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挂印知县》的历史传承和创新

2021-11-26 20:02马其林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清官川剧道德

马其林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川剧是流行于川渝云贵汉族地区,以车灯戏为基础,融合昆腔、高腔、胡琴、灯戏、弹戏等五种声腔,结合地方语言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特色的古老地方剧种。《挂印知县》(以下简称《挂印》)是四川巴中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和巴中市恩阳区纪委、文广新局会同川内知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一出川剧精品。该剧取材于当地历史,结合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世的要求,紧扣廉政反腐的时代风潮,讲述了巴中民间“挂印知县”“喻青天”喻秉渊以德守廉、以德劝廉的故事。全剧通过序幕、农事、议礼、守节、劝廉、同乐及尾声6 幕场景,以喻秉渊、郭秀云等人与雷梦初、蓝师爷等人之间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运用川剧特有的审美观念和舞台程式叙事,同时借鉴西方美学原则和其他艺术品类的表现手法,最终烘托出“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的大格局。可以说,该剧以一种艺术作品的虚拟性存在,辐射到了观众的生活中,触及到了中国当代社会,凸显出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

一、传承优秀的道德传统,高擎反腐倡廉大旗

反腐倡廉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关注的母题,也是一个最难于解决的难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腐败是伴随其共生的一大痼疾,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滥用公共权力,历代屡见不鲜。因此历代统治者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反腐倡廉:他们制定反贪法律,早在夏代就有了《禹刑》,反腐惩贪是其重要内容,其后各朝各代的成文法均有突出的反贪条款;他们设立监察机构,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太史”,兼具帝王“耳目”作用,具有监察百官的功能,之后的御史、刺史、肃政台、御史台、督察院等等,机构越来越完善,负责监察巡视大臣、官吏;他们严厉惩戒贪官污吏,大贪官被处死之后有的被枭首示众,有的被曝尸荒野,有的被剥皮实草,以达到警示、震慑、以儆效尤的目的;他们还注重全社会的道德教化,“芝兰生于深林,不以先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欲虽不可取,求可节也。”(《荀子》)、“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如此种种格言熟语在历史典籍中数不胜数。我们民族的古圣先贤特别相信“道德”的力量,运用儒家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标准,要求所有社会精英以此自律,以民心向背为依托,推送出“杜诗”、“魏征”、“包青天”、“海瑞”、“狄公”等正能量满满的诸多榜样,引领整个社会的廉政风气。川剧《挂印知县》塑造的喻秉渊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形象。他的身上汇集着中国传统道德中最精华的东西:安贫乐道、为民请命、重德守廉、兴学劝农、德润桑梓等等。可以说,这样一个人在以“物质”、“欲望”为标签和关键词的当下,是极为稀缺的。

(一)个人修养上,坚持人正心清,不忘初心

喻秉渊出生巴中市恩阳区兴隆场玉皇村,从小饱读诗书,清同治年间出任云南署沾益知州,后绶保山知县。喻秉渊一身正气,扶危济困、乐善好施、高风亮节,为官清正、两袖清风、重德守廉。剧中喻秉渊一家三月不知肉味,他仍然坚决拒绝雷梦初的贿赂,劝诫家人甘贫守廉,正是一个德高风正、不忘初心的“君子形象”,闪耀着廉洁自律的光辉。而这种理想主义的道德精神正是当下众多国人缺乏的风骨之一。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应该都有拷问自身,是否真能做到如剧中人一样身正、自律?

(二)为官之道上,感民之恩,为民勤政

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道德标榜的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体现的是

“民为邦本”的思想。但是现实中多的是为权为钱为欲为己的官员,如大老虎、小苍蝇之流。《挂印知县》以三个人物刻画出三种为官之道,一是喻秉渊为民的为官之道,喻秉渊任云南保山知县期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擦民情、体民苦,爱民如子,谋民生、解民忧,深受百姓爱戴,名声响彻乡里,甚至上达天听,受到大清皇帝御赐金匾“问心堂”褒奖。后因妻弟受贿,罪己主动挂印辞官,回归故里后仍然不忘初心,劝诫处于矛盾状态中的巴中县令雷梦初廉洁奉公,为民勤政。二是雷梦初为己的为官之道。雷梦初自身不是一个极度贪腐的官员,他曾经也是一个有经国济世之志的读书人,然命蹇事乖,外放巴州郁郁不得志,在任上毫不作为,放任属下胡作非为,后经喻秉渊劝诫之后有所悔悟,但为官只为自己的官声和政绩。三是蓝师爷为权为钱为欲的为官之道。蓝师爷欺上瞒下,为了一己之私,收贿受贿,心狠手辣,鱼肉百姓。编剧正是通过《挂印》向观众展示了这三种为官之道,以人性中向真、向善、向美之心,教化国人做出自己心中的选择。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强基石”。《挂印知县》正是高高擎举起这个大旗,从优秀的道德传统中汲取能量,刻画出这样一个廉洁自律、充满正气、浑身散发着道德力量的人物形象,不但不觉落后,不显陈规,对于当代廉政新文化、中华民族新的道德观的铸造反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紧扣时代脉搏,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挂印》是一出历史题材的川剧,不论是它的表现形式(古老剧种,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还是反映的内容(清官戏,多不胜数),都缺乏吸引力。但是艺术家们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借鉴和创新,呈现出了一出别样的川剧版清官戏。

(一)叙事切入角度新颖

众多的清官戏,甚至当下拍摄的很多影视剧,均是表现其在任上如何清廉,政绩如何彪炳突出。《挂印》一反这种惯常的体现手法,并没有表现喻秉渊在云南保山如何如何,发现妻弟受贿以后如何如何高风亮节、罪己辞官这些典型细节,反而是另辟蹊径,着重撷取了其挂印回乡后的兴学、劝廉、守节拒贿等几件平凡小事来表现反腐倡廉的大主题,告诫观众不但要做到在职在岗廉洁奉公,离岗离职也要权退身隐;不但为官的要廉洁奉公,普通百姓也要廉洁自律,将心清气廉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可以说,这是小处着眼,大处落笔,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

(二)人物塑造的“去符号化”

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等级制,导致各种腐败滋生,可以说一部中国官吏史,就是一部中国官吏腐败史。风清气正的廉明时代在古代中国极少,这就导致了百姓对清官的极度渴望;加之统治者在道德上的教化,以及自古以来的“善恶史观”的影响,使得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清官人物符号化、脸谱化特征明显,好人就是一脸正气如岳飞如包公,好到完美,坏人就是满脸奸诈如赵高秦桧,坏到彻底,正所谓“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行,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而戏剧作品因其表现程式和特征所限,从元曲直至京剧深受其影响,在清官戏方面更是如此。《挂印》中的主要7 个人物,除了烂透了的“蓝师爷”仍然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外,其他人物都被编剧做了“去符号化”的处理,抹去了人物头顶上的光环,呈现出现实生活中特有的活生生的人物风貌。喻秉渊主动辞官回乡,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兴学、亲民、守节,廉洁自律,完全颠覆人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识和传统清官印象;雷梦初虽然小有贪迹,但与大奸大恶之人不同,有向善的需求,其人性比之喻秉渊还更为复杂,更为可信;郭秀云、喻阳等人虽然支持喻秉渊坚守节操,廉洁自律,但是面对拮据贫困的生活也是心有怨言和不甘。这样的人物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是活生生的有人气接地气的人物,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才是真实的,可信的。也只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打动观众,才能让剧中人物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辐射到观众中去,观众才能真正贴合人物,将这种道德精神内化自身,并实践到生活中去。只有如此,类同川剧这样的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形式才可能传承下去。

(三)艺术表现手段的创新

川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虽然被业界冠以“蜀戏冠天下”的名号,但是其缓慢的叙事节奏,刺耳的锣鼓唢呐,韵律感较弱的唱腔,无一不在排斥着当代年轻人。而川剧《挂印》一反敝帚自珍的守旧作风,在川剧如何适应当代社会,与时代风潮、现代文明相契合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可贵的尝试和革新。

《挂印》借鉴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把东方戏剧写意的审美原则与西方写实的戏剧手法结合起来,用闪回、倒叙等艺术手段进行时空转换和情景再现,尽可能地延展戏剧舞台时空,丰富其戏剧表现力。如“劝廉”场景,就是大胆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再现喻秉渊在云南任上发现妻弟受贿时的场景,然后再闪回雷梦初花厅。可以说,这种时空转换具象化了剧中人物内心情绪的前后变化,有了这种变化,雷梦初唱出“想当年我也曾气冲霄汉,怀理想算得上昂昂儿男。我也曾唾弃昏暗,我也曾追慕先贤。我也曾誓言铮铮,我也曾粪土金钱。到今天管辖一方七品县,却怎么意气消磨,随波逐澜。他两袖清风,我奢靡安然;他节操自守,我放任无边。泾渭分明比比看,枉我寒窗读圣贤!”才是可信的,全剧至此也才完成了“劝廉”情节,达到高潮。

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最主要的特征,川剧《挂印》在传承传统的川剧程式之外,借鉴音乐剧、话剧、民歌、灯戏、昆曲和地方民族舞蹈“竹梆舞”等等,在川剧音舞程式上兼收并蓄,努力融会贯通打造新川剧。如“农事”、“同乐”、“收尾”等场景的音舞,使得全剧呈现出一种既有巴山、云南独有的绚丽民族风情,又类似于百老汇歌舞剧的明快节奏和气场,充满着一种悲中有喜,喜中见悲,机智、诙谐的舞台效果,舞台呈现极好,给观众很好的视觉体验,不啻一场视觉盛宴。

猜你喜欢
清官川剧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我的川剧变脸娃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赞清官郑板桥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川剧《打神告庙》的祭祀语言——兼释“打牙祭”和“刀头”
清官情结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