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游戏成瘾心理辅导中的启发和思考
——一种自体心理学视角

2021-11-27 15:37檀娅娅樊励方申春忙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成瘾者理想化自体

檀娅娅 樊励方 申春忙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游戏成瘾无论从社会适应还是学生管理领域都构成教育难题,对其形成原因的探索,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病因学解释及干预方案,国内外现有研究范围从成瘾者的大脑结构解析到其病理心理机制、情绪触发机制等内在因素到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同伴榜样作用以及亲子依恋等外在因素,[1]但较少涉及大学生自体发展角度的分析和探索。因此,本文将从自体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对大学生游戏成瘾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策略。自体心理学是当代精神分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在人格发展及心理病理学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科胡特认为心理障碍实际上是自体发展的障碍,是自体结构存在缺陷,个体为适应环境中形成了保护,却导致了实现的障碍。科胡特还提出个体对过渡性自体客体的依赖是成瘾行为的前导。包括自体心理学后继者对成瘾行为的研究,对理解大学生游戏成瘾这一现象的本质以及有效的应对都引发诸多思考。

一、自体心理学对成瘾行为的病因学解释

科胡特认为成瘾的精神病理核心是自恋障碍。游戏成瘾也是自恋行为障碍的常见表现,由于未能充分的结构化自体客体功能,导致自体内的缺陷,形成内在空虚的体验,成瘾行为被科胡特描述为徒劳地努力代偿这个结构化的失败。同时,成瘾者没有形成内化和转变能力,即变形性内化经验自体肯定的和自体确认的镜映自体客体功能所需的心理结构,也没有形成安抚自体的理想化自体客体功能。由此,不论是对特殊的人、物质或是活动,都不是由客体决定,而是由自体的需要所决定的,这些需要伴随个体的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对游戏成瘾的个体来说,这种幻想的体验在游戏世界中被不同程度的激活和满足,可以非常强有力的对抗以下情境:痛苦而长期的自体分裂、瓦解的焦虑感,以及自体崩溃和空虚、耗竭的抑郁感。

由于自体客体需要的不满足,成瘾者在早期建立了与无生命客体的基本自体客体关系。这也提示早期理想化自体客体体验的缺失,例如对母亲的深刻失望,如母亲没有共情孩子的需要,并且不能充分执行照护功能,由此,剥夺了孩子逐步内化被恰到好处地安抚的体验和被协助入睡的体验。科胡特认为这样的背景之下,个体固着于追求这个理想化体验,并频繁地在游戏世界找到这种体验,由此,游戏的功能是一种代偿,使得个体平静和抚慰。科胡特用“原始的、过渡性自体客体”来描述早期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例如,奶嘴、安全毯、吸吮拇指、摇动身体和喜欢的玩具等,这些现象具有镇定、镇静和麻痹等作用。科胡特提出为了自体的维持和修复会产生对原始的过渡性自体客体的依赖,并且以一种“被迫的思维和行动”品质为特征,这种品质是后来成瘾的重要发展前导,也即个体对原始的、过渡性自体客体的经验可能决定了后续生命中对药物、行为和人的成瘾。[2]

二、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生游戏成瘾的应对策略中,首要目标就是理解成瘾学生缺失什么样的自体客体体验,在利用咨访关系重新恢复成长过程中,之前被否认的自体客体需要也是会在咨访关系中复活并重现的,由此,清晰的了解成瘾者的自体客体需要是问题缓解的关键,除此之外,对其心理辅导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到游戏作为防御自体碎裂的适应性功能,避免操之过急

游戏成瘾者在尝试用游戏补偿自体结构的缺陷以及抵消内在死亡和自体碎裂体验,沉浸在游戏世界中来修复这种痛苦的主体状态,例如自尊极低、怀疑真实甚至存在本身、恐惧碎裂等,而游戏则可以短暂提升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活着的感觉并增加他的自信。由此,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矫正中,需要小步子逐步改变其防御组织,看到学生的自体发展对游戏这“原始的、过渡性客体”的需要,避免操之过急带来自我难以承受的自体碎裂的恐怖体验,导致咨访关系断裂或是成瘾行为激增。

(二)满足自体客体需要,完善结构化自体客体功能

根据成瘾触发机制的理论成果,游戏成瘾行为的出现激发三种原型情境:理想化、镜映和另我自体客体体验。在理想化幻想中,个体体验到与全能他人安全融合并被其安抚;在镜映幻想中,核心体验是在所钦佩赞赏的他人面前夸大地表现自己;在另我幻想中,个体由另我同伴陪伴或与之连接。在大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有效的缓解其游戏成瘾行为,除了外部行为矫正方法之外,需要不断满足其不同类型的自体客体需要,在修复脆弱自体的同时,丰富其内在体验,不断强化其自体客体功能,例如自我安抚功能、自我肯定等功能来缓解对游戏这一客体的代偿性依赖;接触不同的人群获得不同类型的体验,在体验中全面增强其自体功能。

(三)咨询师通过共情联结来活化成瘾者的自体客体需要

在治疗过程中的核心便是共情,尤其是在“恰到好处的挫折”和“恰到好处的回应”双重作用中促成转变内化,逐渐缓解依赖游戏提供的自体客体需要。咨询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转变内化治疗师的自体客体功能来对抗焦虑,将之变为沉着镇静的缓冲器和对抗抑郁的活力助推器,逐步建立起统整的、活力的和连续的自体感。例如,咨询师需要通过学生将咨询师作为理想化的移情幻想来重新经验自己,这种移情幻想反过来帮助学生缓解过度无力和压抑,获得更多的平静和抚慰。

从自体心理学对成瘾者的病因学解释来看,大学生游戏成瘾是自体发展受阻的现象,完善其自体结构,需要咨询师及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强调关系在给予镜映功能以及理想化客体功能,帮助学生能够对抗焦虑以及缓解自体碎裂的焦虑感,通过丰富的自体客体体验不断促进内化转变,从内在形成机制出发,改变大学生对游戏这一客体的依赖,从而缓解成瘾行为。

猜你喜欢
成瘾者理想化自体
药物成瘾者相关线索反应的自动化用药行为特征及其消退*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连云港市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调查及对策研究*
嘻哈中的真自体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