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揭秘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

2021-11-27 19:22唐明霞雅安市人民医院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检验科形态学粒细胞

唐明霞 (雅安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指的是使用显微镜、自动化仪器等,对外周血当中的细胞形态、细胞数量等进行检查。这项检查在血液性疾病诊断中十分常用,通过对骨髓细胞、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发挥作用。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准备工作

在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采血前不要剧烈运动,保持休息15分钟以上。冬季应在暖和后确保血液循环畅通再行采血,避免影响标本质量。采血前询问患者近期服药情况,避免药物影响。采集过程中,可以采集末梢血或静脉血直接制片,或使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采集静脉血2ml制片。保证混合均匀,不要振荡,如有血凝块需重新采集。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操作方法

采集新鲜血液或抗凝血液标本后,在载玻片一端滴1滴,推片以30°-45°均匀推成薄厚适宜、头尾清楚的血膜,长度3-5厘米。使用吉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确保覆盖整个血膜,静置30秒。以1:1.2或1:1.5的比例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染色10-15分钟。用流水冲洗染色液,待标本干燥后镜检。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染色情况,涂片体尾部细胞分布情况,如果不满意应重新制作涂片。对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数量加以评估,同时观察是否存在寄生虫或幼稚细胞。采用油镜检查,观察寄生虫或异常细胞。在体尾交界位置,选择100个白细胞分类,计算异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观察血小板病理形态变化,并对血小板数量计数。观察白细胞、红细胞的异常形态等。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主要内容

在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等。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方面。其中红细胞是最常见的血细胞之一,发挥运载氧气的作用,形态为中心凹陷圆饼状,能够向全身运送氧气,为其他细胞提供营养。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表面不平坦,能抵御人体入侵的有害微生物。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类型,也是常见的白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能够预防癌症发生。淋巴细胞体积较小,细胞质较少。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对寄生虫、细菌等造成杀伤,嗜碱性粒细胞能够预防恶性肿瘤,二者在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能够在组织内变成巨噬细胞,捕捉和消灭感染源。血小板是软骨髓中特殊血细胞生成,能促进血液凝固。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参考标准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中,正常外周血成熟红细胞,无核,直径6-9微米,呈双凹圆盘形状,瑞氏染色可表现为粉红色,在中央三分之一的位置颜色较浅。如有病理改变,其结构、染色、形态、大小均可异常。白细胞形态学检查中,正常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约为50%-70%,大小10-15微米,表现为卵圆形、圆形,有2-5叶的核,核染色粗糙。胞质丰富,没有核仁,有细小紫红色颗粒。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正常状态杆状核、分叶核的比例为1:13,而在病理状态下,会发生核左右偏移。正常淋巴细胞有少量嗜天青颗粒,胞质蓝色,形状卵圆形、圆形。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圆形橘红色嗜酸性颗粒,有丰富胞质,核染色质粗、核状态片状,形状卵圆形、圆形。正常嗜碱性粒细胞有蓝黑色嗜碱性颗粒,核染色质细、形状肾形、卵圆形、圆形。正常单核细胞胞质内有细小针样淡红色颗粒,胞质量为浅灰色,核染色质粗疏松,胞核不规则,形状不规则或圆形,原始单核细胞质无颗粒。血小板形态学检查中,内部有嗜天青颗粒,颜色为淡红色、淡蓝色、形状为两面微凸小圆盘状,直径1.5-3微米。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就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例如,红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主要包括了胞质内出现核红细胞、卡波环、豪周小体、点彩虹等异常结果,或存在染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骨髓纤维化、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等疾病中可见此类异常。白细胞形态学改变,主要在数量及形态改变方面有所体现,而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改变包括幼稚细胞出现、毒性变化、核左右偏移等。白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加以诊断和鉴别,同时能够为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也能明确患者感染程度,或对各种血液相关性疾病辅助判断。血小板形态学改变,主要包括数量、形态、大小等方面的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疾病中可见此类异常。

结论

检验科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检查发现各种细胞的异常形态表现,能够判断出相关的疾病,为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检验科形态学粒细胞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