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5 06:29杨婧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小镇融资

杨婧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我国在达成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过程中,建立特色小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它还有着非常深刻的时代背景。对于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重视、研究并解决。

一、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的研究背景

“特色小镇”第一次被提及是在2014年的杭州云栖小镇。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各种支持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文件,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以及市(县)级的特色小镇纷纷加大建设发展的力度。最初,浙江省在建设特色小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相关决策者意识到,将其规模化地发展能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再者,我国经历了经济方面的粗放式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不但使得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得不到提高,诸多国家、地区层面存在的问题,也促使我国需要迅速找到新的能够促进经济再次上升的动力。因此,加大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受到广泛关注。

二、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的研究意义

我国亟须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来摆脱过度依赖“三驾马车”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及效果不明显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基于现存问题及具体情况,我国推出了两个重要的转型方式,即“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以期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浙江省所建立的特色小镇模式取得了有效成果,而且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更进一步来说,以建立特色小镇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需要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持和保障其成功推进,研究目前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三、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整体还处于探索期,虽在部分地区卓有成效,但缺乏足够多的融资模式用以借鉴,也没有充分的金融、经济方面的支持,使得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缺乏效率且资金成本高

目前,由于我国的金融以及资本市场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但是建设特色小镇所需投入高、见效的周期长且回报较慢,地方政府缺乏财力,在这种形势之下,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及持续性要求较高,使得融资的难度系数增加。而在建设过程中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小,同时信贷资金的比例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小镇和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联系不够密切,使融资的效率大大地降低,从而导致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

(二)特色小镇融资支持形式缺乏多样性

一般情况下,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政府会定期地给予一定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但是基层没有进行过探索,往往缺乏经验。除了运用发行地方债、直接补助、财政贴息、PPP项目等融资手段,政府习惯性掌控全局、包揽过细的做法还是存在,并没有发挥出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在融资机制上也没有实现多主体、多渠道以及多形式。以政府作为牵头人,公司作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市场的调节机制也没有完全起作用。

(三)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融资的金融机构类型较为单一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融资活动中,区域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多,但是其规模比较小、数量也不多,相对于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并没有优势,无法与大型金融机构竞争,所能起到的作用相对也较小。金融机构里银行类占比大,而保险类、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本身较少并且对小镇的建设也没有多高的关注度,这些都促使金融系统对于支持小镇的建设缺乏内生动力,金融机制也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也相对较少。

(四)特色小镇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且资源配置效率低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当中,并非所有信息都公开透明,因此金融机构难以对市场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实际情况中,我国金融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资源过于集中、商业化倾向明显、资金流向的领域也趋同等等,造成了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失衡。资金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不协调,向中小城市、小城镇注入的资金量更少,大大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效益。

(五)金融系统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特色小镇的融资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等。而这类投资往往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不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自然较弱;同时,金融支持也不能有效地平衡资金需求和供给,大多数时候,金融企业都更加追求利益,社会责任感并不是很强,对于利少责多的事情缺乏积极性,造成了金融系统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的局面。

四、改善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融资效率并降低资金成本

第一,从完善特色小镇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方面入手,探索建立特色小镇融资担保机制,设立特色小镇融资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等担保机构,并引导其规范运作,从风险保障的角度提升融资效率;第二,从特色小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调配方面入手,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功能,鼓励各级政策性银行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扩大项目质押担保范围,为特色小镇建立项目评审绿色通道,从资金供给的角度提高融资效率;第三,从降低特色小镇融资成本方面入手,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选择预期收益良好的优质特色资产项目进行证券化融资,并且提高项目直接融资的比例,从优化资本结构的角度增强融资效率。

(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形式

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除了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从国家相关部门争取特色小镇建设的专项基金和中央财政的专项奖补资金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要争取开发性金融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对于有重点工程项目及精准脱贫地区的特色小镇,争取得到各级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资金的优先支持。二要完善资本市场的融资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得发展资金。三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特色小镇提供金融创新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三)鼓励并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只靠行政机构的力量,也应积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首先,在商业性金融支持方面,指导并督促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的资金支持额度。例如,引导保险资金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投资,建立完善“镇银保”的合作模式,由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保险、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特色小镇的中小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积极推动“险资入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土地信托,引导信托资金加大在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的配置力度,可推行“特色小镇+土地信托机构+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模式,信托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和从商业银行获取的贷款资金来开发相应土地,并将开发经营的收益作为信托红利返还给小镇。其次,在合作性金融支持方面,引导和鼓励农村资金互助社、农业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各类合作性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于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其发行特色小镇相关的专项债券。

(四)提高特色小镇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及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建立完善特色小镇信用体系。从多种途径采集和完善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并对接至各级的信用信息系统中。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主体包括国有投资公司、示范企业、农村合作社、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等,建立信用档案,并共享信用信息。支持金融机构基于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主体的信用评价,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第二,积极推进特色小镇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推广各大银行的银企对接平台在特色小镇发展建设中的普及应用。推进完善特色小镇金融结算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业务;第三,适当干预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源分散化布局、避免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倾向,鼓励资金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协调分配,逐步向中小城市、小城镇倾斜。

(五)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服务功能

第一,促进金融市场有序竞争,增强金融系统服务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能力。突破商业性、农村政策性、合作性金融的“三元”结构格局,积极引导城市金融渠道深入下沉至小城镇,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打造功能完备、配置有效的现代化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水平;第二,促进民间金融服务的规范发展,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规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支持民间资本以直接投资等各种形式进入特色小镇建设领域,构建合法合规、多元共赢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

五、结束语

要顺利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需要社会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共同发挥出最大作用。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种投资主体的参与、协同发力,不仅能够减轻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而且还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对小镇建设给予有力的支持,从而促进小镇中特色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小镇融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融资
融资
小镇(外一篇)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