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

2021-11-26 22:18运城学院
艺术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歌剧戏曲民族

□马 波 运城学院

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没有严谨的整体结构和丰满的表演内容,但它向人们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表现了日本侵略的恶行,这奠定了我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基调,讲述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事件和口口相传的传说,表达的内容极易引起观众共鸣,让人们似乎置身于那段历史中,亲自接触过那些困难的牺牲者、无畏的奋斗者和伟大的英雄们,如《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都是对人物事迹的演绎,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化处理,这些群众身边的故事,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自身所具备的力量,并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歌剧少了些动乱时代的宣传号召能力,而具备了更高的情感共鸣能力,极具感染力,是现代人民热爱的精神食粮之一,民族歌剧融合了传统器乐、诗歌、民族舞蹈等元素,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将人们口中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反映人们真实生活的同时引起人们的反思。对我国民族歌剧的题材特点、音乐特点进行分析,能够较为全面地梳理我国民族歌剧的形成,有利于民族歌剧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族歌剧的题材特点

(一)党政题材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顽强地与帝国主义斗争,为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并在不懈奋斗中获得了解放[1]。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讲述的就是日本人侵华的暴行,这给揭露战争的残酷、展示人们的抗争提供了一种最直观的形式,人民群众一直无法忘记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牺牲,牢记着他们的恩情,因此我国很多民族歌剧塑造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如《扬子江暴风雨》塑造了敢于牺牲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向人民群众展示了革命前辈的艰难,提醒世人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长征》《洪湖赤卫队》《秋子》《党的女儿》等,都描写了中国共产党的牺牲精神,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让观众了解党的精神和党的事迹,这些歌剧以历史事件为原型,在人民群众中传唱度较高。

(二)民间故事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和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劳动人民的内心期许和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在歌剧引入我国后,经过好几代歌剧家的努力,终于将历史故事、民进传说中的典型事例与戏曲进行了有效融合,并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民间传说以直观的艺术形式得以保存和流传。即使在信息泛滥的当下,民族歌剧所演绎的传说也仍是更具真实性的一种表达方式,能让观众从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上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辛、敢于拼搏的精神,唤起人们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正气的意识。例如,《屈原》《窦娥冤》等表现人物事迹的歌剧,均选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将其震撼人心的事迹进行艺术加工,通过音乐的烘托给人带来情感体验,让人们在了解那段历史背景的同时,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人物的忠贞与勇敢,同时能够丰富观众的精神生活。再如,歌剧《归去来》选自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对真挚爱情的期盼,让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思索真挚的情感该是怎样的,从而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三)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还有一种歌剧题材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精神面貌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以及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事迹,还有反映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友爱、互助交往的不同内容。这类题材不像党政题材那样充满党的精神宣传,也不像民间传说那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它将人们最平常的生活片段搬到了荧幕上,观众看完后可能记不住各个人物的名字,却会对某个片段念念不忘,因为那可能是观众亲自经历过的,也可能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例如,歌剧《命运》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商户一代人的命运,这是一部是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歌剧,在一代商户的奋斗中传达了改革的重要性和成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当年立项、当年写作、当年排练、当年演出”的国家级歌剧[2];歌剧《白毛女》讲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阶级压迫的困境中敢于改变命运的斗争故事,故事以主人公喜儿为主线人物,并将她的命运作为主线与整部歌剧串联到一起,喜儿由一个单纯可爱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既坚强又聪明的女性,这看似是一个人的一生,实际上浓缩的是那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内心的不甘,以及改变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渴望,是人民群众与不公现象做斗争的真实写照。

二、我国民族歌剧的音乐艺术特点

(一)有强烈的针对性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留下了其特有的印记,每个民族也都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特色,而音乐所具备的民族性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清晰[3]。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作中演化而来的,尤其是民歌和说唱音乐,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和流传,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性。民族歌剧就是将某个民族的故事讲述出来,而要想很好地体现某个民族的特点和民族精神,就需要选择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民族音乐,以便形象生动地将某一民族的特色展现在世人面前。例如,歌剧《白毛女》中就穿插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地方戏曲,经过艺术化处理,使其更加符合每个人物的阶级地位、性格特点;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音乐素材来源于故事发生地湖北,创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将湖北地区独特的花鼓戏音乐和洪湖一带的民间歌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艺术加工,如《洪湖水浪打浪》能够让观众准确地感受到洪湖人民的喜悦和对共产党的热爱。

(二)创作基础是具有戏曲性的戏剧音乐

戏曲化的民族歌剧音乐艺术特点符合我国人民大众的审美习惯和需求。戏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民族歌剧唱段并没有像西方歌剧那样充满技巧和肢体动作,而是注重情感的表达,这符合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民族特点。戏曲化的特点是由两方面来决定的,首先,歌剧本身属于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形式,将各具特点的歌曲、音乐(包括幕间音乐)在整体音乐风格统一、主题始终贯穿的总体布局下,共同完成故事情节的演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与我国戏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我国人民对综合性艺术的热爱程度更高,戏曲有着程式化的音乐模式,根据不同的剧情、不同的剧种、不同的人物角色,演化出了生、旦、净、丑的唱腔,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音乐的创作手法,创造出的戏曲风格唱段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歌词具有地域性

歌词在歌剧中必不可少,朗朗上口的歌词能够流传广泛,使人印象深刻。我国民族歌剧非常注意文字的使用、音韵的和谐、起承转合,并且为了突出歌剧情感的表达,很多歌剧文字采用的是与故事发生地相关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很多地区之间都难以听懂彼此的歌剧,如浙江温州地区的歌剧,大多数外地人是听不懂的。歌词的结构主要是传统句法结构,绝大多数为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戏曲十字句,使得节奏非常有韵律,声调规律性强,语句之间的结合极其自然。例如,歌剧《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中的歌词“谁不爱神州辉映新日月,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正为了东风浩荡人欢笑,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同时平仄相调、音韵和谐,非常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典型特点。

结 语

我国在刚引入民族歌剧的时候,或许有过对西方歌剧的照搬照抄,也没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进行引导,但我国的歌剧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将其中国化,并且从我国歌剧的发展来看,歌剧家们的努力收到了成效,他们将民族音乐、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国的民族歌剧品牌。现阶段,我国民族歌剧有着成熟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表现手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歌剧更是肩负着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升人民文化素养的重任,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它的继承与创新,将现代化的民族精神、表现形式、营销手段体现出来,从根本上把握大众的审美取向,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歌剧戏曲民族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MINORITY REPORT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