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及预防现状调查研究

2021-11-27 19:12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圈层心理咨询问卷

鞠 慧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F高职院校的1020名高职三年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计1050人,发放问卷1050份,收回1030份,根据问卷未回答完全和问卷作答呈规律性两个原则剔除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020份,有效率为97.14%。其中,男生130人,占12.75%;女生890人,占87.25%。F院校由于专业特殊性,男女比例较为悬殊。

(二)研究工具、材料

本次调研利用问卷星的网上问卷功能开展,调查材料为自编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现状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为封闭式问卷,根据心理危机理论、个体和家庭的心理危机意识、心理危机的压力影响因子、应对心理危机的方式等将问卷分5个部分共25题,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心理危机意识;第三部分:心理危机压力源;第四部分:心理危机应对;第五部分:学校心理危机预防措施。这25个结构化问题分别由22道单选题、2道排序题、1道填空题组成,该问卷在界定的范围内代表性较好,符合研究要求。

(三)研究程序、统计

笔者通过前期培训、下发文件、班级动员等方式,以匿名填报的形式采用手机扫描问卷二维码在线作答的方式进行。测查时统一组织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进行集体施测,讲明答题要求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确保每一位学生正确理解问卷,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个体及家庭心理危机意识调查结果

问卷第二部分从第4题到第6题,重点考查学生个人以及所在家庭对心理危机的认识程度和重视情况。

1.学生个体心理危机意识。在“你了解心理危机吗?”这个问题上,“非常了解”和“了解一点”的分别占 13.24% 和 59.02%。59.8% 和 32.35% 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有必要关注心理危机”这个问题分别表示非常赞同和大部分赞同。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心理危机概念有所耳闻,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态度上对于心理危机的重视程度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家庭心理危机意识。在问及“你的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心理状况的关注程度”时,26.27%和43.82%的家长分别采取“非常关注”和“大部分关注”的态度,表明家庭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二)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和压力源调查结果

1.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对于“在大学期间是否经历过心理危机”这个问题,10.1%和36.96%的学生分别表示完全赞同和大部分赞同,这个数据不容小觑,表明F学院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学生经历过心理危机,心理危机预防和排查工作亟须加强。

2.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压力源。对于“大学期间心理压力排序”情况,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压力源的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序前五位分别为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社会发展压力。因此,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和学业方面。

(三)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应对调查结果

问卷第四部分从第10题到第15题,重点考察高职学生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方式和求助渠道。当面对心理压力时,学生的求助偏好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朋友>家人>自己解决>同学>心理专业人士>恋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其他。

而学生对帮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的各种渠道的帮助程度由大至小排序分别为:自我心态的调整>同学朋友关心>家人关心>物质满足>专家咨询>社会上帮助>学校与老师帮助>网络上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候更倾向于寻找朋友家人帮助或者自己解决,并且认为改变自我心态是应对心理危机的最重要因素。高职学生很少会主动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并且认为帮助效果不大,从这点可以看出学校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防现状调查结果

1.学校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宣传普及情况。当身边有人发生心理危机,19.9%和52.06%的学生完全知道或者部分知道求助或救助方法;47.65%和37.55%的学生完全知道和部分知道学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59.31%和30%的学生完全知道和部分知道学校有开设预防心理危机的心理健康课程;47.25%和38.43%的学生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班级确实有开展过预防心理危机为主题的相关教育活动。由此可见,高职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宣传工作已经惠及大部分学生,但是还没有到达全覆盖的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2.学校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效果。“对于你参与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觉得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40.29%的学生觉得很大帮助,43.73%的学生觉得部分帮助;“希望学校针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开设哪些活动?”学生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专题讲座32.94%>心理咨询27.55%>心理电影26.86%>团体辅导6.08%>心理沙龙5.39%>其他1.18%;针对遇到心理问题是否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完全同意的学生占19.31%,部分同意的学生占48.82%;对于心理咨询的效果,20.29%和54.02%的学生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能排解心理困惑;对于学校或系部的心理咨询室,完全知道的学生占39.12%,部分知道的学生占35.98%。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心理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的力度,提升心理危机预防教育的实效。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构建以提升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为核心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根据调查中显示的高职学生求助渠道的偏好,他们首先倾向于尝试自我解决,在解决未果的情况下会寻求朋友同学的帮助,然后依次是家人、心理专业人士、班主任辅导员等,可见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来源于家人、朋友同学和学校等组织系统给予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这些社会支持体系不仅能给危机中的学生个体提供情感、信息、陪伴和物质,使他们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而化解危机状态,还能在危机干预后持续起到巩固和疗愈的作用。

因此,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的作用将对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圈层式高密度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首先,要利用好现有的支持主体,同时挖掘更多的支持力量,构建以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外围圈层的圈层式高密度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其中,核心圈[1]层为一级圈层,主要包括家人、朋友、同学等,他们在社会支持系统中起到主体的核心作用。中间圈层为二级圈层,主要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在教育教学日常中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密,而心理咨询师也是学生越来越愿意倾诉的渠道,因此这个中间圈层起到主导支持的作用。外围圈层为第三圈层,主要包括学校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社区街道、医院等其他社会力量,对学生社会支持起到辅助和协调的作用,这种全员全过程渗透的机制对于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二)打造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根据调查中显示的心理压力源的影响因素,囊括了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社会发展压力,而这些压力贯穿于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是心理成长的危机又是心理成长的契机。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矫治性辅导,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则立足于现代人格的培育,布洛克尔(D.Blocker)指出: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2]

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构建以培养健全人格与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完满完成各自心理发展的课题,从而更好地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根据高职学生学制三年的特点,结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针对每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学生个体可能面临的心理任务开展模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如:针对大一新生重点开展适应性、生涯规划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升心理适应能力。针对大二年级重点开展学习类、人际交往等心理辅导,改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针对大三年级重点开展就业心理、挫折类心理辅导,强化受挫能力。

(三)创新“师生双线”式心理咨询工作模式

调查中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并不排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认可专业心理咨询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对于学生的惠及面,除传统的线下咨询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线上线下”[3]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线上咨询是指网络心理咨询,包括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和传统的面对面咨询相比,线上网络心理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具时效性、便捷性、隐秘性和自省性的特点。

同时,创新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的人员结构,除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课教师、兼职心理咨询师之外,还需增加心理协会的学生骨干或者优秀的心理保健员作为朋辈心理咨询的主力人员[4],兼职向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工作。朋辈心理咨询由于年龄和身份相近,更容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特别适合一般心理问题、普遍心理问题以及比较轻度的心理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更加适合由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深入地沟通和疏导。这种“师生双线”式的心理咨询模式既有线下的地面咨询,又有线上的网络咨询;既有专业心理老师的咨询,又有同伴的朋辈咨询,通过这种多渠道多方式的心理咨询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咨询需要,各种咨询方式之间可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咨询效果。

猜你喜欢
圈层心理咨询问卷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圈层化传播探析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