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思考

2021-11-27 15:37高鹏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心理素质体育锻炼

高鹏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青龙 066500)

一、学生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素质的意义

学生阶段的体育教学,老师可以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很好的锻炼。经过老师正确的指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打好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人生道路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虽然学生处在一个叛逆的时期,但是也是建立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时期。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发挥学生体育教学的长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在跳山羊的运动中,学生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还要克服心理的障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理教会学生动作要领之外,还要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坚强,不怕困难,会更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会更加喜欢体育运动。

(二)通过体育竞技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1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年代,要想在竞争中屹立不倒,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体育竞技非常普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比较谁跳绳跳的多、短跑跑得快、跳远跳得远等。这些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体育竞技还能让学生明白竞技的精神,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努力进取、坚定意志、永不退缩,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三)通过集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运动需要严密的组织和纪律,以及严格的比赛规则,比较注重团队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集体体育运动,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他人、体会他人、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有爱、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足球、篮球比赛,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对抗,失败的小组可以做值日等。通过这些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培养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每个体育运动都有独特的运动效果,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派样优秀的品质。体育老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多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锻炼中慢慢成长。

三、体育教学中训练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

(一)创造体育教学环境

正常情况下我国的学生体育教学的时间都会受到严格限制。所以,提升学生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国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给学生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对学生体育知识进行学习。老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制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与表扬。学生体育老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展一系列的小活动。比如我们小时候做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利用课间休息,学生可以舒展身体,缓解久坐带来的后遗症。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体育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进行纠正。老师根据学生的心里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把学生的长处在体育锻炼中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可以让他更好的加入到集体中学习。学生的学生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老师可以根据当前社会比较篮球世界杯、英超联赛等热点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应该给与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慢慢消除心理障碍。

(三)树立学生主体,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都不一样,兴趣不同擅长的体育运动也会不同。学生体育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进行区别化的教学、难度也可以进行调整,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能为了锻炼身体而上体育课。老师应该不定期的让学生进行体育比赛,这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考验。老师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把同学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大风、小雨等异常天气,这种环境中最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老师要根据进行适当的训练,达到训练效果就好,要徐徐渐进的训练,达到训练效果就好了。

(四)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和竞争能力

在当前的社会中,人的价值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出来,并且在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的表现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时间和发展的表达项目。无论哪个体育项目都是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形体美。比如篮球,老师总是鼓励学生玩出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的自信和个性。对于偏向实力的运动比如长跑、跳远等,老师总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比如田径冠军一直都被黑人垄断,自从2004 年刘翔获得男子110 米跨栏冠军之后,有多少黄种人获得冠军。老师总是激励学生可以做的更好、更高、更强。通过学生长期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和气质。学生在通过长期的锻炼已经拥有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在学生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学生年龄都在十几岁,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当独自面对社会的压力的时候,很难承受打击,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学生体育课程因为自身的特点,很容易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变化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要勇敢的面对困难。体育老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锻炼、竞技比赛提高整体的素质,进而让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心理素质体育锻炼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有些唐突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