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分析

2021-11-25 01:32宫强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残疾人岗位

宫强

(威海市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给予残疾人生存价值的重要手段[1]。目前,我国为了实现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开展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以及培训班等多种培训手段,但是总体开展状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中,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迟滞,且农村残疾人的思想相对较为落后,导致职业教育的开展并不理想,且残疾人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相对较低[2],基于此,探究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农村残疾人的发展而言,其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解决自身天生缺陷而无法工作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而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3]。其次,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农村的脱贫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

二、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善,不利于提升农村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主要问题如下。

(一)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相对较为薄弱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环节,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力度相对较为薄弱,且缺乏完善的培训机构[5]。其主要是由于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缺乏对农村残疾人职业诉求的了解,对其心理需求的考虑存在显著的不足,因而在职业培训中,无法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机会。同时,针对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计划,并不能根据实际条件以及残疾人的技能,为其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班,而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设计培训班,致使其培训效果与就业形式并不相符。

(二)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市场导向不足

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模式中,需要建立职业培训市场导向机制,以此来合理地引导残疾人的就业[6]。在培训中,残疾人对于就业环境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的不足,导致其无法选择针对性的培训机构,并且在后期工作中,下岗的比例相对较高。并且农村企业并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参观和体验的机会,致使残疾人对于工作岗位的了解能力进一步降低。同时,在培训机构中,缺乏市场导向培训机制,农村地区政府以及培训机构往往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致使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市场就业形式脱轨,严重影响农村残疾人的就业。

(三)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农村资源条件不符

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式中,与农村资源条件存在不符的特征,对其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7]。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业、手工业以及基础工业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因而在残疾人职业培训计划的设计中,政府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并不能实现对农村地区资源的有效分析,致使部分残疾人在接受职业培训后,并没有对应的岗位可以入职。同时,缺乏根据资源需求的职业培训计划制定。由于缺乏对资源条件的分析,致使职业培训机构对岗位需求的了解度存在显著的不足,无法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模式,进一步影响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效果。

(四)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不足

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模式中,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存在显著的不足[8]。目前,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多为政府提供的岗位,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相对有限,并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同时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部分企业对于岗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与职业培训机构签订订单培训计划,致使其自身的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且不利于残疾人的就业。

三、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优化建议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从如下角度出发,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优化。

(一)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班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环节,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班,以此来满足残疾人的不同就业需求。首先,要充分了解农村残疾人的职业诉求。农村残疾人由于身体状况的差异,其可能存在不同性质的工作能力,如手部残缺、脚部残缺或者脑瘫等症状。在设计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时,要充分调查当地农村残疾人的具体工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职业培训方案。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班。针对农村地区残疾人的工作能力,设计手工编织、厨艺、电商客服、配送以及心理沟通等多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培训班,以此来满足农村残疾人对于职业培训的不同需求。

(二)建立市场导向的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在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导向机制,以此来实现对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引导。首先,让农村残疾人多体验就业环境,了解就业形式。对于农村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可以在培训初期,带领残疾人参观企业的就业环境,与辖区内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定期的走访和实习机会的交流,让残疾人了解社会就业形式以及自身的喜好,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培训班。其次,建立市场导向的培训模式,政府以及农村地区培训机构针对残疾人的教育,要加强对市场形式的调查,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目前电商客服需求量较大,可以对残疾人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电商客服服务能力,进而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开展职业教育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中,要结合农村地区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区域经济模式的职业培训体系。首先,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人员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农村主要以农业、手工业和基础工业等职位为主,当地培训机制以及政府需要对农村地区的资源展开综合分析,确定农业资源的可行性以及职业需求。其次,根据资源的需求,制定残疾人培训计划。如针对手工业生产,包括编织、工艺品以及其他手工业等,根据人数需求以及残疾人的工作能力,为其设定特定的岗位,这样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促进农村教育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农村地区教育机构以及企业合作中,要求与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培训环节,要求企业针对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其提供固定的岗位。之后结合企业提供的岗位内容,对残疾人展开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可以提升其就业能力,且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其次,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针对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可以为其提供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岗位需求,定期为其输送残疾人参与就业,最终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四、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必然不断宏观调节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将向着以下方向发展。

第一,根据残疾人的兴趣灵活办学。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不仅仅要着眼于就业问题,而且要考虑残疾人的心理因素,实现心理和职业的双重进展。在此环境下,则要考虑残疾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兴趣特征,根据残疾人的兴趣需求来制定职业培训方案。

第二,要根据资源条件,合理的设计课程结构。农村地区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但是存在特色农业和手工业等技术体系,针对本土的资源特色,在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中,要深度结合农村地区的资源条件,合理的设计课程体系,以此来提升整体职业教育水平。

第三,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中,要结合政府和企业项目,实现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定向培养。在未来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中,不仅要考虑残疾人的个人状态,而且要考虑残疾人的就业形式,在政府项目和企业项目中,为残疾人预留工作岗位,最终实现定向残疾人职业培养。

五、结束语

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可以为其提供就业机会,降低国家对残疾人的保障压力。然而目前,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不理想,无法达到针对性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首先对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其次,结合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针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问题,要建立多元化的职业培训班;针对导向问题,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培训模式;针对资源利用率问题,要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开展职业教育;针对就业问题,要加强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最后,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农村地区残疾人职业教育规划和发展模式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借鉴。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残疾人岗位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骄傲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先前学习在职业培训中的认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