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野生青冈蕈菌株筛选及出菇试验

2021-11-24 11:57邵妍丽张高翔任军辉
西藏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原种出菇菌丝

邵妍丽,张高翔,任军辉,王 利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

青冈蕈(Tricholma quercicola)为松口蘑的一个近缘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地有高山栎的原始森林中[1],生长环境良好。青冈蕈与松口蘑的香气、口感极为相似,但氨基酸含量更高[2],价格较低,因此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3,5]。但是野生青冈蕈的生长季节较短,一般在每年的7—9月,且多生长在海拔3000 m 以上的原始森林中[1],一方面采收极为不便,容易造成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产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初选野生青冈蕈的优良菌株,为后期的人工驯化做准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2020年8月,在林芝市5 个采集点采集生长健壮的野生青冈蕈子实体(见表1),带回实验室后进行菌丝分离。

表1 供试菌株编号及采集地点

1.2 培养基

1.2.1 菌丝分离培养基 葡萄糖20 g、酵母膏2.0 g、蛋白胨10 g、KH2PO41.0 g、MgSO40.5 g、琼脂18 g、水1000 mL,pH值自然[4,6-11]。

1.2.2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 栎类树木屑28%、麸皮20%、白糖1%、石膏1%、水适量,pH值自然[12-16]。

1.3 菌丝生长对比试验

1.3.1 菌丝分离试验 按照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后,将5 个采集地点的菌株分别接入到培养基中,每个采集地点的菌株接10 管,在8 ℃、15 ℃各12 h条件下进行暗培养,观察生长情况。

1.3.2 原种制作 根据原种培养基配方,将各配料加水拌匀(含水量50%),装入锥形瓶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30 min;待菌丝长满试管后,将培养出的5 个来源的菌丝等量分别接入到原种培养基中,15 ℃恒温暗培养,观察菌丝萌发时间、菌丝长势、菌丝满瓶时间、菌丝致密程度、色泽和污染率。

1.4 出菇对比试验

1.4.1 栽培种制作 根据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将各配料加水拌匀(含水量50%),装入聚丙烯塑料袋(14 cm×24 cm)后,高压灭菌2 h,待料温下降至室温时再接菌,每瓶原种接5 袋,放置在培养室内进行遮光培养,温度15 ℃,待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出菇房中。

1.4.2 出菇管理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出菇房温度15~20 ℃,昼夜温差不超过5 ℃,光照强度200~300 Lux,加强通风,观察出菇时间和原基数量;待子实体形成时增加通风量,湿度控制在85%~90%,当子实体90% 以上成熟时观察菌盖大小和颜色。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及Excel 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在分离培养过程中,约7 d出现菌丝体,颜色洁白,有个别试管中菌丝未萌发或被污染直接舍弃,有菌丝萌发的试管约14 d 菌丝长满试管。之后将菌丝接入原种培养基,观察生长状况如表2 所示。编号为T2 及T3 的菌丝接入到原种培养基后菌丝出现的时间较早,与T4、T5相比,达到显著性水平,但T1 与T2 和T3 间未达到显著水平,T1 与T4 和T5间也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T2及T4、T5 菌丝长满瓶的时间较长,与T1 及T3 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但T1 和T3 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菌丝长势上看,T3 来源的菌丝长势强,T4来源的菌丝生长势较强,T1、T2、T5 来源的菌丝生长势较弱。从菌丝的致密程度和色泽来看,T1、T5菌丝呈现致密的生长状况,但T5 的色泽与T1 相比更洁白,T2、T3 菌丝生长较致密,但T2 菌丝是灰白色,T3菌丝仍呈洁白,T4生长稀疏,但色泽较好,呈洁白;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有个别菌丝也出现了污染的情况,基本都在生长3~7 d 时出现,出现污染后,杂菌生长迅速抑制了菌丝的生长,但污染率不高,均为10%,出现污染的菌丝编号为T1、T2、T5。

表2 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状况

2.2 出菇情况

在出菇的过程中,菌袋中的菌丝会最先形成菇体原基,但试验发现,只有少数菌袋中出现了原基,具体情况如表3。T3、T4、T5 所接菌丝均未形成原基,只有T1、T2有原基形成,但原基数量很少,两个来源的原基形成的时间也相似,T1 与T2 的出菇时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原基开始形成时是黄白色,形成过程中逐渐变为红褐色。T1、T2 形成少量原基后,大多数原基不再生长,只有少数原基形成完整子实体,当90%的子实体成熟时测量菌盖直径如表3 所示。T1 的子实体菌盖直径为2.32±0.26 cm,T2为2.63±0.39 cm,T1、T2 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出菇情况相似。

表3 供试菌株出菇情况

3 讨论

各来源的菌株在原种培养基中菌丝体出现的时间是T2、T3 与T4、T5 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在满瓶时间中,T1 和T3 达到了显著水平,由此可以看出,T3生长得相对较快,再综合菌丝长势和色泽,T3菌丝的生长明显有优势,这可能与T3 的采集地点有一定关系;T3 的采集地点虽属于旅游区,但保护较好且采集具体地点受到外界干扰少,其他几个采集地点基本都是每年大量采集的地区,有个别地点周围甚至出现了人为过度采集的痕迹。但确定T3 来源菌株是否是青冈蕈的最优菌株还需多选择一些采集地点,特别是保护较好的地点,并且还需进行拮抗试验等进一步的筛选。在出菇试验中,T3 也未能成功出菇,可能是由于对青冈蕈本身的生物生态学习性了解不够全面,设置的试验条件有限。在后续的试验中应考虑以上因素。

试验中,各来源的菌株呈现的菌丝长势与出菇结果显然与采集地点的海拔没有相关性,若需确定青冈蕈生长的具体海拔,得到最佳的试验材料,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原种出菇菌丝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