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2021-11-27 06:39居佩颖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诗作读后感人文

居佩颖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引言

我国经典著作众多,于高中阶段进行经典诵读教学,一方面可扩充学生文学知识储备,提升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令学生就著作内容形成阅读感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形成一定爱国热情。在经典诵读实行期间,整体阅读安排应展现一定侧重,学生亦应适当转换阅读视角,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阅读价值,以实现自身思想发展及学习成长的现状突破。因此,本文对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诵读于高中生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经典诵读能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特性的展现。过往教育阶段,学生在古诗、古文等形式的课文学习中感受到我国文化历史的厚重。行至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往往较难以欣赏的眼光分析此类课文,并会更多地从知识积累角度分析其阅读重点。高中教材中设置古文、古诗内容,本身便体现了一定文化传承的教学期望,希望学生领会此类内容的文学艺术性,了解古人智慧,开阔学习眼界,感受中国文学中蕴含历史文化的别样魅力。但在应试思想于教育中传递明显的高中阶段,学生往往较难主动形成“思想提炼”的阅读学习习惯,自然无法产生更多阅读感悟,进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及思想品质。应用经典诵读,可有效跳出课堂教学规划范畴,给予学生更多阅读自由,减轻学生阅读压力。即使部分学生并不热衷于语文学习,亦可从文章、诗作内容了解角度切入,优先进行速读,从中选出自身相对喜爱的字、词、句。而后再在知识讲解中品味其深意,形成阅读学习的别样感悟,逐步产生探究我国文学历史的学习兴趣。由此,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对立文化传承的特性,便可得到进一步的展现[1]。

其次,经典诵读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框架的构建效率,协同提升多项语文学习能力。经典诵读本身属于一种拓展阅读教学,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的经典文章及诗作内容,如部分选用的经典文学作品及诗作的作者,其亦会有作品于教材中收录。届时,学生可在经典阅读后,结合教材收录作者作品,进行结合分析,构建某类文学作品及某位作者作品的阅读学习思维框架。如在阅读陶渊明的诗作时,便会想起其恬淡,万事皆怡然的生活态度。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能将学生思想带至《饮酒·其五》中,并想起其《桃花源记》文章中描绘的隔世之地的场景,并对此种闲适生活产生向往。经典内容的阅读,亦会提升学生美词美句及名言名句的积累度,在后期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亦可对其加以应用;或就读后感写作,抒发自身通篇阅读的感受。经此一“阅读内化”,及一“写作抒发”,相关经典诵读对学生于学习及思想层面的影响便会进一步加深[2]。

最后,经典诵读能显著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习古人、伟人行事态度,以坚定自身刻苦学习意志,结合生活实际,获得更多学习感悟。人们常说,写作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途径,阅读著作文字,更可一定程度触及作者的“灵魂”。如在阅读《师说》时,学生多一眼看到那句耳熟能详的“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进而形成了此篇文章的阅读兴趣,欲了解在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眼中的“师”是何种形象。在阅读过后,学生们于其中品悟出“无论年龄长幼、身份尊卑何如,只要其‘闻道先乎吾’,便可‘从而师之’,向其学习”的道理,进而在日后的生活及学习发展过程中,积极地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更会反向思考,乐于给予别人学习及生活上的帮助。高中阶段学业结束,学生将面临高考及大学专业的选择。此阶段实行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对过社会建设发展及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均有一定助力作用[3]。

二、高中生经典诵读学习概况

过往的高中阶段经典诵读多围绕教材实行,且相对侧重于总结文章主旨,概括段意,提炼美言美句等基础阅读学习形式,并未能真正地品读作品,感受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美”,给予学生阅读及集中讨论的时间也不多,学生仅能以“囫囵吞枣”的形式对内容进行文学性品读,并于后期再次回到基础语文学习思路中,此类情况下,学生不仅难以提升人文素养,其更会较易在阅读学习中产生枯燥的阅读感受[4]。

从常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或本身对语文学习存有浓厚的兴趣,但此类教学模式引导下,高中语文课堂逐渐给予他们“非主场”的学习感受,其相关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逐渐下降,学生或会转于课后自行选择文学作品,进行自由阅读。此外,部分学生本身对语文阅读及语文学习兴趣不佳,其不仅于课中常出现“不认真听讲”等情况,闲暇时间,其更热衷于游玩网络游戏,应用手机观看短视频等。其思想品质发展更多受到当前时代潮流及游戏文化影响,更难以静下心品读我国经典著作及诗作。在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阶段,学生于闲暇时间选择娱乐、放松倾向的消遣方式相对无可厚非。由此,高中学校更应鼓励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尝试探寻阅读兴趣点,多加交流,使其于此项学习活动中收获并传递更多快乐,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参与积极性[5]。

三、高中阶段经典诵读实行侧重

(一)于经典诵读中着重实行阅读感悟的引导

经典诵读初期,学生尚未形成此类活动阅读学习意识,多难以有效得出深刻的阅读感悟,对经典文章、诗词字里行间情感的分析也相对流于表面。就此类常见问题,学生可优先尝试通过其他著作相关形式资料的阅览。如在阅读前期,通过观看短视频的形式,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并及时询问教师自身观看期间产生的疑问。阅读诗作时,学生往往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甚至可上网搜寻与之相关或主题相同的其他类型艺术作品,但大面地搜寻,或难以切实帮助自身理解诗作的人文美。学生可在阅读前询问教师,了解诗作作者创作此篇诗作前后的经历,及与作者“走得较近”的著名诗人及文学大家友人。而后,学生可就了解情况,搜寻多篇诗作,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于作品中展现的思想感情,形成学习感悟,以优化此类阅读学习对学生思想品质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效[6]。

(二)于经典诵读中着重实行阅读体验的优化

当下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可凭借此类技术加以优化。侧重实现此类教学规划的完善,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如学生可应用“有声书”形式轻松、快捷了解经典著作内容,令其对整本书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结合自身“聆听经历”中印象深刻片段的脑内整理,前往纸质及电子档形式作品中进行进一步的“精读”,回归常规的阅读学习方法,更新自身对作品的了解程度。由“听”的角度切入,学生阅读学习的压力会一定程度减小,部分有声书录制者的播音技巧展示,也会进一步提升自身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效率。那些饱含感情的演绎,能使学生快速走入作品人物内心,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进而品味出作品中包含人文情怀,加深学习感悟。

(三)于经典诵读中着重实行助力活动的开展

经典诵读学习活动的主题是“阅读”,为提升此类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效果,学生应自发举办部分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读后感写作及评析活动等。在原有的阅读学习基础上加以一定驱动元素,其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以保持。部分经典诵读学习任务需长期执行,学生之间亦可构建相互监督的“阅读学习联盟”,每日相互检查彼此阅读的进度,对长期落后的伙伴给予提示及鼓励。同时,结合阅读感悟的积累,“阅读学习联盟”更可于课余时间进行集体文学创作,将写作文章编制成册,优先发给教师,教师可根据其创作质量进行评价,并以鼓励形式,将其推荐至校刊,向校内学生公布。

四、高中阶段经典诵读教学应用实行策略

(一)提倡“读一篇爱一篇”,邀请伙伴进行要点内容摘评

初期经典诵读的内容,多为教师所选,学生或本身对相应题材的文章及诗作并不感兴趣。此时,学生应以阅读习惯培养为目标,确定“读一篇爱一篇”的学习思想,优先进行阅读尝试,而后选择自身相对喜爱的片段进行“摘评”。如阅读戴望舒的《雨巷》,学生在初次阅读时,难以想象“丁香一样的姑娘”应是什么模样。尽管诗作中给予些许形容“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哀怨又彷徨”。阅读至此,学生往往依旧不理解为何作者会喜欢一名充斥着忧伤、彷徨之感的女性,即使其形象和雨天相配,但也相对令人费解。此时,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品味诗作意境,并延展作者戴望舒短片诗作《秋天的梦》以协助理解。《秋天的梦》中存有“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在这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在协同了解此篇诗作后,学生了解到戴望舒的部分诗作并非满篇充斥着欢乐、阳光的气氛,更多的是就景色有感而发。雨巷清幽,使其想起撑伞,进而想起雨伞之下略带忧愁的秀丽容颜。秋景给予人一定落寞之感,使其不仅感到寒冷,寒冷与周身蔓延,因此复述,进而生出了忧郁之感。回头再看《雨巷》,姑娘是忧愁的,但作者却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由此,学生便会产生新的阅读感悟——“受人喜爱的,不一定是完美的。要擅长于生活中发现别样的美,即使在阴雨连绵的日子,也会有别样的风景,点亮你的视野”。此类感悟的得出,可使学生在生活中减少抱怨,秉承积极心态面对各种事,并于逆境中尝试以礼待人,以德服人,以实现人文素养的进阶培养。

(二)提倡“分享读后感动”,邀请伙伴于课中分享读后感

在经典诵读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可“挑战”长篇著作的阅读,并于阅读开始前设置“分享读后感动”的学习任务,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如精读《红楼梦》,在阶段性阅读过后,应适当与同学互动,询问同学喜欢的角色、情节及语句等。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阅读小组可中邀请组内伙伴集中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一角色展现出不重男轻女,尊重他人个性的思想态度,为博取晴雯一笑,甚至允许她撕扇,更甚告知她“撕得好,再撕响些”。这一幕或亦逗得众多读者也忍不住会心一笑。小组学生在阅读后,有人不赞成此类行为,有人十分赞成。组长可邀请双方分别说明自身想法,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及文中时代背景、前后剧情进行分析。此间,组长亦可为组员播放各类影视剧、戏剧中晴雯撕扇的片段,了解其他艺术形式是如何表现此段剧情的。而后,可针对拓展了解内容,再次进行书作读后感的“续论”。向往平等自由的思想,对贾宝玉后来的人生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影响。书作中的故事背景为古代,作为现代高中生,以当前时眼光审视,大家能从中得出何种启示。如部分学生仅总结出相对印象深刻的著作片段,但在表述读后感时难以有效地说明自身感受,仅能说出“喜欢其中人物的性格”或“喜欢某段剧情的描写形式”,组长可给予组员伙伴场景模拟演绎的机会。如多数学生相对喜欢王熙凤出场的片段,但即使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也难以有效组织顺畅的语句描述自身为什么喜欢此段。组长则可邀请数名伙伴简单准备道具服装及录制视频的设备,以演绎的形式还原场景,从不同人物角度审视王熙凤出场给予人的感受,并完成演绎录制。此类应用阅读积累经验进行的实景演绎,可进一步丰富学生经典书作阅读的学习感受。

(三)提倡“我阅读我实践”,邀请伙伴共行未来发展计划

经典诵读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不止步于阅读学习的结束时刻。高中生更应于生活中积极利用阅读中生成的感悟,改变自身行事规则,进行“我阅读,我实践”的拓展活动。如在阅读毛主席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后,学生应结合多有感悟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词句,尝试共行“只争朝夕”每日勤勉学习活动。学生可于学期初向组长提交一张美文阅读提名列表,列出本学期每日阅读计划,要求组内伙伴相互监督,彼此帮助对方记录打卡,以完成每日阅读练习的任务。在阅读学习执行一段时间后,组长亦可以验证学生阅读发展境况为目的,邀请学生组员于讨论中共同分享未来发展计划。如在阅读毛主席诗词后,学生是否于计划中体现自身欲投身国家、社会建设支持工作当中的期望;及阅读自强相关文章后,学生是否于计划中体现进阶发展挑战的意愿等。后期,学生依旧要借助相互监督之力,相互观察彼此是否在生活中朝向自身设立目标努力,并在学期后以组员协助汇报的形式进行发展总结,于小组中评选出“发展进取之星”,并邀请此名学生写下阅读学习及日常努力追逐目标的发展心得,上交给教师,推荐刊登校刊于之中,以激励更多的校内学生。后期,学生亦可申请于校内以此类任务为主题,设置校内征文大赛,校方亦可联系外界报道,鼓励更多高中生于经典诵读中培养人文素养,于写作中抒发自身对当下学习的反思,及未来发展的畅想,于校内营造浓厚的人文素养培养及进取发展气氛。学生亦可通过此类活动,总结何种经典文学作品多受大家喜爱,及阅读哪些作会对自身学习、成长发展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分析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十分必要。高中生应优先深入了解经典诵读实行的意义,分析高中阶段经典诵读实行侧重,进而适当采用“提倡‘读一篇爱一篇’,邀请伙伴进行要点内容摘评”“提倡‘分享读后感动’,邀请伙伴于课中分享读后感”“提倡‘我阅读我实践’,邀请伙伴共行未来发展计划”等策略,更新阅读感受,使自身于高中学习阶段实现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诗作读后感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