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衔接

2021-11-25 11:28赵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8期
关键词:初高中新教材高中历史

赵春

现行高中历史新课标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高一才入学的新生,初中历史讲得比较简单,一进入高中便是专题性的课程,学生一时会不知所措。教材对一些历史知识讲得又比较简单,但试题却又超出书本上的内容,那么?如何转变初高中学生的历史观念?如何学好高中历史?是高中第一学期,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对我校的高一学生,特别是我校是一个农村高中,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就此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心理品格、人文素质的教育衔接,是对高一新生教育教学的关键。首先应当对高一新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是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有人称他们为“新新人类”或“读不懂的一代”。 在他们身上,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并存,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同在;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共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封闭也在这个群体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他们的个性和表现欲异常强烈。一方面要求师长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给自己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又习以为常地继续着被呵护的“快乐宝贝”生涯,从而使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能同步,独立人格的形成受到阻碍。在初中特别是初三,由于升学的压力,进行了长时间的超负荷的,甚至是违背了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艰苦的学习。更使他们对人生产生了冷漠、扭曲的心理和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情绪。近年发生在中学生中的迷恋网吧、离家出走等问题和大学生中的用硫酸泼熊猫事件、马家爵事件,折射出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针对以上分析,在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上衔接的对策是: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对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识、品质修养学习偏少。这应该继承衔接初中历史教材的史话教学,激趣导学的教学理念。更要补充完善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历史教材中丰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使高一年级,成为学生人生中一个新的健康完美的起点。

历史基本知识衔接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高一新学期的开学伊始是学习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课的政治文明历程,当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的知识基础上与高一新教材的基础知识衔接理顺。达到线索明晰,知识蕴厚的较高的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行省的位置这一目时,要给学生介绍自秦代以来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国整个基层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主要都是称县,仅有些朝代因政治需要出现了一些与县同级的其他行政区划名称,如汉代有侯国、邑、道,但它们过后即废,而且在数量上也是少数。    秦代至隋,郡基本上是县级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划,但它远不如县那样稳定,变化较大。东汉末年,在郡级之上又设“州”。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州、郡、县三级,郡为二级政区。到隋唐时期,郡作为一个政区单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秦代推行的郡县制的影响是深远的。今日中国的省县制就是由郡县制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并把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划归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元代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如河南、湖广二行省的首府都设在距首都较近的交通线上,江西,江浙的情况与此相似。元代的行省其面积远较今天为大。如陕西行省还包括甘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云南行省还包括四川、广西部分地区和泰国、缅甸一些地区;江西行省还包括广东;湖广行省包括湖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及湖北部分地区;辽阳行省包括今东北三省;岭北行省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和西伯利亚。元朝还在福建行省(有时并入江浙行省)下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和积累是完成高中学业取得优良成绩,并能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重要手段。在很多初中由于升学的巨大压力,并不重视历史,考试前划划书,背一背就是学历史。高中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要具备较高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指导要求学生,在继承衔接初中时期记忆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学习方法的衔接和积累,是送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开启思维灵感的金钥匙。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成材,创造了条件。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强的基础学科——历史,更应该做好初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顺利过渡。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

猜你喜欢
初高中新教材高中历史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