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蓬勃发展

2021-11-26 12:51饶培俊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物流业电子商务

饶培俊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1)

互联网与传统农业体系的结合,标志着我国农业商务体系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有必要分析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措施。

1 发展概况

1.1 农村电子商务概况

我国农村范畴内的电子商务历经近十五年发展历程,在互联网推广的春风吹拂下,农民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本户生产的农作物,通过现代化管理方式加强对农作物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力,促进农作物的扩产增收。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经颇具规模,线上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当前线上销售额在农产品销售总额中的比例仍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为电子商务网站创立基础条件的同时,推动网站点击量的不断上升,总体来讲农村电子商务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农村的融合,通过出台各项政策引导互联网企业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领域,通过自身在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带头作用,将先进经验、理念与现行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相结合。产业链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标志,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有效整合农村范围内企业物流资源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每个企业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均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通过众多企业的通力协作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共赢效果。

1.2 农村物流概况

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最突出特征在于打通传统物流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传统物流模式中受制于农村复杂的自然环境以及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中的基层壁垒始终未能真正打通。在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实体零售渠道,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实体销售渠道的全面下沉,销售网点、线下销售店越来越多开设在广大农村。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逐步密集的销售服务网点方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物流理念认可程度逐步提升。农民在接受新型消费方式的同时对物流业产生更准确、更真实的认识,在形成线上购物习惯的同时享受由于物流业发展带来的诸多便利。在销售网点逐步下沉的同时,经营权利下放也为农村物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销售网点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完成部分工作,不仅促进销售网点的快速发展,同时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带来诸多积极因素,农村环境就业结构得以深度优化。

2 现存问题

2.1 物流配送体系存有缺位

物流配送站点是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相当数量农村配送站点设置仍然不完善,也没有按照物流标准建立集散中心。当地农产品输出仍然过于依仗中介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尤其是中介企业的介入为农村物流业发展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当前农村物流业中的纠纷因素多与中介企业相关,与此同时物流企业整体呈现出“小、散、乱”特征,导致配送体系乃至整个物流体系发展无序。

2.2 网络信息化推行不利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大量数据的产生,事实上对互联网、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提出较高要求。但是农村环境中对互联网的认识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对线上交易、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存有偏见的农村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对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思想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物流信息更新偏慢造成农村范围内各个配送站点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会产生信息孤岛现象,最终影响电子商务纵深发展。

2.3 专业人才匮乏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足够专业人才支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部分院校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该领域人才,但是总体来讲势单力薄,推送的电子商务人才数量与农村电子商务需求仍然不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 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3.1 提升农民电子商务意识

有关部门可以巧妙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结合农村实际社会现状,可以利用集体活动室、广播站等方式向农民广泛普及电子商务的概念、内在含义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使农民群众建立对电子商务的初步准确认识。另外有关部门也可以应用短视频、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为今后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做好铺垫。有关部门在鼓励当地农民投身电子商务的同时,在当地范围内积极推行竞赛评选活动,树立电子商务领域的标兵典范,从而发挥先进电子商务个人的榜样力量。当地农民在感受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先进榜样的引领指导作用下接受从事电子商务的有效经验,并在通过实践操作加以落实吸收。从而推动农村范围内电子商务体系进入良性循环。

政府部门在推动电子商务时还要具备“走出去、引进来”的精神,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树立长远的电子商务眼光,保证农村领域内电子商务持久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邀请基层领域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或团体前来做宣讲报告,启发农村参与电子商务的智慧;同时可以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前来就职,以其先进的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专业化培训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在主导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互联网理念,在提升农民对电子商务理论认识层次的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引导广大农民通过互联网方式从事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理论培训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农村环境中的电子商务意识。

3.2 建立专业物流队伍

农村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与高素质、高水平的物流队伍密切相关,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物流人才需求旺盛与现有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的矛盾,加大物流业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是刻不容缓。政府部门可以从多角度加强对物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可以引进物流行业的相关人才并指导农村发展物流业,同时加强对物流资金的使用管理力度,保证设置的物流业发展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合理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在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领军人物的带动作用。

设立足够的培养力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大力支持大专院校开设物理专业,通过3~4年系统性学习培养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提供大量基础性人才,从基本层面弥补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人才缺口;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课程内容设置,有关农村物流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自然不可或缺;教育部门应当充分理解农村环境内物流行业的特征,确保物流理论教学与农村现实条件相结合,保证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在农村环境中。

建立城乡通畅的沟通渠道则是打通物流要素传播壁垒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物流因素无法快速流动到农村环境中。因此对农村物流业的推动则可以引导优秀人才前往农村一线基层工作,实现先进物流从业理念和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沟通交流[2]。高质量的物流规划也是要素沟通的重要保证,政府部门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农村环境现实情况建立优质规划,有效调节农村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物流写作理念真正融入到农村物流体系,有效体现由点及面的农村物流思想。

4 结束语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全社会应当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推动农村经济繁荣、促进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通过协同合作调动各类资源,积极发挥互联网的领军作用,使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惠及更多农民。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物流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物 流 业
电子商务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