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运用实践研究

2021-11-25 10:29常广城祁少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微课信息技术

常广城 祁少明

【摘 要】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特点是能够将抽象的信息理论知识具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用微课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运用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微课 实践研究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运用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新时代的产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当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应用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独特的魅力,从而树立学习自信,也为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创立良好的动机。教学中,运用微课更有利于强化学生信息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从而辅助其他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应用微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精心设计微课,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有效性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能够把知识以视频的方式传授给學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听得到声音,还能看得到画面,满足学生的学习想象力。但是许多教师在运用微课来展开信息技术教学时,往往忽略了教学资源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高,课堂知识重点掌握得不够牢固,所以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微课,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上的多媒体资源来搜索有关本节课知识内容的资料和视频资源,然后剪辑一段精心设计过的教学视频资源来供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教师在剪辑视频时,可以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学习兴趣,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二)在课堂开始之前运用微课

预习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这一阶段不要因为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性就忽略了预习的作用,而要在课堂开始之前运用微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应用微课时要精心为学生准备教学视频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正式开课之前自主预习,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于本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影视素材,供学生在上课开始之前自主观看,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经过本次的课堂预习之后,会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也愿意主动与教师讨论课堂开始之前的预习内容,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话语权,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在课堂当中巧妙运用微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思维过于活跃,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很容易被计算机当中的一些娱乐软件所吸引,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也不利于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开展。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当中,巧妙地利用微课的优点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操作计算机”一课时,因为有的学生可能提前接触过关于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精心准备的微课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受到课堂上播放的微课的影响,重新唤起了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利用微课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

一个良好的课后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视野,所以教师应当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利用微课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更新课后任务的完成方式,改变信息技术课后任务在学生心中的传统印象,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养成对信息技术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信息技术世界。例如,在教学“认识键盘”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策略,将精心准备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群文件当中,让学生下载并观看,并且告知学生完成此次课后任务的方式就是观看一段有趣的视频,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完成本次的课后任务之后,会对信息技术拥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掌握新时代的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在课堂之外,学生也会自主与他人讨论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提升学习效果。

(五)在微课当中融入评价系统

小学阶段是学生最需要被认可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设计微课时,融入评价系统来让学生重新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减轻学习压力。教师对微课教学进行评价时,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使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并让学生积极学习,反馈到自身的信息技术思维养成当中。例如,在教学“初识画图”一课时,教师在准备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微课内容之后,可以结合学生在上一节课的表现制作出一段简单的视频,并且在学生观看时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就有“上视频”的机会。许多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都提高了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在课堂上表现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也不要严厉地批评,而是要给予引导和鼓励。教师可以为学生剪辑一段励志视频,告诉学生,每个人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适当开发,都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展开教学已是必然的趋势。据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教师在开展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第二,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三,教师要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之后,可以利用微课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回归学习状态;第四,教师也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改善信息技术传统的学习方式;第五,教师要在微课中融入评价系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也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参考文献】

[1]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

[2]罗冠华.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6).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微课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