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21-11-27 19:12
山西青年 2021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刘 欢

(石河子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项社会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处于迷茫困惑期的学生变得更加不知所措,如果没有专业的辅导帮助,学生很难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养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认知不明确

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是在对自我有清晰准确认知的基础上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然而,当下大学生普遍没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不清晰不准确,认知能力也较差,很多人不能够对自身能力、性格爱好、专业特长做出准确客观的剖析评价,社会定位十分模糊,不清楚自己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很容易受到新鲜感的支配,对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缺乏持久度和耐心。当下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更多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少之又少,大学生虽然理解认同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但由于其正处于人生阶段的迷茫观望期,他们很难轻易地找到职业方向,出于攀比和习惯性普遍会追求待遇高压力小的岗位,最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相比于自我摸索,他们更需要指导和辅助,需要他人根据其性格特点和特长兴趣辅助其制定客观实际且具有实际达成性的未来职业发展方案。

(二)职业价值取向单一

职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影响极大,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导致其择业就业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价值取向的健康性、正确性与否直接关乎学生的择业就业意向乃至未来的终生职业发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也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势必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倦怠心理,对生活失去热情幸福感低等等。就今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呈现了这样的现象: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单一。很多毕业生会有这样的心理:就是宁愿在一线大城市蜗居,艰难地生活,也不愿意选择回到家乡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还有些毕业生有就职单位倾斜度,希望能够在国企单位和机关事业部门就业,把城乡基层工作和中小企业就业机会拒之门外,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导致其就业择业困难,最后出现长期无法就业的情况。

(三)职业定位不符合实际

好高骛远是很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的通病,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并未就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劣势进行客观合理地分析,对社会岗位需求和国家政策缺乏了解,也未对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进行深入分析,仅是凭借个人主观臆断想法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一部分学生则是高估了自身能力,职业定位过高,没有摆正心态,过度盲目自信导致其择业就业困难,在长期无法就业过程中逐渐丧失自信心和就业热情,在择业就业时走上了弯路;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低估了自身潜力,由于其自身性格特点和缺乏自信心,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过度保守,造成了大材小用的情况,没有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十分遗憾。由此可见,职业定位十分重要,大学生一定要具备自我审视的能力,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制定恰当的职业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具备生理、心理、行为以及道德的协调统一,健全人格也是大学生获得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拥有正确健康职业取向的基本要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教会其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无论在未来的就业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保有一颗正向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促使其能够身心、道德、行为全面协调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全方位发展,满足社会对于全面性人才的发展需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十分必要。

(二)助于学生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化

要想顺利实现学生到工作者的社会角色转化,要求大学生在毕业时做好充分的心理、行为准备,清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将自己彻底投身到社会中,明确自己就是一个现实的求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融入到职场中,完成学生身份到实际工作者的角色转变[1]。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就业心理疏导和培训,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紧张感和不适心理,强化其心理压力承受力以及快速融入适应社会的能力,缩短社会职场适应期,在入职前做好各项心理建设和思想准备。让学生们明白在毕业就业择业过程中是毕业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的一个过程,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顺利完成角色转变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利于合理职业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大学生就业目标制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成功就业。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其对自我有更准确更清晰的认识,在结合自身条件能力和招聘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客观、合理的分析定位,进而更好地匹配到用人市场,最终达成自己的职业就业目标。再者,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毕业即失业的强大竞争压力中,在求职过程中必然要遭受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也能够帮助其快速走出求职受挫心理,及时调整自我心态和情绪,恢复自信心和求职热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求职就业中。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挫折,都坚信通过个人努力一定能够达成就业目标[2]。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一)通过理念灌输提高适应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可划分为理念灌输和心理辅导两大部分。理念灌输是通过职业规划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起自我负责和自我规划的理念,在学生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初始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发展如何完全由自己决定,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所以无论未来就业过程中出现何种困难,都应该积极面对采取措施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才能够增加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确保自己在就业竞争中保有优势,不弱于人。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要注重终身学习、持续性教育理念的灌输,毕业生因个人性格各异,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的不同,直接导致其就业方向的不同。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在最开始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所以广大毕业生们要做好参加工作后不断变换职业的心理准备,但唯一不变的是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是在职场中屹立不倒的唯一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职场并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3]。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职业规划中自我负责、自我塑造理念的灌输,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重视度和责任心,更自信更积极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

(二)开展心理咨询强化心理辅导

通过大学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了知识人格的全面性提升,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然而当下社会就业严峻形势,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成功就业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所以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就业心理障碍。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相关心理辅导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困境重拾就业信心。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时,便就当下的就业形势供求关系以及就业心理辅导进行说明宣传,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并有足够的勇气敢于竞争;其次,在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由于预期目标未实现心理有落差产生不良心理,学校应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避免学生陷入攀比心理致使就业价值取向扭曲;最后,心理咨询应当全面且具有个别化辅导环节,少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不仅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更需要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帮助其找到主客观原因和心理问题根源,促使其释放压力获得真正的放松重拾自信。

(三)完善就业服务管理机制

学校应具备服务意识,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服务管理机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构建系统完善的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通过专业化的指导来帮助其解决困难,舒缓压力和消极情绪,并通过专业化的就业技能和技巧培训,增加其在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助其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下,我们应注重全面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通过理念灌输提高适应性,开展心理咨询强化心理辅导,完善就业服务管理机制,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技能硬、竞争力强的优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