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该如何作为
--论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

2021-11-27 15:37杨文霞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育儿母亲农村

杨文霞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700)

随着时代的变迁,父亲角色发生了变化,“男主外,女主内”似乎已经成为定势,农村地区的父亲更多的外出务工成为家庭的“经济来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现象不仅导致了幼儿个体发展中缺失父爱,更是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还引发出了系列社会矛盾。在这一形势下,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回归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现状

(一)参与意识薄弱

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影响,农村地区大多男性致力于从事生产活动或者在外务工。大部分的父亲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只要不感冒不发烧,会开口说话,会学步走路就可以了,而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在于幼儿母亲。父亲基本上不参与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更不要谈及为幼儿讲故事,玩手指游戏等。

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当问及父亲是否愿意参与到家庭教育活动之中时,父亲们多表示拒绝。大多父亲说自己不会,当问及是否愿意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时,小部分父亲表示如果有时间可以尝试着学,大部分父亲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学习。

(二)参与程度偏低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近七成的幼儿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在家里的日子屈指可数。农村地区的父亲表示没有时间、没有机会陪伴幼儿,能够为幼儿提供的只有经济上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父亲参与情况的调查发现,几乎83%的家庭都是只有母亲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参与方式不当

在访谈中许多父亲表示,基本上幼儿是由母亲照管的,只有当母亲管控不了的时候才会出面“教育”幼儿。而在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一般都是带走惩戒性质的打骂幼儿,长此以往父子关系紧张。

二、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后果

(一)影响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

根据研究表明,男性的个性品质中包含勇气、毅力、主动以及富有竞争力等,而女性的个性品质中包含温柔、多愁善感、腼腆等。父亲的陪伴,使幼儿在个性品质的形成阶段养成这些性格特点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大多幼儿缺乏主动性,十分腼腆。当我们想要和当地幼儿交流时,他们总是躲躲闪闪的待在母亲背后,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一字一顿不太自信的样子。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父亲长期的缺席家庭教育,即使参与也是带有严厉色彩的参与,导致了幼儿与父亲之间的心理疏远。幼儿害怕父亲,不敢与父亲亲近,而父亲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参与到幼儿的家庭教育当中。这进一步导致了父亲与幼儿双方面的疏远,影响亲子关系的同时,更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甚至在一些农村家庭中,父亲仅仅承担了“经济来源”这一角色,完全放任不管幼儿的家庭教育。母亲一个人在照顾幼儿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母子矛盾。当这一矛盾得不到父亲参与解决时,母子矛盾激化,更容易导致幼儿心理发现的扭曲化。虽说像“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这样的案件太过极端,但是幼儿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一定是父母双方共同发力所营造的氛围。

(三)影响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在幼儿期,是幼儿对于社会认知发现的基础阶段。父亲成为母亲教育的辅助对象,而不是共同教育,只是充当严厉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传统的“父严母慈”家庭教育分工,固化了家庭教育模式。从而在幼儿的认知中,父亲是批评幼儿的,母亲是安慰幼儿的,这不符合新时代男女的角色分工。

另一方面,长期在外务工,父亲与幼儿接触时间少,更多的只是经济上的支持。在幼儿的认知里,父亲是出钱的,母亲是负责照顾自己的。这种错误的社会角色分工会影响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幼儿的价值观形成。

三、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回归措施

(一)提高意识,学习育儿知识

1.培养认知,积极参与

幼儿园、乡镇、村委等联动宣传,提高农村地区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特别突出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呼唤父亲们回归家庭,回归教育。是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农村地区父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识非常薄弱。引导父亲更加关注幼儿成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来。

2.科学育儿,学习知识

在引导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同时,鼓励父亲多关注、多学习幼儿教育的有关知识,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支持。父亲可以通过关注育儿有关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线上的学习,也可以参加村委、乡镇或者是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习课堂,当下也开设有许多专门的奶爸奶妈学习育儿的学习机构或者是家长学校。父亲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学习到科学的育儿方法,就不会在想要参与到幼儿家庭教育时手足无措。

3.营造氛围,健康成长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也是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在这个环境中,保持夫妻关系的和谐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第一步。其次,父母亲保持一致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协同发力,切不可让母亲一个人完成教育大业。

(二)政府发力,保障父亲参与

1.制定法律,规范义务

由政府制定《家庭教育法》,规范父亲的家庭教育义务,避免个别父亲逃避教育任务。同时,也可以借鉴学习西方部分国家现有的“父亲假”制度,允许父亲们为完成教育义务而请假。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每年的寒暑假专门设立陪伴孩子的“父亲假”。只有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发现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出台政策,完善制度

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完善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及就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地工作机会。从而使得外出务工的父亲们有所减少,增加父亲与幼儿的陪伴时间。另一方面,完善随迁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许多幼儿被留守在家中由祖辈、母亲抚养,其根本问题在于务工城市入学难、就医难等门槛。这些门槛一旦被完善,幼儿就可以和父母一同外出,在享受父母陪伴的家庭教育同时,又可享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三)社会力量,提升参与质量

1.育儿讲座,讨论方法

乡镇、村委定期召开育儿讲座或者是家长品格课程等,增强父亲的育儿科学性,同时也锻炼了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举办父亲教育分享茶话会等,以轻松地方式交流家庭教育问题,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促进父亲更加有方法,更加科学地育儿。

2.布置任务,指导完成

乡镇、村委以及当地幼儿园联合制定父亲教育任务,如一年至少参加多少次育儿培训课程,一学期至少参加多少亲子活动等。同时,也可为父亲布置专门的任务,如带领幼儿爬山、野炊等需要毅力、勇气的项目。在这个过程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坚强的品质。

3.综合评比,提升质量

乡镇、村委以及幼儿园举办“好爸爸”比赛等,评比父亲一年陪伴孩子的时间、参与活动的次数,以及邀请幼儿、母亲等为父亲打分。结合家庭教育状况、幼儿品行等综合评比“好爸爸”,给予表现优秀的父亲奖励。鼓励父亲更多的回归家庭教育,提升父亲教育质量。

农村地区环境因素、人文因素复杂,呼唤父亲角色回归是一个推翻旧观念,重建新思想的过程。所以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回归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大家共同出力为父亲角色的回归提供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育儿母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偷偷摸摸育儿
给母亲的信
新农村 新一辈
育儿神器
悲惨世界
育儿Q&A
育儿Q&A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