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三全教育”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

2021-11-27 15:37高静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思政

高静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目标任务

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思想教育体系

三全教育是指全员教育,全人教育以及全境教育,三全即“全员、全人、全境”的简称。其基本涵义为:全员教育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全人教育是指培养全德之人,完美之人。培养学生具有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全境教育是指以自然意境、校园环境、学生心境、学风情境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加强劳动教育。

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文物和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价值。加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

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切实增强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引导和扶持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评价统计。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

(二)授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授课教师通过专业教育、贯通培养、科教协同构建起可应对变化、塑造未来,时代所需的一流人才智育体系。专业教育上,重构”教”与“学”的关系;重点建设专业关键核心课,增开选修课,为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留白”;贯通学科专业、贯通培养方案、贯通课程体系、贯通教学运行。

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农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示范带头作用。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对海外归国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健全管理服务育人制度体系,宣传推广一批管理服务育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制度育人环境。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高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完善相应协调和会商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完善预警预防、综合研判、应急处置、督查报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四)大学生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增强学生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学生会改革,强化党的领导,健全骨干遴选程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支持有序发展。

(五)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合理安排校企合作联络人员或学生指导教师,联络人员能够时时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有问题能够及时反馈给院领导,能够真正起到学院和企业的桥梁纽带。

总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这与大学生对美好生活需要是和谐统一的。以大学生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发挥“三全育人”体系中学校教师、家庭亲属 与社会成员的多方协作,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的引导 作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育人氛围。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