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2021-11-27 06:06屈倩倩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2期
关键词:达峰碳达峰排放量

屈倩倩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0.引言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能源的利用与消耗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益处,但是也对气候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近几年,气候问题与环境问题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明显,社会公众对于气候环境问题更加关注。为此,我国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对气候与环境的保护,已经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与优化。为此,人们应当正确认识到“双碳”目标下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性,积极应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能源转型提供强劲助力。

1.“双碳”目标下实现能源转型的意义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能源产业正在向着低碳高质量的方向逐步推进,致力于促进经济、能源与生态的协同发展。但是以往的发展模式不能够满足“双碳”目标的发展要求,所以需要积极促进发展模式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变。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着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0%以上,对于气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以往的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耗呈现粗放式发展,使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需要积极促进清洁型能源的使用比重,从能源供给与需求双侧推动能源利用的方式实现能源转型。

能源低碳转型能够为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给提供可靠保障[1]。能源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国家繁荣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助力。受到资源禀赋影响,我国当前在部分能源品类方面对外有着较高的依存度,例如,在2019年,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70%以上,使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受到制约。由于世界范围内地缘政治情势日渐复杂,使能源安全面临着很多不稳定因素。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构建清洁低碳、能源多元化的供应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我国能源自给率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促进能源转型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能源安全的抗风险能力,还能够为我国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关键力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列为重点工作内容,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促进低碳绿色能源结构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努力推进能源变革和能源转型,能够更好地保障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强度,有利于我国现代化魅力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污染、高排放的难题。巩固和优化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2.中国实现能源转型的主要挑战

2.1 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占据重要地位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长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的逐步推进,使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新常态。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速与其他国家相比,对于能源方面的需求比较大,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煤炭资源在我国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量,受到煤炭资源禀赋的影响,煤炭资源的利用和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使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受到煤炭资源的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实现能源转型,需要积极调整和转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但是在调整和改变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过程中,将会出现多项难题与挑战,例如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调整产业结构等问题。如今我国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扩大了涵盖范围,成为世界唯一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类别的国家。但是由于众多工业门类对于煤炭资源都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使煤炭资源需求不断加大,工业门类的碳排放量也比较高。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需要促进以化石能源利用为主的传统工业门类实现变革,依托清洁型能源构成新型工业门类,以此来突破能源禀赋和能源市场限制,形成可以迎合“双碳”目标要求的产业体系。

2.2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迫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气候问题关注日益加深,在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众多国家都已经制定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任务[2]。通过统计,2020年碳排放量前15位国家当中,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各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目标,其中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便已经实现碳达峰,而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碳排放峰值则是出现在2000年之后,这些国家已经相继提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和工业发展比较早,当前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所以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拥有可靠的基础保障。但是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阶段,缺少实现低碳和零碳排放的充足条件,并且在行业和区域方面的碳排放量尚未达到峰值。所以相对比之下,我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面拥有较大的难度。从碳排放量方面来看,我国的人均累积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均累积碳排放量,但是碳排放量总量却占据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8%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10年时间达到碳达峰并且在30年内实现碳中和,时间方面较为紧迫,将会使我国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2.3 能源体制改革任务艰巨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的良好发展,需要积极促进能源体制机制的改革与优化。由于能源体制机制在能源革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促进能源体制机制的改革将会为我国现代化能源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虽然我国的能源体制机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使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迎来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能源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提供公平开放的良好竞争环境,使各个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并且制定可以反映能源市场供给情况的价格机制,使清洁能源配置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决定性影响。想要顺利实现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应当确保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管理,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此之中的职责与边界,便于政府能够在能源利用给予合理的宏观调控。与此同时构建法律监督机制,给予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促进规范运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只有处理好以上问题,才能够使“双碳”目标的实现拥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3.“双碳”目标下促进能源转型的路径

3.1 努力推进节能减排

由于我国工业门类对于煤炭资源拥有明显的依赖性,使其碳排放量比较大。因此想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积极促进工业门类的节能减排,加大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双控”目标的管理强度,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立项给予严格的限制,对现有项目展开节能审查。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时,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和手段给予管控。同时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针对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等领域促进专业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制定节能升级改造计划,使这些领域的产业体系能够得到优化,向着集约化、低碳化以及零碳化的方向发展,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为了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公众给予支持与帮助。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制定碳普惠制,为公众个人的节能减排行为给予激励和奖励,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消费观,让社会公众从以往的旁观者成为节能减排任务的参与者。

3.2 理顺政府职能

碳达峰与碳中和虽然是致力于气候环境变化,但是却与社会发展与公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3]。碳减排受到了国际公约方面的约束,在实施过程遇到的各项问题都会涉及国际谈判、国际接轨、公约履约等一系列工作,关系到碳减排、碳汇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控制等内容。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为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协同多个方面关系促进相关任务与措施的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促进了原有应对气候变化框架的系统性变革,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可以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展现出开创性、优先性以及主导性。因此,想要更好地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理顺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中的职能。首先,政府职能配置的调整,其本质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指引下,需要对以往的节能减排制度进行优化,促进各个部门的职能调整。其次,为了保证相关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给予严格的监管和约束,需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政策。理清政府职能之后,使法律政策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促进法律政策发挥出应有的约束作用和监管作用。

3.3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框架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够推进能源转型,向绿色低碳化方面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预计会占据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0%以上,时期成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主体。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以及会接近100%。但是实现能源转型需要一个长期过渡,保证再生能源开发和规划的有效衔接,使可再生能源拥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情况下,应当努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实现零碳电力的发展与利用。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其他新兴技术、新基建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努力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范围。

3.4 制定完善的指标体系

在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多级指标体系,使其发挥出一定的约束作用和指导作用。首先,将NDC承诺中的指标进行关联,划分为目标性、措施性以及保证性指标。其次,将NDC指标进行细化。同时对当前的节能减排降碳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合理运用新设定的指标进行替代,避免各项指标之间的过度关联,以此来减少关联成本。在设定指标体系时间节点的时候,需要围绕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以及2060年等几个年份,这些目标年可以使我国各个领域的规划和研究提供指导方向,促进相关工作的完善。

4.结语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表现出我国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意味着人类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新阶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公众日常生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需要从多个路径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政府职能配置,明确节能减碳路径,保证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达峰碳达峰排放量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