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毛竹叶黄酮工艺研究

2021-11-25 07:21许子竞
农产品加工 2021年20期
关键词:芦丁毛竹竹叶

许子竞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天然产物中心, 贵州 毕节 551700)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 又叫楠竹, 属多年生常绿植物, 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丘陵和山麓地区及山村房前屋后。楠竹材质坚韧、 富弹性、 篾性优良, 在传统应用中,主要用于建筑、 农用、 家具制作和生活用品等。 近年来, 随着制药工业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 科研工作人员对毛竹叶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认识。研究表明, 毛竹叶含有黄酮、 茶多酚、 酚酸、 多糖等活性化学成分[1-3], 其中毛竹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达2%左右[4-5]。 毛竹叶黄酮具有抗氧化、 抗衰老、 防辐射、 抗癌变、 增强免疫力、 降血脂和胆固醇、 抗动脉硬化及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6-8]。

从毛竹叶中提取竹叶黄酮, 目前很多企业和一些科研单位, 仍然采用传统提取技术- 溶剂浸提加外循环提取技术, 但这类提取工艺技术存在对原料利用率低、 过程操作单元多、 能耗高、 提取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 严重污染环境等缺点, 妨碍了毛竹叶总黄酮的高效开发。

近年来, 由于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药品和食品工业的逐步兴起, 微波辅助提取高效和快速的新技术, 解决了传统提取耗时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并且由于微波提取技术成本低、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性强的特点, 使其较传统提取工艺优势更为明显[9]。 因此, 试验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相结合,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 对毛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为竹叶黄酮能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两年生毛竹叶, 贵州赤化集团提供; 乙醇、 三氯化铝、 硫酸亚铁、 水杨酸、 过氧化氢、 焦性没食子酸、 分析纯; 蒸馏水, 实验室自制; 芦丁,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JA-1003B 型电子天平, 上海越平科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 旋转蒸发仪, 上海沃珑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真空冷冻干燥机, 上海豫明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TU-1901 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微波提取器(3 kW,20 L), 天水华源微波设备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毛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

将毛竹叶晾干、 粉碎后, 准确称取试验用量样品, 用3.0 kW 功率的微波提取器提取, 按工艺要求, 加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 设置工艺要求的料液比、 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 每批料提取3 次,随后合并提取液, 将滤液离心过滤、 浓缩、 冷冻干燥, 得干燥试验样品, 供检测使用[10-11]。

1.2.2 单因素试验

分别考查料液比(1∶9, 1∶12, 1∶15, 1∶18,1∶21, 1∶24, 1∶27) 、 提 取 时 间( 8, 11, 14,17, 20, 23, 26 min)、 提取温度(55, 60, 65, 70,75, 80, 85 ℃) 对毛竹叶黄酮提取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

1.2.3 响应面试验

根据1.2.2 的试验因素进行Box-behnken 试验设计, 以竹叶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 Y) , 以料液比(A) 、 提取温度(B) 、 提取时间(C) 为变量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

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表1 因素与水平设计

根据响应面设计要求, 分别对料液比、 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变换: 设A=( Z1-21)/6, B=( Z2-75)/10, C=( Z3-20)/3, 以A, B, C 为变量因素, 竹叶黄酮提取率(Y) 为响应值, 通过Box-behnken 试验设计方案。

1.2.4 竹叶黄酮含量测定

(1)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 参照赵振等人[11]标准曲线制作方法: 准确称取芦丁标品5 mg, 放置于25 mL的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 配制成0.2 mg/mL 质量浓度母液, 从母液中分别移取0, 0.4, 0.6, 0.8, 1.0,1.2, 1.6 mL 置于10 mL 的容量瓶中, 移取0.1 mol/L三氯化铝溶液2 mL 加入上述各容量瓶中, 加入甲醇定容, 室温下放置15 min, 供测定吸光度用。

(2) 毛竹叶黄酮含量的计算。

式中: M——粗总黄酮百分含量, %;

V0——取样后定容体积, mL;

V1——样品溶解后定容体积, mL;

V2——移取样品体积, mL;

A——测定的吸光度;

m——称取的样品质量, g。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芦丁波长扫描图见图1, 芦丁标准曲线图见图2, 三氯化铝对照的紫外吸收图见图3。

图1 芦丁波长扫描图

图2 芦丁标准曲线图

图3 三氯化铝对照的紫外吸收图

2.2 单因素试验

2.2.1 料液比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见图4。

图4 料液比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 可知, 固定提取温度75 ℃, 提取时间20 min, 料液比从1∶9(g∶mL) 增到1∶21( g∶mL), 黄酮提取率由2.35 %提高到5.63%, 随后料液比从1∶21( g∶mL) 达到1∶27( g∶mL) 时, 黄酮提取率开始略有下降, 可能是由于溶剂量增加,引起提取物浓度稀释, 进而使试验检测结果偏低。因此, 料液比选择1∶21(g∶mL) 较为适宜。

2.2.2 提取时间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时间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见图5。

图5 提取时间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5 可知, 固定提取温度75 ℃, 料液比1∶21(g∶mL) , 提取时间从8 min 增加到20 min, 黄酮提取率从1.20%上升到5.44%, 随着提取时间的延续, 黄酮含量略有下降, 可能是由于其他类物质提取的增多, 引起黄酮含量下降, 影响提取率。 因此,提取时间选择20 min 较为适宜。

2.2.3 提取温度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见图6。

由图6 可知, 固定提取时间20 min, 料液比1∶21( g∶mL) , 温度从55 ℃到75 ℃, 黄酮含量从1.98%到5.29%, 然后, 随着温度的升高, 黄酮含量略有下降, 可能是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 水溶性杂质也增多, 引起黄酮含量质量分数降低, 造成提取率下降。 因此, 最佳提取温度为75 ℃。

低温配制工艺对虎杖膏中总二苯乙烯和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王玉和等(21):2911

图6 提取温度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3 响应面优化竹叶黄酮提取工艺

2.3.1 响应面试验

在2.2 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根据Box-behnken设计进行试验。

Box-behnken 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见表2, 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Box-behnken 设计方案与试验结果

利用SAS 软件进行各因素经回归拟合后, 得到毛竹叶黄酮提取率对料液比、 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对表3 进行显著性和方差分析, 该回归方程( F=40.25, p<0.01) 极显著: 相关系数R2=0.986 4,说明模型可信度在98.64%以上。 失拟项( F=6.87,p=0.129 8>0.05) 不显著, 说明该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回归方程中一次项A、 B对竹 叶黄酮提取率极显著( p<0.01) , C 显著( p<0.05) ; 二次项A2、 B2、 C2对竹叶黄酮提取率极显著( p<0.01) , 交叉项AB、 AC、 BC, ( p>0.05) 不显著。 从方差分析因素F 值大小(FB>FA>FC) 可知,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 综上分析, 说明该响应面模型有效, 可靠性好。依据模拟方程, 求偏微分, 得A=0.443, B=0.644,C=0.25, 代 入A=( Z1-21)/6, B=( Z2-75)/10, C=( Z3-20)/3, 得Z1=23.656, Z2=81.44, Z2=20.75。

表3 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

2.3.2 交叉作用分析

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相互作用的等高线图见图7, 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相互作用的等高线图见图8,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相互作用的等高线图见图9。

图7 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相互作用的等高线图

从3D 曲面进行三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由图7~图9 可知, 得到3D 响应曲面为开口向下的凸形曲面, 说明响应值存在极高值。 由图7 可知, 在料液比达一定值时, 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相互作用较强,在提取温度75 ℃和提取时间20 min 左右时, 竹叶黄酮提取率存在提取极值点; 由图8 可知, 在提取时间一定时, 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相互作用较强, 在料液比1∶21(g∶mL) 和温度75 ℃左右时, 竹叶黄酮提取率存在提取极值点; 由图9 可知, 在提取温度一定时, 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相互作用较强, 在提取时间20 min 和料液比1∶21(g∶mL) 左右时,相互作用较强, 竹叶黄酮提取率存在提取极值点。

2.3.3 验证试验

将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进行3 次平行验证试验,与模拟方程模型相比, 将最佳单因素修正为料液比1∶24(g∶mL), 提取温度81 ℃, 提取时间21 min,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率为5.78%。

3 结论

以两年生毛竹叶为原料, 在固定微波功率3.0 kW和80%乙醇条件下提取黄酮, 研究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 个因素对毛竹叶黄酮提取的影响,并用响应面对毛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 以三氯化铝对芦丁紫外吸收峰红移原理测定黄酮含量。 结果表明, 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4(g∶mL), 提取温度81 ℃, 提取时间21 min, 在此条件下, 黄酮的提取率为5.78%,与响应面理论预测值5.81%相比, 其相对误差为0.51%。 说明该模型可靠, 可以用来指导提取毛竹叶黄酮, 为开发毛竹叶有效成分的利用,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芦丁毛竹竹叶
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能力
基于芦丁分子印迹壳聚糖-离子液体功能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雪地里的小画家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竹》
敲竹杠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荞麦中芦丁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