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化设计的城市公共厕所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6 06:12赵林
世界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厕所公厕外观

赵林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功能单一、形式单调的城市公共厕所已难以满足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在最近一轮“厕所革命”的推动下,一些新概念城市公厕应运而生,表现出在规划、功能、空间、外观、技术等方面复合化发展的趋势。典型案例如北京“第5空间”、上海“望江驿”、呼和浩特“青城驿站”等(图1-3)。笔者认为,这类公共厕所具有激活城市活力、丰富城市风貌、影射城市文化内涵、增加城市机动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复合化设计作为引导,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提出城市公共厕所的复合化设计策略,对于提高城市公共厕所的建筑使用效率、环境安全与舒适度、空间丰富感以及综合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北京通州区“第5空间”(摄影:赵林)

2 上海“望江驿”(摄影:吴清山)

3 呼和浩特市“青城驿站”(摄影:赵林)

1 复合化设计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复合化设计理论最早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随着城市诸多问题的显露,城市开始展现整体、集约的发展态势。随着复合化设计拓展到建筑领域,一方面通过城市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既可以从城市的角度改善建筑,亦可通过复合建筑来优化城市[1];另一方面通过建筑本身功能与空间层面的复合转变,既有助于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营,亦可以充分发挥建筑对“人”的全方位关怀。

未来,复合化设计将拓展更多的建筑类型,并将充分融合科技、经济、社会、政治等影响因素,展现出多样化的复合表现模式与实践手法。实际上,复合化设计既是一种建筑趋势,也是一种设计理念,具有综合、整体、适应、拓展的设计特质。

2 复合化设计应用于城市公共厕所中的成因研究

2.1 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科技产品进入了公共厕所内部,如自动除臭喷香系统、感应式如厕设施、自动售卖机、自动烘手机等,这些新技术的植入都属于复合化的范畴,需要城市公厕在空间上作出回应。

2.2 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当今建筑设计理念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地域性建筑理念发展迅猛。以地域性建筑理论为例,要求建筑创作需要呼应自然环境、关注人文环境以及注重适宜的技术。因此,当代公厕建筑设计也将难免受“形而上”的丰富理念的指导。

2.3 多元人群需求的影响

公共厕所的使用人群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使用人群多样,包括老人、小孩、青少年、残障人士以及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等;二是使用人群的背景复杂,如使用人群的国籍背景、学历背景、工作背景等的不同与复合。基于多元人群的需求影响,城市公共厕所的功能和空间必然得到复合化拓展,人们对待厕所的态度也将不再局限于只满足最基本的需求[2]。

3 国内外城市公共厕所的复合化设计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外城市公共厕所在建筑类型上展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设计理念上展现出“以人为本”且“绿色生态”的发展要求[3-4]。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尤其是城市性质的不同,公厕发展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虽然我国的公共厕所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原则也基本与国外趋同,实践方面已根据国情作出阶段性的安排。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效果把控仍然需要继续强化。笔者认为国内公厕设计的薄弱之处仍是缺乏针对性的、“软性”的设计理论及对策的指导,而非一味地进行“硬性”指标“操弄”。

在复合化公共厕所方面,国外公共厕所表现出复合化的功能设置、人性化的空间环境以及与环境融合的外观设计等特征(图4-6)。国内城市公厕开始呈现功能复合化的趋势,但不少城市的公厕建设在规划策略、功能策划、空间设计成熟度以及与环境融合的外观设计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6 韩国仁川平静卫生间(摄影:Park Chan Bae)

4 复合化设计驱动的城市公共厕所提升策略

4.1 规划策略

4.1.1 与城市规划结合的布局与选址

城市现有规划对城市公共厕所的布局与选址、规模与数量、功能与形式都产生了复杂影响。城市公共厕所在与城市复合方面较为“被动”,需要适应性的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的支撑,来达到公共厕所良好的服务效果。

在便捷、易寻、兼顾、向阳的指导原则下,通过点布局、线布局、网布局的方法与城市规划复合,实现互利。其中,“便捷”强调城市公共厕所应布置在道路通达的地点,方便行人和必要车辆的到达;“易寻”强调城市公共厕所应有明显的形象或标志,方便行人识别并容易找到;“兼顾”强调城市公共厕所应兼顾城市本地市民与游客的双重需求,包括无障碍、安全与审美等层面的需求,同时兼顾对场地环境的整体业态整合与体量和谐。

在具体布局方法上,点布局主张以“软调查”为基础的主动布点,如在公园内、校园内、社区或城市职能部门出入口附近等(图7)。线布局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布局方式,需要配合城市中的长距离的线性规划现状,从而起到“驿站”的作用,如与城市道路复合、与城市河流景观带复合、与城市绿化带复合等(图8)。网布局通常形成一定的布置面,即服务一定的区域。根据服务面积的大小,可以形成三角形、四边形及更为复杂的多边形联系,因此网布局的公共厕所至少需要3个及以上的数量安排。实际上,点布局与线布局的最终也会成为一种网布局,而这里的网布局主要服务较小区域的面,如城市郊区的会议中心、运动中心、商务中心等。

8 上海“望江驿”线布局(图片来源:致正建筑工作室)

4.1.2 与城市发展配合的形象与风格

城市公共厕所的复合化设计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制定有关形象与风格的原则和内容,从而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有魅力。

城市公厕形象与风格应以创新、复合、开放、适候为原则,追求物质形象的适宜性和非物质形象的文化性。其中物质形象如华丽的风格、简约的风格、消隐的风格、装配式木屋风格以及有趣的风格等,以上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合理选择(图9-11)。

9 北京“兴·舍”华丽风格(摄影:胡义杰)

10 西安曲江某公共厕所简约风格(摄影:谭啸)

11 深圳“无界之厕”消隐风格(摄影:张超)

在非物质形象方面,一方面注重厕所文化的建立,即倡导行为层面的公共厕所文明和建筑层面的多功能拓展。另一方面注重公共厕所的重新命名 (表1),比如北京的“第5空间”是一种除了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网络空间外的另一空间,表现了北京未来发展的活力。再如呼和浩特市的“青城驿站”,“青城”是呼和浩特的别称,“驿站”是休息的场所,呼应了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征;另外,“青城”还可以谐音“倾城”,预示了公厕的美好及对城市的美化作用。

表1 现有城市公厕命名汇总(绘制:赵林)

4.2 建筑策略

城市公共厕所复合化设计的建筑策略主要从城市公共厕所的复合功能、复合空间和复合外观3个方面进行建构,通过复合功能的联合与共生、复合空间的融合与高效以及复合外观的联动与重构,塑造适宜的复合化高品质城市公共厕所。

4.2.1 复合功能的联合与共生

目前城市公共厕所的功能复合模式主要有以营利为主的功能复合模式、以公益为主的功能复合模式以及采取中间策略的功能复合模式。

基于城市公共厕所功能复合模式的转变,应以如厕功能作为基本功能、拓展功能应“大胆”开放以及与城市气候契合的功能体系配置为原则。在功能联合方面强调与城市生活习惯的联合以及与城市经济的联合,在功能共生方面强调冬夏功能的转换、地上地下空间的拓展、与周边环境契合的多样化主题策划以及与城市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复合共生。

其中,在城市生活习惯方面,包括对休闲功能的要求、对户外功能的要求、对学习及工作功能的要求、对无障碍的要求等,对寒地城市还有安全和御寒的功能要求等。在城市经济方面,包括对实体经济的要求、智慧经济的要求以及自助经济的要求等。

4.2.2 复合空间的融合与高效

将城市公共厕所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5],从这个角度出发,意味着城市公共厕所日益成为人们交流、休闲、学习、工作的复合空间。为了满足空间的高效,建议如厕空间与拓展空间既能相互融合,又能不受影响地施展各自性能。

因此,复合空间的融合与高效注重内与外两个纬度的空间营造。于内,强调多维的、采光的、适候的空间组织;于外,强调营造缓冲空间、功能有机分散、外部空间的地景化以及适候的环境设计等。

其中,多维的空间组织是指时间维度上的光影变化、空间维度上的丰富层次以及感知维度上的温馨愉悦。复合化公共厕所的空间目标是整洁、卫生、和谐、轻松,这样的空间氛围是基于使用者对公共厕所建筑的日益高标准要求。

4.2.3 复合外观的联动与重构

城市公厕的外观是其内部功能与空间的集中体现,给人以第一感受。复合外观应具有联动的性质,即与周边环境的联动以及建筑内与外的联动,从而实现外观与周边环境、外观与建筑内部的整体审美一致。城市公厕要依据城市气候、城市风景的影响,进行外观的重构性再思考,例如,结合雪景设计、结合框景设计、结合夜景设计、结合重大“气场建筑”设计等(图12-14)。

12 日本代代木深町小公园公共厕所夜景

13 日本惠比寿公园公共厕所夜景

14 挪威Jektvik渡轮码头公共厕所夜景(图片来源:Carl-Viggo Hølmebakk)

在复合外观的联动方面,其中与周边环境的联动如适应城市社区的外观可具有一定的轻快性、适应城市中心的外观可具有一定的活跃性、适应城市道路的外观可重点展示文化性、适应公园绿地的外观可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轻松性。在建筑的内与外的联动方面,强调城市公共厕所的真实性表达,当外观设计需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艺术化处理时,内部与外部应当有一定的过渡,从而实现内外空间的整体性。

复合外观的重构是对地域特色展现与调整的过程。例如,寒地城市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城市公共厕所与寒地自然特色结合的设计,不仅为漫漫寒夜带来人情化的温暖,也可激发建筑的乐趣,形成有归属感的建筑。

4.3 技术策略

4.3.1 与地域自然资源结合的生态技术应用

城市公共厕所复合化设计的技术策略注重对地域自然资源的生态利用,包括对风、太阳能、水、土壤、植物等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此外,还注重复合化资源再生,通过对水、电、粪便或尿液中有用化学元素等资源的再生利用[6],实现友好环境层面的无害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技术应用方面,强调对太阳能的主动应用,如太阳能光伏板、热水器、光纤设备等的应用(图15、16),在寒冷地区还可以主动应用蓄热墙、阳光房等。强调被动通风技术的应用,实际上公共厕所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高品质公共厕所的建立,特别是应维持拓展空间的良好被动通风。

15 太阳能光伏板屋顶(图片来源:陈玺撼,解放日报)

16 雨水收集箱(图片来源:蒋迪雯,上观新闻)

此外,还需强调复合建筑表皮的使用,通过对城市公共厕所的建筑表皮的再复合,可形成四季皆宜的美学表征。例如可利用植被、复合玻璃、木材、镂空钢材等元素,实现近距离的视觉愉悦与建筑节能(图17)。

17 植被墙面(图片来源:西安城市管理局,华商报社)

4.3.2 与时代进步结合的智能化设备使用

从2020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未来AI、5G、云计算、充电桩、互联网+等将率先发展,可以预见新的时代将会是一个被先进网络覆盖、充满人工智能的绿色宜居的时代。

与时代进步结合的智能化设备应用,在城市公厕范畴,主张智慧化的公共厕所系统应用,如厕位监控、气体监控、远程监控等(图18)。强调感应设备的应用,如感应开厕所门、感应出洗手液、感应冲水、感应停车设备等(图19)。强调公共厕所内背景音乐的应用,包括如厕空间与拓展空间的轻音乐使用。还注重厕所相关APP的开发与推广,如智能寻厕、智能评价等(图20)。

18 厕位使用情况实时显示

19 感应出手纸

20 公厕智能服务评价器(摄影:赵林)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公共厕所的复合化趋势综合了更加复杂的设计参考因素,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要求更高、功能更复杂,人性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与时俱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5 结语

复合化设计是对传统公共厕所“质”的变革:对城市决策者来说,复合化设计融合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创新实践;对设计者来说,复合化设计改变了原有传统公共厕所的功能空间组成关系,设计更具有挑战性;对使用者来说,复合化设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公共厕所的固有印象,让人们在体验中享受如厕的愉悦和引发对创新的“崇拜”。基于城市公共厕所的复合化趋势,该策略强调规划、建筑、技术3个层面的复合化设计,其中规划策略包括:与城市规划结合的布局与选址、与城市发展配合的形象与风格;建筑策略包括:复合功能的联合与共生、复合空间的融合与高效、复合外观的联动与重构;技术策略包括:与地域自然资源结合的生态技术应用、与时代进步结合的智能化设备使用。该策略体系的提出拓展了“城市公共厕所”的理论研究领域,对相关的研究深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设计实践中能够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公共厕所公厕外观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鸟类能识别植物的外观等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二合一公共厕所
“酒鬼公厕”
公共厕所所应用同一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