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视角下课程思政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析

2021-11-26 20:02王霜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思政思想

王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贯彻“新环境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必须发展人民的想象力、经验和技能,以及政治觉悟,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发展时代,高校如何顺应教育系统“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润物细无声地将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思政融合的内容和路径,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视觉传达专业是所有设计学科的基础,专业内涵宽阔,内容广泛,因此具有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天然优势,其设计教育内容可以超越专业教育的范畴,可与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完美结合,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并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新时代,策划、设计和传播艺术作品来引领社会风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课程思政”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以往思想政治领导力的主要来源是平时的思想政治课,而思想政治课往往不能始终如一、深入地吸引学生,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容易掌握专业知识但缺乏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缺失、三观背离等问题。将专业课与思政相融合不仅可以拓宽思政教育渠道,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培养的新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人才,除了能够强烈捕捉专业知识外,还应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品格,能够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中有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例子,可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识别与价值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内容,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课程思想”相结合。

1.过去,视觉传达的设计侧重于学习活动的设计,大多侧重于学习改革的知识和方法,应当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课程,思想政治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往往前后不一、深度参与,导致一些学生容易掌握专业知识但缺乏技能,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态和道德以及三观的偏差。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作为沟通交流的大学生,除了能够强烈捕捉专业知识外,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品格,能够准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视觉传达的设计趋势有很多很有启发性的例子。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识别符合价值观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人们,并将其纳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课程”。

2.弘扬艺术立同。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改革,是在原有思想政治教学统一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学科体系关系,牢牢保持部分整体内在联系。教师必修课——研究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渊源有机结合的特点,提高教师的文化政治素养和教育水平,与时俱进,润物细无声地导入思政内容;学生熟悉古今中外文化知识,掌握艺术文化设计行业的基本规律和艺术的发展历程,这将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文化辨别能力,培养新时代的现代交际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社会主义教育时期的特点[1]。

3.强化“道德术语”。通过“思想政治议程”的职业教育实践双管齐下。一方面可以提高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设计实践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研究与分析、中期产品方案的创新设计与孵化,以及后续的品牌推广。他们根据人群的文化内涵和目标群体,实施创造性的创意设计,将思想政治理论嵌入实际的实践中。得益于创意主题的创意体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多种创意设计思维。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题实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新时代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作为高校视觉传达的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视觉传达设计、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还原教育的创新内容,融合思政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环节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德育建设的主题化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同习总书记一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确立。继续深化德育建设专项工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愿望。我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将德育横向和纵向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德育领域创作和发表文章和文献,鼓励学生参加德育学科竞赛和设计教育“课程思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结合时政热点、党建元素,深入开展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如建党100 周年主题海报设计、“抗疫”主题海报设计等,发动学生用视觉的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社会新风尚。例如在《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中,我们将设计实践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主题,鼓励学生利用智力激励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创意,最终完成一幅海报设计作品。作品表现聚焦主题,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学生围绕红色历程、人物风采、时代新貌等,依托历史素材和史料展开研究和创新,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再现1921 年至今近100 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再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不朽功勋。

(二)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题设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民族复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要深入研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在充满活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处,按照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恒久之美和现代风范。将文化传统传承主题纳入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与研究方向,通过动手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创造性地模仿辉煌的传统文化。通过艺术史论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了解传统文化之美,再通过实践环节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落地做实,身体力行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学生作品《豫剧文化信息可视化设计》以河南地方传统剧种豫剧为题材,挖掘其相关的信息元素,以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豫剧的发展进程、经典人物、化妆顺序、起源地区、豫剧简介及特色、豫剧乐器、保护现状等相关信息,丰富的豫剧知识重燃大众对于豫剧文化的热爱,使豫剧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三)环保主题设计

在新的环境文明时代之前,建设一个宏伟的中国。将环境文明建设主题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主旋律的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创作环境标语、宣传海报、环境插画等。创造力有所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社会责任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在各类专业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材料和工艺的重视,对于环境友好的保护,避免过度包装等现象的产生,承担起一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信息可视化作品《濒危海洋生物》以海报形式展现了海洋中的濒危动物及其受危害的主要来源和濒危等级,红黑配色带有强烈的警示色彩,引发受众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

(四)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设计

在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两难的境地:缺乏遗产和侵犯遗产。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加强学校与地方传统文化的防御性合作,打造非物质文化品牌与营销,顺应时代特征更新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3]。了解遗产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以及家庭和家园。例如在信息可视化课程中,通过对河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设计,用图形这种通用语言“以图释意”,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引起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学生作品《说文解字》(图1)从河南安阳青铜器和殷墟甲骨文主题入手,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说文解字》关注甲骨文的造型、释义、发掘过程、地点以及字形演变,系列化的信息作品让受众逐渐了解甲骨文,走近甲骨文。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案例与成效

近年来,随着作者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的不断耕耘与创新,“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文化政治方向上与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市旅游局、开封市朱仙镇、商丘市民权县双塔乡等多个机构联合,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服务的交流,在毕业设计、课程作业等多个环节展开课程思政与设计实践的融合,获得“二七好物”郑州二七纪念塔品牌形象和文创产品、“郑好看”小剧场标志、“年·二八”、“福禄——朱仙镇木版年画新年文创礼品”、“丝韵千年——朱仙镇丝巾文创礼品”、“东篱园”有机种植合作社标志等多项设计产出,并进行了实际运用。考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的特点和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基本理论和策略,作者与研究团队针对“信息可视化视角下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等垂直课题,整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模型,在信息可视化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挖掘黄河文化中的非遗项目,指导的学生信息可视化作品《青铜印祭》和《说文解字》分别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学生对课程思政缺乏兴趣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实题项目与竞赛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结语

总之,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将视觉传达专业设计实践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因材施教,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专业教学实践的内容和方法是今后开展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色与高校全面博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关键阵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开展有助于“课程思政”畅通无阻的前行。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