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章程实施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11-27 19:12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章程主体

李 双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1]。”由此可见,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成为“双高计划”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职院校章程的建设,能够直接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研究“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章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是必要且必需的。

一、“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章程实施的意义

(一)完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促进健全法制体系

高职院校章程是制定、完善高职院校校级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纲领。

而规范科学的制度是厘清学校内部各类关系、提升学校自主决策和治理能力,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保障。因此,只有以章程为统领,依据学校章程,不断制定、梳理、完善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形成以章程为核心,层次明晰、内容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有效治学与科学管理。

(二)促进高职院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特色化

高职院校的治理,一方面要处理好学校与社会各界等外部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等之间的关系。章程是高职院校处理各项事务的依据与准则。高职院校章程的制定与执行,对学校所拥有的自治权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外有效防止社会层面干涉其自主性,实现自主办学。对内界定管理者与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发挥二级学院的积极性;界定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范围,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界定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成为有效处理高职院校内外关系的桥梁。

(三)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

高职院校应彰显职业特色,以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与产业结构相匹配进行专业设置,以双师型为目标打造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积淀成特色理念与文化。而高职院校章程能够将这些特色理念与文化固化、传承,凝练历史经验,并加以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式建设,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2]。

二、“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章程制定的原则

(一)符合办学规律,彰显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实行产教融合。因此,高职院校章程的制定,要制定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与规范;要体现培育与激励“双师型”教师的机制体制;要明确高职学生实行特色学徒制、参加顶岗实习的要求。

(二)立足学校校情,结合本校实际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了特色的高职文化与独特的育人模式。由于办学理念、历史基础、服务的区域经济等不同,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的章程要基于学校校情,结合本校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以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三)多元主体参与,保障多方权益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高职教育的主体有教育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学校师生等。高职院校的章程应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吸引多个主体积极参与,确保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保障各个主体的合法权益[3]。

三、高职院校章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章程制定主体不够全面

在章程制定主体参与方面,有些高职院校在章程制定时,主要由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参与,在校学生、校友、企业等参与较少或基本没有,造成章程制定主体的不全面,影响了章程的效力。

在章程制定机构成立方面,有约35%的高职院校未成立章程制定机构或章程起草委员会。而没有专门的机构,就无法全面统筹章程制定、修订工作,影响章程制定的合法性与执行的可行性。

(二)章程相关研究不够丰富

对章程的研究能够指导章程制定合法化、实施有效化。高职院校应开展章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包括与国内外大学章程制定方面的比较研究、追踪本校章程执行方面的实证研究、章程执行效果的评价研究等等。而在高职院校中,对章程建设研究还较为贫乏,学校管理者未能考虑以课题引领等方式开展相关研究,学者对于章程的研究也极少,使章程建设缺少了理论支撑。

(三)章程内容未能充分贯彻于学校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章程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引领,其制定是基于法律法规,符合办学规律,结合办学特色的。而学校规章制度是章程的具体化,必须以章程为依据,不得违反或违背。而高职院校章程内容中,有的未能彰显本校文化特色,有的未能立足于办学历史,有的未能结合校情实际。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章程在制定后,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其主要原因就是高职章程的内容未能充分贯彻于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中未制定章程落实落地的实施细则。一方面,章程的宏观性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微观性未能实现有效统一,无缝对接;另一方面,章程的内容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流于形式。

(四)章程实施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据调研发现,章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的现象,如章程制定后,高职院校宣传力度不足、师生不清楚学校章程制定及审核的相关程序、对章程实施的效果不满意、不了解对章程提出申诉时应接受处理的机构等。由此可见,章程的实施,尚未建立健全其监督机制,实现对章程执行情况的有效有力监督。建立相应监督机制,保证章程顺利执行极其重要。

四、“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章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厘清多方关系,制定实现多方主体参与

第一,成立章程制定委员会,全方位统筹章程制定工作[4]。高职院校相关利益主体人数众多,因此章程制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相关利益主体代表,即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校友、学校管理层、师生等各方各级代表,分别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行使其决策权。在章程制定完成进行表决工作时,各代表把通过内部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收集的内部意见与建议反馈于章程制定委员会,代表群体利益行使参与章程制定的合法权利。

第二,成立章程起草委员会,聘请相关专家起草章程。章程文本具专业性、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特点,不管是格式还是表达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需法律专家的指导、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参与、相关学者的把关。章程起草委员会,正是法律专家、学校管理者与学者群体的集合体。这一集合体成立章程起草委员会,能够基于自身立场,表达各方利益诉求,将章程内容打磨得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成立章程审核委员会,其成员主要为政府代表,维护政府的合法权益。高职院校章程的审核,一般由省教育厅作为审核主体。因此,章程审核委员会需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担当,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为辅助,这样,章程才能被更为广泛认可,更具效力。

(二)加强章程研究,为章程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组织章程相关学习培训。国外大学章程的制定经验相对丰富,一些本科院校的章程也相对完善,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章程制定与实施的经验与范例,提高章程制定与执行的主体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加强章程的课题研究。各高职院校要把章程的制定、实施、完善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课题专题,并配套相关研究经费,引导校内校外相关学者与专家开展相关研究,提升为本校章程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研究内容包括章程内涵、目标与任务等理论研究,为章程的执行提供理论指导,包括国内外文献综述、经验、问题等,以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等。

(三)完善实施细则,实施实现具体落实有效

第一,高职院校章程的实施细则,是推进高职院校章程落实落地的规范。实施细则需体现高职章程的思想理念与文化价值;能确保高职章程的执行力与权威性;能发挥高职章程的作用与功能。

第二,高职院校章程的实施细则,必须内容全面翔实。其内容包括:确立高职章程的法律地位,确定高职章程的制定主体,明确高职章程的整体流程等等。实施细则越明晰,章程的实施越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四)实行民主管理,执行实现全面有效监督

第一,成立章程监督执行机构,负责对章程进行解释与监督。章程监督执行机构成员由法律专家、本校教职员工、学生等多元代表构成。这样各个监督主体可以基于各自利益,从各个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彼此之间也能互相监督。

第二,建立章程申诉机制,处理违反章程的相关异议。当各利益方发现有违反章程的行为而提出异议时,章程监督执行机构进行相关调查,以书面形式进行解释,以保障各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确立章程监督方式,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审查。在章程制定之前,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广泛调研,保证章程的合法合理性;在章程制定过程中,符合具体流程规定,保障章程的实施可行;在章程出现异议或者申诉时,要进行审查,不断改进。

章程的关键在于有效实施。而高职章程的实施,需要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配合,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层面,要强化相关意识,共同制定切合实际的章程;要以章程为引领,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监督章程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要对高职院校章程实施情况加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助力高职院校章程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章程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