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光明正大 从不为己诉曲

2021-11-25 07:43孟红
党史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徐向前

孟红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徐向前元帅南征北战、运筹帷幄、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身居党和国家及军队要职的他,又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改革呕心沥血,作出很大贡献。在他波澜壮阔不断向前的半个多世纪革命生涯中,令人称道的不仅是他的辉煌业绩,而且还有那弥足珍贵、值得一书的革命风范:他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坦荡无私、光明磊落、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本文着重从徐向前严于律己,爱护将士,人民至上等方面撷取鲜活事例,以飨读者。

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是优秀共产党人的典型美德和优良传统。徐向前身上尽现这一崇高风范。他劳苦功高,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鞠躬尽瘁,总是严于律己而两袖清风;不管地位多高,关系多亲,他从不以权谋私。

临汾战役前夕,徐向前正患病在身,有时还咯血,但他一直以率部战斗为重,带病在炮火纷飞中指挥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党委为了减少他在行军中的痛苦,特意将刘伯承与邓小平从前方送来的唯一一辆中吉普车调拨给前线指挥所,归徐向前专用。

然而,当第二天晋冀鲁豫前方指挥所全体人员从山西省黎城县开拔时,徐向前亲自指挥电台与前站人员改乘中吉普车先行。而他登上了一辆普通的十轮卡车驾驶室,同负责政治部机关工作的宣传部部长任白戈和负责司令部工作的作战处处长梁军坐在了一起。主动把好车让给别人来坐,这种行为,大家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心里多少还是不太理解——毕竟他眼下是身患疾病的高级指挥员呀。

面对大家投来的疑惑表情,徐向前语重心长地对负责设营的军务参谋与行政管理股股长说:“行军序列编组,这是一门学问。它既是战役的开始,也是作战的继续,是战斗的组成部分。所以,行军和乘车,必须首先考虑作战和指挥的需要,而不能仅仅考虑指挥员的舒适。把我这个棋子动一动,整个行军编组这盘棋就活了。你们看,我和参谋人员在一起行动,可以随时发挥指挥机关的整体作用;小车灵巧方便,跑得快,改作前站车,带上通信人员先走,可以缩短设营和架设电台的时间,保证我们一到宿营地就能与军区及中央及早沟通联络,这样安排,有什么不好?!”

大家听了徐向前这一番颇有见地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在佩服徐向前的军事理论造诣与超人谋略的同时,更敬佩他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和革命风范。

徐向前凡事所考虑的,首先绝对不是自己,而是大家和作战的需要。他主动地把自己这颗“棋子”,在别人看来“屈尊”地挪动了一下,赢得了行军的主动权,更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这种对部属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之做法,是最切实最深刻的,让身边将士们终生难忘,受益匪浅。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天,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徐向前为主任。阎锡山以太原为老巢在山西经营了38年,大批从五台县走出来的同乡,都被阎锡山招入麾下,委以重任,当时有句顺口溜:“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徐向前率军解放太原后,五台县又流传起新的顺口溜:“阎锡山跑了,徐向前来了,五台人还是沾光!”徐向前老家与阎锡山老家只隔了一条河。徐向前进入太原后,许多人打起小算盘,想跟他攀上关系,希望多少能沾点光。徐家在五台是个大家族,一些亲戚朋友听说徐向前“打”回来了,也兴高采烈地前往太原,找徐向前要官当:“大小当个头,不用站岗楼,给个官当就比老百姓舒服。”徐向前对这些老家的来访者,总是耐心地予以说服。一些人理解了,逢人就讲:“还是共产党的官好,不贪不占不徇私情,咱们国家大有希望!”也有的人对此不大理解,说徐向前当了大司令员“六亲不认”了。可是当他们听说徐向前对两个姐姐的态度后,也就哑口无言了。

两个姐姐徐先月和徐春月听说弟弟做了“太原王”,满心欢喜地结伴从五台县的乡下风尘仆仆来到太原,找到了徐向前,想沾点这位出息了、当了官的弟弟的光,享点清福。看到两个姐姐,徐向前想起自己带出来闹革命的两个外甥相继不幸牺牲,心里内疚不已,觉得很对不起将儿子们托付给他的这两个姐姐。在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的徐向前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向正太路开进。临行前,两个姐姐为徐向前和战友们做下莜面窝窝、羊肉蘑菇汤,让他们饱餐一顿。就在这时,大姐先月的儿子郭富安、二姐春月的儿子赵希圣这两个小伙子站到徐向前的面前,坚决要求上前线打鬼子。徐向前放下饭碗,看着两个孩子,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他俩竟然有着这样高的政治觉悟,担忧的是年龄稍小了一些。他征求两个姐姐的意见,她俩异口同声地说:“向前,你不用看我们,我们早商量好了,让他们去吧,跟上舅舅打日本,为国家出力,这是大好事,没错!”听了这话,徐向前打消了担忧,欣慰地带着两个外甥出发了。按说他把两个孩子安排在身边相对安全些,但徐向前在部队中并未特殊“照顾”他俩,反而将他俩放到了打仗最多、最激烈的部队,每有作战必令他俩冲在最前面。后来,两人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先后牺牲。这成了徐向前一生的痛事。

眼下,太原城里收缴的敌人的东西堆积如山。两个姐姐看了,想起一贫如洗的家,她们忍不住提出要带一些东西回老家去。谁知徐向前却说什么也不肯给。面对姐姐们的误解,他愧疚之下仍然坚持公私分明。徐向前对姐姐们说:“我这个司令和老百姓一样,是个穷司令。那些东西不是我的,我说了不算。”徐春月说:“不会吧,我们都看见了,那里堆这么多的桌子、椅子,还有柜子。你在太原说了最算呀……”徐先月也说:“阎锡山当官,家里人是什么福都享尽了,我们不要当你什么官,只要點堆在街头的家具就行。”

徐向前听了,觉得姐姐们还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共产党人,他笑着进一步说明道理:“我们共产党和国民党不一样。国民党、阎锡山是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我们共产党干部再大,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不能为自己。那些东西都是公家的啊,我不能让你们拿回家去。”

姐姐们以为徐向前真的是官当大了,六亲不认了,很生气。

徐向前耐心劝说道:“你们来了,就多住几天,我吃什么你们也跟着吃什么,在这儿吃几天,就知道共产党的官是怎么回事了。”

老姐俩住了几天,发现弟弟还是过去的弟弟,原来共产党的官是不办私事的。就心悦诚服地什么东西也没要,空着手回到老家。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数次将姐姐们请到北京来,让她们在浓浓的亲情中疗养失去儿子的创伤。

1955年,徐向前得知开国元帅的提名名单中有自己,他辗转反侧后,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去一信,表示: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徐向前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坚决不搞特殊化,他对待家人子女也一向是如此,从来“不开绿灯”,更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去搞名堂。他经常叮嘱子女“不能靠父母铺路,要自己走自己的路”。

日常生活中,他不忘提醒家人随手关灯节电,有时发现亮着不必要的灯没人管,便亲手去关上。看到水龙头没关严,便说:“北京缺水,应从每家每户着手节水。”家里有的沙发横木已经断裂,修过多次了。服务部门打算更新,他也硬是拒绝了。

他的女儿是一个单位的工程师,婚后住着8平方米的小屋,单位分房子时,给调换了20平方米的房子。徐向前听说后怀疑女儿在单位搞了特殊,严肃地说:“是不是托人说了话?”“要是搞不正之风,马上退回去……”直到女儿解释明白这是落实正常的政策,徐向前才罢休。

他的侄子想“走后门”让孩子去当兵,徐向前说:“我不能破这个例。孩子要当兵,就按正常手续办,不许‘走后门!”

对自己身边工作人员,徐向前也是经常提醒:“我们是共产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坚持原则,不能搞特殊化。”

1990年9月21日凌晨,徐向前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妻子和儿女以及来看望他的李先念等不止一次地说:“我的遗言有3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11月1日至10日,中央有关部门同志陪同徐向前的亲属,乘专机飞往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沿着徐向前生前的战斗足迹,将他的骨灰伴着朵朵鲜花,撒向老帅征战过的地方。其中,一架专用直升机在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上空盘旋,撒下了徐向前元帅的部分骨灰。牛驼寨这个本不知名的小山包,和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一样,长眠着生前和徐向前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这一天,徐向前回来与战友们“相聚”。徐向前的骨灰盒和遗像,最后安放在了自己的故乡五台县烈士陵园中,了却了他叶落归根的夙愿。

徐向前父亲去世后,他老家的房子一直无人居住。20世纪50年代由一位本家住着。当时县里有关部门打算修缮他的故居,徐向前得知后,阻止说:“用公家的钱给个人办事,不符合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所以,直到徐向前1990年秋逝世后,当地政府才开始着手维修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的徐向前故居。2010年初,在永安村距其故居不远处,徐向前纪念馆筹划开建。2011年11月16日,徐向前元帅诞辰110周年暨徐向前元帅纪念馆揭牌仪式举行,纪念馆正式开馆。2016年12月,徐向前元帅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爱兵如子

徐向前身为著名军事家,在身经百战、屡立奇功的革命征程上,自有他战略战术的诸多法则与法宝掌握在手,同时他还高度重视战士的作用,强调关心战士生活,减少无谓伤亡,体现了对战士的深爱与真爱。他常讲:“我们要把战士看成我们的亲兄弟,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爱护。不许蠻干,不讲战术,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948年2月23日,在山西省翼城县召开临汾前线营以上干部会议时,徐向前要求干部明白,是“有了士兵才要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要士兵,在战场上真正冲锋陷阵的,要靠士兵”“一个人从小到大到当兵,是不容易的”“干部要很好关心战士的生活,使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尤其要关心战士的生命,使士兵少伤亡”“爱兵主要的要讲战术爱兵,讲战术,就可少死人,甚至不死人”。他指挥作战总是深思熟虑,谋而后动,机智灵活,总是尽可能以较小的损失,赢得大的胜利。这是指挥员对战士的大爱。

他也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干部,他在身边将士遭遇危难之际多次挺身而出,伸出援手予以力保,保护和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才。

1931年,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的红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然而,就在这支红军不断壮大、根据地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央代表张国焘却继白雀园所谓“大肃反”杀害了2000多名红军指战员之后,继续推行错误的肃反政策。徐向前对此深感痛心。

随后,徐向前本着对革命的忠诚,爱护将士的情愫,开始坚决抵制这种错误的肃反政策,力争保护一批干部、战士。

后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陈锡联就曾受徐向前保护过。陈锡联担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部指导员时,与几个年轻伙伴上街。感觉肚子饿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在镇上买了几个油饼吃。没有想到,有人看见了他们吃油饼的事情后竟然诬告他们组织了一个“吃喝委员会”,要搞阴谋活动。此事被张国焘知道后,他指示要把陈锡联等人抓起来严惩,准备枪毙。

徐向前听说这件事后,义愤填膺,立即跑去找张国焘说理:“小鬼们不就是嘴巴馋点,饿得饥肠辘辘的,买个油饼充饥,哪里懂什么‘委员会呀!批评教育一下,放掉他们算了。”

幸亏有徐向前及时前往亲自干预,陈锡联等人才躲过了这一劫。后来,陈锡联深为感动地说:“徐总指挥救了我一命啊!”

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周希汉也是多次得到徐向前力保才幸免于难。

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后,因张国焘正沉浸在黄安、苏家埠等战役胜利的欣喜之中,认为反动军队不堪一击,不仅不让久战疲劳的红四方面军主力适时休整,反而强令部队南下围攻麻城。结果麻城没打下来,西线“围剿”的敌军反扑过来,根据地腹地告急。张国焘这才下令撤麻城之围,又命已十分疲劳的红军主力去将西线之敌击退。

对此,正直坦率、爱动脑筋、颇有责任心的周希汉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免发了几句牢骚:“瞎指挥!”“我们应当转移到机动位置,趁着敌人举师‘清剿之机,引诱他一路深入到对我们有利的地点干掉,然后各个击破嘛。这样把部队拉上去要吃亏的。不该打的去打,不该保的去保,搞什么名堂?”

有人将此报告给保卫局,并且反映周希汉在苏家埠战役后丢失过一批战利品——手枪子弹。保卫局马上报告了张国焘。张国焘听后又惊又怒:“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背后这样讲我?会不会是有人指使的?”他下令严加拷问。

被绑在条凳上的周希汉拼命挣扎,愤怒地大喊大叫:“我不是改组派呀!”“我不是反革命呀!”闻讯赶来的徐向前把张国焘请到旁边的房间里,解释“丢失子弹事件”只不过是警卫排长从周希汉保管的子弹里拿走了点没打招呼而已。他以党性原则担保,并以肯定的口气说:“最多是个自由主义的问题嘛,他是我的书记员,我以后严加管教就是。”周希汉这才获救。

西线的敌人没有击退,红四方面军主力却消耗巨大,还丢失了苏维埃中心七里坪。大军一路东撤,始终没有摆脱被动的局面。张国焘也被敌人的凶狠吓得惊慌失措。他明知被动局面是由他造成的,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心中更是惧怕和恼恨别人说穿这一点。看见曾经背地说过他“瞎指挥”的周希汉,心中更是不满,借口周希汉在总部为他安排的房子孤零零易受敌机轰炸,便把周希汉叫来,对他兴师问罪。

问心无愧的周希汉硬邦邦地抛出一句:“我没有要谋害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火冒三丈的张国焘下令处决周希汉。

周希汉被押到荒凉冷寂的河滩上,他并没有贪生怕死,表现得从容镇静,但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到了,于是扯开嗓门,用尽平生的力气喊了起来:“共产党万岁!”

正在这时,河滩上游方向传来一声喝问:“你们在干什么?”随后便有俩人赶了过来,正是徐向前和陈昌浩。原来,他俩刚好在河滩上散步,听见喊声就赶了过来。走到近前,看见被绑着的是周希汉,俩人都有些吃惊。

有人向徐向前报告说,奉张主席之命“处决改组派”。徐向前没有理睬那人,问周希汉怎么回事,周希汉气哼哼地说:“张主席说我给他安排的房子要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是有意谋害他。”

徐向前同陈昌浩对视了一眼后,大声说:“放了他。”河滩上一片寂静,没人动手。徐向前见状,不满地提高了声音命令道:“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周希汉最终又逃过一劫。

1982年5月,周希汉曾感慨万千地说:“每一次遭难,都是徐向前同志救了我的命,给了我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真是革命征途多艰难,大难不死有徐帅。”

徐向前从参加广州起义,到拿着地下党的小纸条去找毛泽东;从鄂豫皖击破敌军“会剿”,到长征三过草地,血战河西走廊……南征北战。徐向前不止一次无限深情地说:“我们是幸存者,许多同志牺牲了,如果他们还活着,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足见他对以往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多么深沉的爱,他先后为许继慎、蔡威、李荣桂等落实过烈士待遇,为杨文局、王泉媛等女红军证明过历史,通过组织部门为她们解决了党籍、革命经历等问题,使这些老同志晚年精神上得到安慰,生活上受到照顾。

人民至上

徐向前不仅对将士战友温暖如春,而且对群众感情深厚,他是人民的元帅,人民尊敬他爱戴他,他同人民群众心连心;他虽然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并荣膺共和国元帅军衔,却宁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缩短着元帅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布衣元帅”。

徐向前从1921年南下广州投身革命,南征北战几十年,在大别山、大巴山、夹金山、祁连山、太行山、沂蒙山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对这些曾经战斗过的老区人民、对于生养过他的家乡人民的经济生活,一辈子都牵挂在心。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经常接待从老区来的干部和群众,每当他们来拜访,徐向前总是拉着他们的手再三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生产活动组织得怎么样,日子过得怎么样,还要问地方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革命老区的几位县级领导到北京开会,顺便登门拜访徐向前。早在30年代徐向前曾经在鄂豫皖常年生活战斗,他一直对这里很有感情。

徐向前听来访同志说,老区人民至今生活还很苦,新华社记者到红安县的七里坪(红四方面军诞生地)进行过访问调查,缺衣少用的人家较为普遍,很多群众还没有达到温饱水平。他对此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他为老区人民生活穷困而思虑不安。他和秘书谈起此事时,叹着气说:“解放这么多年了,有的农民还是那样穷,愧对老区人民啊!”

经过进一步调查和深思熟虑后,徐向前向党中央递交《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就改变老区面貌提出了4项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报告十分重视,很快落实了支援革命老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不久后就成立了“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工作办公室”,统一部署帮助老区人民脱贫。

递交报告之后,适逢徐向前82岁生日,秘书提醒说:“徐帅,马上到您生日了,您打算怎么过呢?”徐向前有点生气地说:“过什么过?你们难道忘了:大别山那一户7口之家只有6个碗啊!”听到他对一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秘书再也不敢提祝寿之事了。从此,徐向前决意不过生日。1986年,他85岁生日前夕,家人都想给过一次生日。谁知就在生日前一个月,他找来家人和秘书、警卫、工作人员开会说:“我知道我快过生日了,今年还是老规矩,谢绝一切安排,不准搞任何活动,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吗?当年大别山的那户人家,7口之家却只有6个碗,我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就有愧啊!”只是和秘书、炊事员等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就算是祝寿了。

1990年,年近九旬的徐向前仍不忘当初那个“7口之家6个碗”的故事,一直到弥留之际,在病床前还握着老战友李先念的手问:“现在大别山老区人民过得怎么样?”

对于家乡,徐向前同样时刻关注着其建设与发展。家乡情,永远是每个人心灵深处难以割舍的一份深爱,徐向前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他回乡次数很少,但他的心中无时不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当五台新县志出版或烈士陵园建成请他题词写字时,他有求必应。他的题字在山西有20余处。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徐向前为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塔题词:“浩壮高恒吕,泽惠过汾漳”;1979年,他为太行八路军纪念馆题词:“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努力”;1984年,他为《山西革命根据地》杂志题词:“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山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1988年3月,他给安葬有1213名牺牲于太原战役中的烈士的阳曲县烈士陵园题词:“为解放太原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1988年5月9日上午,五台县领导干部到北京拜访徐向前。县里的同志刚下车,徐向前和夫人黄杰已站在门口迎接。“欢迎、欢迎!”徐向前微笑着,一边操着家乡话热情地招呼,一边与大家一一握手。87岁的老人家看上去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耄耋之年的老帅见到家乡人,倍感亲切,进入会客室,老人家一再请众人喝茶、吃水果。来客打量着屋里陈设,惊异地发现开国元帅的家竟然那样朴素,客厅布置非常简单:陈旧的地毯上放着两套旧沙发,外加几把折叠椅。客厅一角放着一台复印机,墙上没有字画,屋子显得空荡荡的。徐帅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军便服,外套一件旧的坎肩,下身穿一件旧军裤,套一件露边的旧棉裤。

徐向前并不理会大家的惊愕表情,他说:“我小时候,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顿白面,现在好多了吧?”县领导干部简要地汇报了五台县经济建设的情况,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台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白面大米已是家常便饭。徐向前听完后,满意地笑了,他为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高兴。他接着说:“我小时候,全县只有18万人,现在已经30万了,这可是人财两旺啊!”

当徐向前听到家乡农村新建房屋很多时,十分兴奋,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实在看法和殷切期望。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回去要搞好经济。现在,建筑用地太多,五台人多地少,農村建房,一定要合理规划,不能无限制地占用土地。陈家庄、东峪口那里,发展经济作物有历史。过去就有很多花椒、核桃、柿子树。那里地少土薄,你们要改良引进新品种,发展经济林木,增加群众的收入。阳白沟里我带第一二九师住过,那里梨果很多,过去运不出去卖不了,你们要解决好交通问题,运出去收入就增加了。我看呐,五台前途是有希望的,山多坡广,有发展林牧业的优势,要发动群众,真正把树栽好,把牛羊发展起来,当然农业是主体。五台十年九旱,要发展旱作农业,先是解决好吃饭问题。”

本来,原定会见是半小时,可说着说着,一个多小时已过去了,大家怕影响老人家休息,就纷纷起身告别。徐向前见状,微笑着对大家说:“再坐一会儿吧,我的身体不要紧。欢迎家乡的人常来。”家乡人依依不舍地向徐帅挥手,徐向前一直站在门前看着大家的身影渐渐远去。

家住北京市柳荫街时,徐向前时刻关注着街道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街道组织支援灾区时他热心献过衣服,街道修建儿童乐园、老年活动中心时他慷慨捐过款……他为柳荫街的军民共建工作倾注了满腔心血。当柳荫街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刚刚开始时,他就及时发现了这一新生事物并给予热情推动。

数年来,徐向前先后为“柳荫军民文明街”题写了街名,为柳荫敬老院、柳荫阁题过词。警卫战士袁满囤为抢救落水群众牺牲后,徐向前号召大家向英雄学习并亲笔题了词——“优秀警卫战士袁满囤烈士纪念碑”。他还告诫柳荫军民: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搞下去。

1987年,他又题词“兴利除弊”,为军民共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他还把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小组和居委会的领导请到家里做客,同他们谈心,共商精神文明建设大计。在他关怀下,柳荫街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被誉为北京市军民共建的一面旗帜,号召全市普及柳荫新风。

该街的居民们对徐向前怀有深厚感情,逢年过节都想着他。当徐向前逝世的噩耗传来后,许多人泣不成声,全街老少来到徐家吊唁,表达着他们对共和国元帅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如今,在徐向前儿子徐小岩家会客厅右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幅醒目的墨宝,上书:“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落款是“习仲勋一九九〇年九月二十一日十时四十分”。这副挽联是徐向前去世那天凌晨,习仲勋赶到医院送别徐帅后,回家悲痛万分写下的,这是对徐向前一生最贴切的写照 。

(责编 晓佳)

猜你喜欢
徐向前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徐向前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建设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在徐向前指挥下鏖战山西战场
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100周年
徐向前、聂荣臻元帅遗墨
徐向前的军事理论概述
徐向前元帅光辉业绩永存
徐向前元帅谈军事历史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兼谈徐向前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