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1-11-26 00:10
法制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教师

王 潘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在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教育落后于其他传统学科,再加上目前知识产权教育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制,教学效率不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知识产权法为例分析该学科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知识产权法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高校法学专业围绕知识产权法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义务法律咨询、模拟法庭以及毕业实习等[1],不过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法未引起足够重视。高校当中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经历了多个年头,但由于经费的影响,目前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最为典型的表现即课堂理论教学设置的课时多,而实践教学课时少,且教学内容单一。再加上知识产权法仅仅是法学专业的其中一门课程,当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专门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不佳。

第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2]不过,目前教师队伍还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教师不仅要负责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分身乏术,难免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最终质量。其二,学校未针对知识产权法的实践教学设计推动措施,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不高。

第三,缺少对应的实践教学通道。模拟法庭、法院庭审旁听等均为传统的实践教学途径,并且只有在涉及案例时这些教学渠道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这些实践方式并不能起到积极作用,自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知识产权法实践教学的特殊性

法律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知识产权法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代更加不容忽视。和其他法学科相比,知识产权法具备共性,但也存在特殊之处。比如,知识产权法主要应用于市场经济之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可以说知识产权法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而民法强调人,其旨在保护个人权利与个人财产。

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反复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然而由于人们对知识产权法的了解不足,再加上相关制度的普及不到位,许多侵权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侵权,而权利人不了解如何应用知识产权法保护自己。有相当一部分法学专业的学生就是被这种现实情况所蒙蔽,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体系背离现实。基于此,在组织实践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其后站在发展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最新的国家政策,促使学生守法、用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尽可能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形象化,强化教学效果。

三、知识产权法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案

(一)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对任课教师来说,可以采用科研促学、实务促学来提高教学效果。[3]科研方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比如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教师自行钻研的课题等。实务方面,适时在课程内容中添加当前常见的理论体系,比如讲解导论部分时,引入技术贸易的相关内容,其后指导学生完成技术合同这一课后作业,增强学生应用知识产权法的能力。

(二)优化习作课程内容设计

在设计习作课程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专门提取出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进行授课,深化学生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著作署名权的内容时,询问学生:著作署名权为作家的核心权利,如果某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挂上了知名作家的名字,侵犯了他人的哪一权利,那么应该如何借助已有的法律文件进行调整。这一问题正是当前备受争议的内容,征集多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利于学生逐步掌握著作权法的相关知识。再比如,将专利申请文件改为习作课程。将专利代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压力相对较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值得应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专利文件的范本,了解专利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后指导学生构思技术方案,规避纠纷。这种将工科知识与法学知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专利制度。[4]另外,商标设计也是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当与学生联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商标策划与设计,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商标注册申请的活动,促使学生理解国家授权的内涵。

(三)采用三方联合的教学方式来推动实践教学

所谓三方联合指师生联合、专家学者联合以及现场模拟联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师生联合。教学小组的所有教师可以应用板报宣传、报刊宣传来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增强学生的技能与法制观念。同时定期举办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报告会、座谈会,必要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讲解专利的申请过程,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另外,以校园为基础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校园文化,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促使其在发明创造的过程当中认识知识产权、理解知识产权。[5]典型的措施即成立相关社团、协会,组织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活动。

第二,专家学者联合。一方面,聘请有发明创造经历的教师为学生直接讲解发明与专利,点燃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专利固然让人骄傲,但取得专利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尤其是发明创造过程中,自身要打破思维局限,敢想、敢做。发明创造不简单却也并不神秘,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措施均可能成为下一项专利。

第三,现场模拟联合。只有课堂理论教学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灵活应用现场模拟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应当和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共同建立知识产权实习基地,内部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其次,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模拟,学生自行扮演法庭中的对应角色,并按照法庭审判的场景与程序完成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下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校内成立协会或社团,定期征集社会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其后对该案件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原事件与讨论结果公布到校网、学校官博、官微当中,供学生共同学习。

(四)实践课程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组织实践课程时,教师需要始终遵循四点原则:其一,法制性。虽然只是教学活动,但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坚持将国家政策、制度和方针等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加强社会调研,提高法制普及率。其二,实践性。这一点前文已经有所涉及,比如专利法、商标法均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先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其后指导学生完成实践练习。其三,可操作性。知识产权法为一门交叉学科,教学内容中或多或少会涉及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因而组织实践时应注意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并尽可能把相关内容纳入实践活动当中。其四,多样性。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同一知识板块可以用社会调研、讲座、协会活动等方式呈现出来,并且不同实践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在参与多种活动的过程中,交流能力、调研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当代知识产权对个人和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国家也希望能从高校中走出一批批知法、懂法的专业人才,并从事相关社会活动。此次对高校知识产权法的实践教学做了讨论分析,结果发现现阶段知识产权法的实践教学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对此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教师
专利
最美教师
发明与专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
圆我教师梦
专利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