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设计学科美育教育的探讨

2021-11-26 20:02吴晓波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美育服装

吴晓波

(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设计(Design)意指计划、构思、设立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图、造型之意,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服装设计的定义就是解决人们穿着生活体系中诸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计划及创作行为。它是一门涉及领域极广的边缘学科,和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人体工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服装设计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但在内容与形式以及表达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近几年,作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科,服装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在我国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科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但是,与已有近百年设计发展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远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服装设计理论,处于低水平阶段,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相比,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很多复杂的内外因素。其中,在服装设计专业学科课程体系中,美育问题日渐暴露不够完善。

“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在西方,也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产生了很卓越的美育思想。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规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哲学、科学、道德、体育,而且要有美育。西方社会进入封建中世纪,神学家把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内容归结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贯彻到学校教育中。可以看出,西方古代美育课在教育的全部课程中所占比例,要比中国小得多,但始终没有中断美育,这和中国是一样的。以上说明,中西方的古代教育传统中,虽然都没有提出“美育”概念,没有建立美育的独立体系,但在整个教育中始终都包含着美育的内容,都是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

对美育的教育功能问题,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具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美育是一种感情教育,美术教育作为教育工具,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 “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一、美育作为审美素质教育在服装设计学科专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崇高向上的思想,发展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高校美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美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培育高尚情操,提升人格境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性格,从而培育健康心理,提升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增强鉴赏能力,从而培育审美情趣,提升生活品味;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智力充分发展,拓展知识领域,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美育的基本功能是审美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实现美育的载体。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专业属于工艺美术专业门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审美能力,是推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丰富合理的美术类课程设置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审美修养,进而推动实践创作能力。

服装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的统一体。设计师一般先有一个构思和设想,然后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其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服装整体风格、主题、造型、色彩、面料、服饰品的配套设计等。同时对内结构设计、尺寸确定以及具体的裁剪缝制和加工工艺等等也要进行周密严谨的考虑,以确保最终完成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最初的设计意图。服装设计的构思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思维活动,构思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酝酿而逐渐形成,也可能由某一方面的触发激起灵感而突然产生。自然界的花草虫鱼、高山流水、历史古迹、文艺领域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民族风情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可给设计者以无穷的灵感来源。新的材质不断涌现,不断丰富着设计师的表现风格。大千世界为服装设计构思提供了无限宽广的素材,设计师可以从各个方面挖掘题材。在构思过程中设计者可通过勾勒服装草图借以表达思维过程,通过修改补充,在考虑较成熟后,再绘制出详细的服装设计图。绘制服装效果图是表达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因此服装设计者需要有良好的美术基础,通过各种绘画手法来体现人体的着装效果。服装效果图被看作是衡量服装设计师创作能力、设计水平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在整个服装设计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艺术表达,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绘画基础至关重要。

二、从课程设置角度探讨加强服装设计学科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而绘画又是美术的基础门类。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一直是设计类基础课程。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国内服装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以往沿袭的多是美术院校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再到人体、半身像、全身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训练。但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服装绘画只是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及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所以绘画的课程训练应更明确训练重点,在解决了时装人物与服装结构关系的问题后,重要的是通过绘画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设计基础、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时装设计、成衣设计课程等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设计的法则和形式规律,以及形式美、材料美、技术美的辨证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设计技能,建立完整的服装设计体系概念。

服装设计艺术在国外的发展较我国要更发达更前沿许多,欧美国家一直是引领国际服装时尚潮流的风向标。近些年来,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本土服装设计师,渐渐登上了国际时装界的大舞台,他们热爱本民族文化,更加注重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不断挖掘,学习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髓,敏锐地捕捉时代精神风尚,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代表中国精神的国风服装设计作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时代大课题。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绘画类的课程除了服装速写,装饰色彩、时装画技法等课程外,应开设传统中国画课程,尤其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例如古代壁画人物,通过临摹,学习研究中国古代人物服装之美,感受古典服装艺术精神,中国画中体现的是强烈的东方美学理想与审美情趣。在绘画临摹与创作学习中,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水平,进而增强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热爱中华文化的爱国情怀。

服装专业课程中,绘画课程的任务是练习造型,解决人与服装的二维空间关系问题,是表达设计构思的手段,在整个服装设计环节中属于基础环节,手工类的制作实践课,是服装专业实战课的又一个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手工制作实践课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立体三维空间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创新力和创造力。除了绘画类课程和服装理论知识课程外,服装设计类的课程更多内容都是实践制作课。应加大设计实践制作基础类课程,以服饰配件设计和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为例,在此类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经过是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设计构思、设计效果图、设计制作成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者的设计水平,而设计制作水平直接受个人审美修养,审美能力的制约。在课程中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制作水平,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激发出真实的审美感受,引导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运用丰富的综合材料和独特的设计手法,设计制作出高审美水平的设计作品。

深化加强服装设计学科的美育教育,方法和途径有多种,除了加大传统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外,还应重视艺术实践。加强艺术实践的规划、设计与指导,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充分发挥艺术实践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美育服装
论公民美育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美育教师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