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做好国企思政工作的有效路径

2021-11-26 20:37任舒森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职工国有企业政治

任舒森

(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 合肥 230088)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陷入困局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两张皮”,存在“喊口号”“放空炮”,企业市场运行逻辑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难以在效益优先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通过党的政治优势直接转化。在工作上沿用“我说你听”传统,由上而下单向式宣教,国有企业行政化后遗症依然存在,容易引发干部职工排斥、摒弃,甚至反感,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失去信任源头和话语主动权。

(二)思政工作难度增加

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社会各种热点问题频繁出现,不可避免耳濡目染,引发思想波动。职工思想趋于多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得复杂,特别是新生代职工“90”后“00”后陆续踏入工作岗位,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等媚外心理和形形色色错误思潮仍然通过各种渠道侵蚀人们的心灵。[1]部分职工团队合作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行业内卷和高房价压力,选择“躺平”状态,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在一定范围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度,很难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工作方法较为单一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在工作方法上,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表现为不敢用硬办法、不会用新办法,企业管理实际与员工需求脱节,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融入生产经营。比如有的企业依旧沿用过去简单刻板的说教方式,不仅内容死板、形式单一,还存在走过场、求形式等现象,工作群信息轮番轰炸,导致微信群不想看、公众号不想阅,引起年轻职工的不适,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队伍建设趋于缓慢

近年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艰巨[2],国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现状却呈现出人员老化、结构不优、能力不强、精神欠佳、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拔、培养和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未充分调动广大党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存在党务干部不愿做、不会做、不实做、不深做、不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导致思政工作队伍良莠不齐、工作动力缺乏。

二、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当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未能真正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社会热点层出不穷,时常引发波动。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上。片面地认为抓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业务开展,为了应付检查抓一阵放一阵,松一阵紧一阵,应付了事。

(二)组织领导不到位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要有思想政治工作。从组织体系来看,有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不畅通,未设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的齐抓共管,职能分散、工作不好开展,难以有效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工作指导不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机制尚未形成,从工作方式来看,满足于应对上级的检查、考核,不注意抓落实。有的工作存在有简单化、娱乐化、福利化倾向,缺少细致深入、有针对性的举措。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关紧要,开展工作没计划、没安排、没落实,潦草应对、随意应付。

(四)保障措施不到位

未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想政治工作直接产生效益、带来利润的显性表现难以短期评估,一些国有企业精简人员配备,导致党务工作力量明显不足;在预算安排上能省就省,难以保证日常工作需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重业务能力轻思想政治素质,重使用轻培养。

三、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齐抓共管,发挥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3]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努力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还要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政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进、全方位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当前形势下,既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科学配置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后勤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工作结合起来,还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的大政工格局。

(二)致力改革发展,发挥凝聚作用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永恒的主题。对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者来说,把“明初心、守初心”“勇作为、敢担当”作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唤醒职工责任感和使命感。[4]一方面,抓好“关键少数”,做到“三带头”: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用,建立并落实以“四个第一”为重点的学习对标制度,另一方面,抓好“绝大多数”,增强“三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改革所牵涉到的职工的切身利益,党群团组织应主动做好改革发展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关注职工的思想和心态,让职工在利益格局调整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让职工真正理解,由衷地赞成、支持改革举措,要激发党员正视改革现实,在改革发展急难险重的关键环节担重任,以积极稳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结出改革正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5]。

(三)善于探索创新,发挥吸引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和人的思想变化,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内容等方面找路径。做符合新时期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6]在工作理念上,紧扣“举旗帜、送理论”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不同群体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分众施策、因人施教,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思想上解惑,在精神上解忧,在文化上解渴,在心理上解压。在工作内容上,应当高度关注职工思想上的热点、认识上的疑点、情绪上的堵点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党建工作的重点,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工作方式上,应当注重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多讲自己的故事,多推身边典型,推动员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在工作手段上,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充分运用互联网、微信、企业办公平台,提高覆盖面。在工作载体上,鼓励支持基层单位创建特色品牌,实现“以点促面”。在工作机制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赢得更好的管理实效。

(四)建设企业文化,发挥感染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舆论导向、文化辐射、奖励激励、凝聚人心等功能,推进文化管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想人们所想,解人们所难,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扎实做好增强信心、凝聚民心、温暖人心、筑建同心的工作。二是形成联动合力,企业文化要统筹理论舆论、网上网下资源,集中向思想政治领域发力;三是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下功夫,使职工拥有共同的使命追求、价值体系。着力完善管理标准,细化岗位职责,整合文化手册,深度融入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文化管理与政治思想工作一体化效应。

四、结语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有作为,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及时改进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大前提下,引进新的理念、寻求新的路子、搭建新的平台,推进企业的新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绵绵用力,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画好“同心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职工国有企业政治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职工摄影(2)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