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演进、发展与趋势分析

2021-11-25 06:35陈广祥
职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趋势分析高职院校

陈广祥

摘 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自创办以来,各职业院校根据比赛的历史演进与变化发展,分析问题,探究方向,不断改革创新,为高职院校及教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能力比赛    趋势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优化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应运而生。十年來,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名称、赛点及展示形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单纯的信息化手段应用演变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考核。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完善阶段、深化改革阶段,2019年以后可以看作是深化改革阶段。

一、赛项设置逐步优化

2019年以前,“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类比赛已经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常规赛项。“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强调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过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赛项强调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信息化实训教学”赛项强调在实操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

赛项名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速度,比如最初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赛项,随着融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软件的出现,在2014年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内涵。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推进,2019年不再分设这三个赛项,改为参赛分组,即公共基础课组、专业1组(专业基础课组)、专业2组(专业核心课组),但是考察的内容还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方面,这一点从2019年的国赛现场比赛规则可以验证。

二、地域获奖差距收窄

该赛项虽然已经实现了省级单位获奖全覆盖,但从图1可以看出分布极不均匀。获奖者较多的地区主要聚集在经济发展较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的地区,东部地区的获奖者数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如江苏、北京、辽宁、山东、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在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量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从2018年起地区间获奖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2019年,为了加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帮扶,推动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均衡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工作方案中第7条报名方式与要求中明确提出“三区三州”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东西协作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矛盾,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重大意义。

三、获奖难度不断加大

2010年以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省、市、校四级赛事体系不断完善,共有30多万名教师参与了各级比赛,超过1.5万名教师参加了国赛,这项赛事的举办推动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提升了职业院校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2012年以来各年度参赛作品数量分别是:609件、667件、726件、989 件、1332件、1587件、1305件、996件。从2015到2017年参赛作品数量增速较快。2018年大赛主办方对国赛参赛队数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虽然获奖队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全国职业院校参赛热情没有降低。

以北京市为例,2012?2015年,该赛项市级比赛没有覆盖所有高职院校,参赛获奖院校相对集中;2015年开始教委组织高职院校代表团观摩国赛,2016年基本达到所有高职院校均参加市级比赛,竞争压力逐渐加大;2018年以来,多数院校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竞赛机制,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参赛教师队伍,在国赛参赛指标大幅压缩的情况下,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四、赛制引导教学改革

2018年课堂教学赛项对提交的视频有明确规定:须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主讲人教学实况(视频清晰反映师生教学情况,不允许另行剪辑,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等)。这一规定显然是针对前几年设计过于花哨的课堂教学的扭转,强调一机位就是回归课堂教学的实质,比赛考察的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而非多机位下的电影拍摄现场。2019年取消分赛项设置,改为分组(公共基础课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组、专业核心课组)参赛,比赛内容修改为任意抽取的12/16学时中1学时的教学设计+现场教学,并完成现场答辩。2019年参赛提交材料为该门课中连续的12/16课时所实际使用的教案、2~5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2019年强调思政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他课程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2019年对教师团队参赛有了明确的要求,不再允许一名教师参赛的情况。这些变化进一步体现了信息化必须服务实际教学的要求,必须是为了达成服务学习型社会的目标,避免出现为了比赛而比赛、忽略了比赛的初心和使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孙淳.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研究——基于2010-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数据的统计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 (07).

[2]扈文英,胡亚荣.由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引发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24).

[3] 姜丽萍.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由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引发的思考[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5 (08).

(作者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趋势分析高职院校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核电项目设计质量信息收集与分析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