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探究

2021-11-25 01:32张慧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单位

张慧

(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在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多。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为保障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国家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公共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滥用、错用问题,甚至引发廉政风险,这不仅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影响政府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而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活动,而且能够促进内部经济活动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导致内部控制效率并不高,因此需要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探究。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管理也逐渐趋于专业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和控制需要不断加强和发展,以满足单位内部日益增长的各种工作事务的监控需求,满足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满足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时俱进的需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单位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单位内部多部门之间有效合作,综合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

(二)保障单位资金安全的必然要求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公共资金安全问题是国家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在以往的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金流通过程中,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导致很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不仅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单位内部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单位公共资金的安全管理。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通过加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来监督公共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的正常流通和有效使用,避免由于违法、违规经济活动而导致的资金流失、挪用情况的发生。

(三)完善单位会计信息的必然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是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够为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在以往缺乏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金的流动缺乏规范性,导致很多资金的去向不明确,无法准确地进行会计信息的统计,导致会计信息统计效率低下。而通过加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使单位会计信息整合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发展,从而杜绝由于信息丢失、信息造假、信息遗漏等缘故造成的财务问题,为单位会计对于财务收支信息的统计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动力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是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因此,相比于市场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即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确定了内部控制牵头部门,但是由于单位管理层不够重视,再加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或形同虚设等原因,导致负责内部控制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除此以外,其他部门认为内部控制是财会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没有关系,往往由于财务申报问题等导致冲突和矛盾,甚至会对内控人员产生偏见,长此以往,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导致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不够主动。

(二)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机构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构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运行,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加强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单位内部审查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避免违法、违规经济活动的发生。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机构的重要性,开展了相应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设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而是将内部控制机构与财务部门进行结合,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无法发挥正常的经济自查职能[1]。

(三)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标准不科学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而言,一个明确的工作标准可以规范内部控制工作的行为,提高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质量。然而,在实际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由于工作制度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会依据上级领导的意愿开展工作,这就导致人为因素的渗透较为严重[2]。除此以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往往是针对短期的审计工作内容开展的,具有临时性,缺乏相应长期工作标准的制定,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只是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队伍不够专业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要熟悉与内部控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的技能。然而,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参与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法律法规、信息化操作技能等方面依然存在欠缺,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果[3]。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策略

(一)增加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活力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氛围,提高单位各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知程度,促进单位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地配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教育,充分给予重视并激发责任感,使其能够主动发挥自身在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监督职能[4]。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和效率较高的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提高内控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以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工作体系建立,可以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对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能够不受其他部门的决策影响。其次要注意区分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工作两者的区别,要避免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会计工作从属于同一个上级领导管理,或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发生。最后为了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公平性与真实性,需要由上级单位分配工作人员到下级单位进行监督领导,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的完善[4]。

(三)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标准

通过制定一个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标准,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和行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正常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单位环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参照国外相关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模式或者参照国际审计工作的标准,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标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的风险防控,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评价标准来有效地预防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避免单位内部资金的流失。

(四)打造内部控制工作专业队伍

专业的人才队伍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专业队伍的建设,需要上级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部门优质人才的输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引导工作人员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不断的通过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参与工作的能力[5];其次,要向社会各界广泛招收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正确的财务控制管理态度的人才,充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最后,要对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确保其在信息时代下能够依托信息化工具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单位资金流动的监督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依赖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活力、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标准、打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专业队伍四个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
行政学人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