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味”食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11-27 10:53许卉
教育界·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定位

许卉

【摘要】“家味”,取“味”的意义,因为家是孩子最为熟悉、最为重要且最亲切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中也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馨氛围,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园开发了项目式学习的“家味”食育课程研究,让幼儿在寻家味、品家味、知家味、玩家味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关键词】 “家味”食育课程;定位;教学途径

项目式学习是以幼儿为中心,围绕幼儿自己发现或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所展开的学习活动。我园从生活视角入手,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将饮食文化、生活体验、食品的收集与加工、美食制作等融入幼儿游戏,展开了对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目的的项目式学习的“家味”食育课程的探索。

一、四个维度架构课程内容

(一)依据家的对象不同,形成四个维度

食育课程可以划分为感受“家味”氛围,理解“家味”情怀,体验“家味”生活,分享“家味”成果等四个不同维度,每个维度所蕴含的内涵价值是不一样的。每个维度以幼儿的家庭生活经验为起点,以幼儿的生活为线索展开,从家庭到社区再到家乡,目的是培养具有生活能力与热爱家乡的幼儿。幼儿园的食育课程以幼儿园每班的小厨房为主阵地,实现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三方联动,补充和延展幼儿园现有的课程。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幼儿往往会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和热情,学习内容常常会融合各个领域,学习方式常常是小组协作,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项目式学习在发展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更加有效,教育价值更加丰富[1]。为此,我们秉持幼儿本位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家味”食育课程的实践。

(二)“家味”食育课程的价值定位

项目式学习的“家味”食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突出儿童本位、季节变化等特征。项目式学习通常是由幼儿发现和生成一个问题,根据感觉、感知、观察、记录、分析去理解问题,提出认识、观点、解释、猜测并进行验证,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通过查阅资料、拓展知识、深化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实施并反馈,进一步发现新问题。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2]。

1.通过食育课程开发,提高幼儿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倡导“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食育中的食材来源于大自然,食材、饮食礼仪和文化等,都与幼儿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园开发“家味”食育课程,可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吃,再从吃中习得食育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幼儿园挖掘“家味”课程资源,有助于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与学习,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食育课程开发,促进幼儿了解家乡饮食文化

扬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饮食资源,积淀了深厚的飲食文化,而且几乎每个家庭的小厨房里都弥漫着江南味道的烟火气。只有了解乡情、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在幼儿时期开展具有“家味”特点的食育活动,对幼儿进行食育的教育和熏陶,有助于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爱生活、爱家人、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通过食育课程开发,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育人特色

“家味”食育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使幼儿的饮食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将其内化成为幼儿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此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如日常生活技能、体育锻炼的能力、独立处事的能力、感恩的意识等。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二、两个定位创设项目式“家味”课程环境

(一)情境性、学习性、开放性空间环境,凸显儿童本位

我园关注幼儿生活、学习环境真实或拟真情境的体现。2019年,在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关心下,我园进行了改造加固。在这次改造中,我们秉承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坚持把“真游戏”还给幼儿,在各班一角打造了整体小厨房,台面高度都是根据幼儿的身高量身定制的。幼儿通过使用真实的食材和厨房用具,真实还原了家庭厨房的温馨环境,实现了从生活中学习。我们以“小厨房”区域为依托,结合项目式学习方式,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将饮食文化、生活体验、食品的收集与加工、美食制作等融入幼儿游戏,开发了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园本课程。我园将“家味”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为每个班级都开辟了“小厨房”区域,幼儿每天都可以在小厨房内亲手制作美食,品尝美食,并结合 “图书区”“娃娃家”等已有区域,营造出富有“家味”的园所课程环境。

(二)多元视角定位教师角色,成就专业支持

从教与学的视角看,教师是幼儿经验建构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基于对儿童的了解,进行适宜的干预和介入,或通过行为示范搭建“鹰架”[3]。从生活视角看,教师既是幼儿身心健康的守护者,更是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在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幼儿在浓郁的“家味”食育文化氛围中探索体验、实践创作、分享交流、体悟生活,进而使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

1.让教师成为支持者

通过“家味”食育项目,教师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对幼儿支持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例如,在食育项目活动“制作小糖人”中,虽然幼儿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最终他们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成功制作了“小糖人”,在此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制作糖人的乐趣,了解了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因此,幼儿教师要支持幼儿的一些创新和想法,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进而使幼儿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让教师成为合作者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幼儿一起做食育项目计划,讨论做什么,怎么去做,如何分工,并帮助幼儿记录操作步骤,这样,教师就能成为幼儿的合作者,而不是发号施令者。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幼儿会积极与教师交流想法,也会更亲近教师。

三、三大途径落实项目式的学习

(一)仪式活动强化家味的内在理解与表达

三大专题仪式活动(我的餐点我做主、餐点故事会、美食分享节)指向食育课程的四个维度。比如,我们的第一届“美食节”既是课程成果的展示,也为家园有效互动搭建了平台,家长和幼儿通过制作美食、分享美食、品尝美食,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幼儿感受到了节日的愉悦氛围,养成了珍惜粮食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区域活动突显儿童主体,支持个性化发展

在“小厨房”活动中,教師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在“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问题的引导下,关注幼儿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支持和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例如,在每周“我的餐点我做主”活动中,由幼儿自由结队,进入隐含学习性、问题性、实践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计划、调查、统计、分工、操作、分享等环节,解决一系列真实的生活问题,共同完成小厨房任务。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逐步树立了计划意识,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活动实践教师主导,积累核心经验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调整教学计划,进而使项目式学习活动既基于核心经验和活动目标的预设,又基于儿童兴趣与问题导向的生成[4]。此外,教师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在活动中的经验,以帮助幼儿链接原有经验与新经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园“家味”食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从整体的教育高度来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科学适宜、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结构,努力追寻园本化课程建设的价值与意义,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食育课程活动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

【参考文献】

胡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许卓娅,吴邵萍.开放性课程在行动[M].南京: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定位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途径探索
当前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研究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