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广电主播的生存之道

2021-11-26 16:22周永红
传媒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播音员广电主播

文_周永红

自2018年11月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问世后,AI主播逐渐在媒体上崭露头角。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AI主播更是以其高效全能仿真的特点,在省级、地市级媒体上广泛应用。近年来,很多短视频配音、新闻配音,以及企业的人工客服,一定程度上已经被AI取代。那么当AI技术应用于媒体实践,当AI主播强势来袭时,号称“门面”的广电主播该如何应对,走出一条AI时代的生存之道呢?本文从AI主播的应用现状,剖析其优势和特点,并从温度、深度、高度、广度四个方面,提出AI时代广电主播的应对之策。

AI主播的应用现状

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先的日本,2015年就出现了第一个电视主持机器人Xiaoice,她能在直播新闻的同时,分析天气数据。在中国,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2020年5月,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正式亮相。

而AI主播在省级、地市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应用,源于科大讯飞开发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语种虚拟主播小晴。

小晴很忙,广西卫视、重庆卫视、广州日报、无限金华、招远新闻……都陆续出现TA的身影。小晴的出现,意味着在媒体融合和AI人工智能应用上,卫视抢先跨出第一步。

小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场合出现了AI主播的身影,TA们在网络节目中游刃有余,在严肃新闻中自信播报,甚至在综艺舞台上也赚足眼球。

(一)一专多能,工作效率高。AI主播的厉害之处远不止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这么简单,除了常规的资讯播报,TA们还深藏多项“绝技”。作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语种虚拟主播,科大讯飞推出的AI主播小晴精通多种语言,可以在中文、英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中随意切换,并且发音标准,专业过硬。在对外宣传的节目中,专业、标准的发音能够极大地提高传播效果,小晴一“人”就能身兼翻译、主播的工作。疫情期间,各地的AI主播运营团队实时在线刷新各种战疫资讯,快速整合文稿,再生成视频,通过AI主播及时地在新媒体平台推送。高效率、零差错、高仿真的AI主播,让各地媒体爱不释手。

(二)任劳任怨,工作态度好。AI主播能不限时空,快速上线播报新闻。面对突发事件时,即使真人主播一时无法到达现场,AI主播也可以代替上场,及时为公众推送报道,甚至独自完成24小时不间断的节目播报。

(三)神通广大,工作能力强。众所周知,在大事件发生时,记者总是要冲在第一线,掌握最新信息播报给大众,但面对环境过于恶劣,或者人力难以到达的时候,AI主播或许就能够派上用场。比如,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通过无人机获取最新情况后,AI虚拟主播可以实时播报新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记者难以最先到达事故发生区,AI主播通过虚拟技术就能带领观众身临其境。

AI时代的应对之策

AI主播在大小屏幕上大放异彩,势不可挡。不过,看似无所不能的AI主播也并非无懈可击。AI主播,也有软肋。而这,正是广电主播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和AI主播较量的筹码。

不可否认,在未来,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取代呢?

AI主播能够取代一些重复率高,比较机械的工作,可是很难取代富有创造力的部分。如何让日常的播音主持工作有更多创新、更深思考、更高提升,这是当下广电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深思的。

(一)拥有真感情,播报有温度。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原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地震灾情时,看着一幅幅揪心的电视画面,眼含热泪,声音哽咽。在汶川现场采访的央视主持人李小萌,看到一位大爷不顾余震,独自回家,在对其劝说无效后失声痛哭。2019年中美贸易战初期,康辉“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令人喷饭”“满嘴跑火车”等铿锵有力、大国风范的播音,让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主持人不仅是传播新闻资讯的传媒人,更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温度的人,这是目前AI主播无法企及的。AI主播可以报道战争,但无法感知和平的意义;AI主播可以报道灾难现场,但无法体会人间大爱。因为缺少心理过程、升华共鸣、感同身受,AI主播自然不能形之于声、外化于意,继而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当一个主播有感情、有观点,拥有个人魅力、形成个人风格地传播信息、主持节目时,AI主播自会黯然失色。

(二)掌握真才学,底蕴有深度。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引经据典、画龙点睛的即兴点评;朱广权在新闻中“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精彩段子;汪涵在《我是歌手》遭遇孙楠突然退赛,教科书般的机智应对;何炅在金鹰节颁奖晚会上用“安分”和“不安分”串起现场数十位电视人的精彩主持词;选手们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神仙打架高手过招的精彩回合……这些优秀主持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博学。胸有文墨,方能出口成章,进而自成风格。而目前的AI主播,可以承担机械的、简单的信息播报,可TA是基于既有的数据,没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哪里比得上“腹有诗书”的真人主播。

(三)保持好奇心,提问有高度。一个优秀的采访者,必定懂得提问、善于倾听、勤于思考。AI主播很容易学会一万种问题回答的方式,但很难问出十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主持人杨澜一向以善于提问、精于访谈著称,她说:“传统媒体在变,但我的好奇心从未改变,甚至现在讨论一个选题或者进行一个采访的时候,我还会感到一种兴奋和紧张。”AI主播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提出问题,甚至作出简单的回应。但是TA不可能带着兴奋紧张的好奇心向被采访者发问,更不可能根据被采访者回答的内容作出情绪上的积极反应,并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地连续提问。

(四)离开舒适区,视野有广度。现在正是媒体和AI融合发展之际,AI应用大规模推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再也分不清视频中的主持人,究竟是真人还是虚拟人,而这一天,正在到来。这对传统媒体的主播而言是挑战,但何尝不是一个机会?演播室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舞台,但不是唯一的。从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一线采访经历。一批具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线记者加入到主持人的队伍中。那么,习惯在演播室播报新闻主持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们,不妨到更广阔的天地,做现场报道、人物访谈、综艺互动,以此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对新闻宣传的把握,更好地履行播音员主持人的职责使命。

AI主播,是人工智能与新闻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AI主播与广电主播不是彼此取代,而是互助合作。未来已来,不管你是欢迎还是抗拒,AI主播就在那里,AI时代就在此刻。

猜你喜欢
播音员广电主播
村支书化身主播网上卖农货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
完形填空训练
电视播音员“背诵如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