冠肺炎预防手册》3 732 册,切实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实行网络招聘、创建就业扶贫星火站、发放贫困劳动力交通补助等措施,积极促进贫困人口疫情期间就业。协调长春市扶贫开发联合会,为全市贫困户和边缘户捐赠“爱心口罩”73 750 只,为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捐赠消毒液285 桶,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防疫物资供应。

六是加强受灾贫困群众帮扶。9 月13 日,受“三台叠加”影响,由于连续长时间超高水位浸泡,造成达家沟镇五家子村四社附近饮马河段国堤沙基地段渗透破坏,发生溃堤,洪水威胁到五家子、獾子洞2 个行政村。险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跟进调度贫困户受灾情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受灾贫困群众包保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贫困户灾情统计台账,落实具体帮扶措施,持续加大监测排查力度,抓好政策兜底保障,强化产业就业带动,切实保证受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家庭收入不减少。

七是防止返贫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德惠市2019—2020 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及后续帮扶工作方案》《德惠市关于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措施,并逐项落实责任部门,确保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先后印发了《德惠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边缘户帮扶政策的通知》,对监测对象实行分级预警、动态监管、分类施策,持续加大动态监测和帮扶力度。通过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帮扶、综合保障等措施,及时消除了全市29 户68 名监测对象的致贫返贫风险。

八是促进问题整改见底清零。在回头看的过程中根据巡视组的重点建议以及脱贫攻坚成果的考核、国家监督、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监督检查,以及长春市委第十巡察组巡察反馈的意见。需要整改的地方22 个面,共68 个问题,为此制定了220 项具体整改措施,现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减贫成效方面。截至目前,全市32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 年初的12 622 户21 403 人,减少到3 572 户7 555 人,贫困户基本稳定脱贫,贫困率降低到最低。

二是“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方面。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2016 年以来,累计发放教育补助3 495 人次858.4 万元,“雨露计划”补助1 130 人次169.5 万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均无因贫辍学情况。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2016 年以来,共改造贫困户危房1 328 户,其中C 级维修32 户,D 级翻建1 283 户,无房新建13 户;为低保户、特困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改造房屋524 户,在医疗保障方面,贫困人口签约慢病管理2 995 人,大病集中救治259 人,重病兜底保障39 人。2016 年以来,累计改造村级卫生室108个,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6 个,目前,全市276 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门诊统筹报销业务,实现了贫困人口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能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2016 至2017 年,利用两年时间,投资5 428 万元,为15 个未实现集中供水的贫困村安装自来水,实现了全市32 个贫困村集中供水全覆盖。2019 年以来,投入资金12 875 万元,通过巩固提升17 处饮水工程,新建24 处集中式供水工程等方式,陆续解决了全市排查发现的378 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

三是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方面。2016 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 489.5 万元,其中,中央5 531 万元,省级4 748.36 万元,长春市6 388.86 万元,县本级3 821.28万元。主要用于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产业覆盖等方面建设,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是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方面。2016 年以来,全市累计专项扶贫资金8 050.12 元,其中,投资1 204.59 万元,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9 个;投资2 229.06 万元,实施入股分红项目11 个;投资1 487.97 万元,实施资产收益类项目14 个;投资3 128.5 万元,实施种养殖类项目36 个,不断丰富扶贫产业发展方向,增强产业项目“造血”功能,切实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五是贫困劳动力就业安置方面。2016 年以来,累计安排“三无”人员专岗97 个、扶贫特岗104 个,提供了114个临时性公益岗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吉林省扶贫龙头企业德翔牧业有限公司为30 名贫困劳动力提供信息员岗位,年人均增收2 920 元。省级一星扶贫龙头企业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和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解决了28 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其中创建就业扶贫基地2 个,就业扶贫车间2 个,就业扶贫星火站18 家,共计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58 人,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有效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家庭持续增收。

六是社会综合保障政策落实方面。逐步将农村低保标准从2016 年的每人每年3 710 元上调至今年的每人每年4 140 元,确保高于历年国家贫困线。2016 年以来,全市累计低保兜底贫困户6 630 人次,发放低保金2 723.47 万元;五保兜底贫困户511 人次,发放五保金388.64 万元。发放贫困残疾人护理补贴2 312 人次200.84 万元,切实兜住兜牢贫困群众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三、2021 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各项政策总体稳定,根据融合精准脱贫产业链、就业培训、自主创业适用、医疗救助、教育支助、社会保障部、保障性住房、临时救助等国家现行政策资源,推行“一增一降一确保”帮扶。即根据产业群贫益贫、学生就业帮扶、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保障等提升困难群众家庭年收入;根据现行政策免减、医疗救助教育援助减少困难群众文化教育、诊疗等刚度开支;根据全方位调查、动态性筛选、安全性评定等确保住宅和饮水安全。二是进一步争得公益资源协助,灵活运用市区一对一帮扶、民企扶持、社会发展协作参加等方式,争取公益团队、爱心企业、公益服务平台、慈善基金等公益资源,依据困难群众因病、因学、因灾所需,有目的性地补充现行政策薄弱点,处理目前国家现行政策。

二是持续抓好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用。进一步明确监测原则、监测对象和监测程序,不断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动态帮扶机制,精准掌握动态监测对象基本情况并建立台账,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并及时落实针对性事前帮扶措施,帮助监测对象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三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合理对接有效途径,以脱贫攻坚在产业链、绿色生态、文化艺术、机构和优秀人才等层面获得的成果为基本,有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建设、治理一部分人民群众问题。促进产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组织衔接、推动文化振兴、提升人才素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饮水全市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防丢干伞饮水杯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