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蜀地环境因素探讨三星堆文化消亡的原因

2021-11-27 13:08温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9期

温婧

摘 要:三星堆文化反映出古蜀地的一个重要文明时代,但是它的消失却一直未找到原因。文章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古气候入手,着重讨论了距今大约3000年前全国性气候剧烈变化对三星堆文明的影响,推断或是由于降温、干旱而导致气候剧烈变化,洪水频发,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突发性河流改道摧毁了城池,致使三星堆的居民远离原住地。

关键词:三星堆;成都平原;古环境

1 三星堆文化概况

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们生存,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众多文化遗存共同组成了这个体量庞大的遗址群。三星堆遗址展示出了璀璨的古蜀文化区域的核心内容,如新津龙马古城、郎县二道堰古城、崇州芒城古城、成都十二桥古城等,这些古城彼此之间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文化体系。三星堆以其繁荣的青铜文化和历史底蕴诞生出了商陶小平底罐和鸟首形器这些极具文化特色风格的作品,这也正式标志着古蜀文化过渡到青铜时代,更进一步展现了以成都平原作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文明。①

根据早期相关学者的研究和分析,三星堆文化堆积历程具体可划分成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持续了将近百年。第一期处于新石器时代,应为成都平原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存在的一种土著文化。从第二期以后进入早期文明。前两期的文化面貌有显著的差异,但第二、第三、第四三个时期则是连续发展演变的。这后三期的文化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来自崛江上游的蜀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和传统土著文化彼此融合碰撞,从而诞生出一种全新的青铜时代文化。基于这种文化形式和历史沉淀,三星堆文化在传统的形成内涵上包括了蜀文化和成都平原传统文化两部分。②

学者陈显丹在其创作《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概况、初步分期—兼论“早蜀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一文中根据广汉三星堆遗址的特色进行划分,具体分为四期。③根据当前已经知晓的对成都平原和先秦文化遗址的研究,能够发现在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其实包含比较多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和三星堆遗址第三期文化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④

2 三星堆文化繁荣的自然基础

三星堆遗址地处成都平原中心北部,龙泉山西麓,距离成都40多千米。四川盆地的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广汉就位于岷江和沱江两条江汇聚而成的复合冲积扇平原之上,北有鸭子河,西南有马牧河。相较于北方地区来说,四川盆地河流密布,土质肥美,更易于耕作。

2.1 植物分析

通过分析孢粉,可以得知在3000年前成都平原所生长的植物种类,并以此确定当时的气候条件是否温暖。研究者对成都的指挥街遗址进行了挖掘,并且收集了其遗存的孢子花粉,对收集的孢粉进行分析,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距今约3000年前,殷周交界之际,成都平原地区有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多样,多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并且附近有湖泊水沟,拥有较多的藻类植物,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根据孢子花粉可以分析出当时该地区有水龙骨科、荻属和禾本科等植物。

通过三星堆3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来看,青铜神树或为扶桑树,具有高大的枝干和纵横交错的树根,更像是亚热带所特有的带根的植物。4号坑土样中的植物遗存主要是竹子。根据孢子花粉、出土的青铜神树以及植物遗存等,可以推测当时的四川盆地气候是较为温暖湿润的。

2.2 动物分析

在三星堆的新发现中,仅3号坑就出土了120多根象牙,这与文献《华阳国志·蜀志》中曾经提到“其兽多犀、象、夔牛”是一致的。同时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也有相关的内容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吻合,我们可以推断当时成都平原的气候适宜象群居住,足以证明其环境温暖湿润。

3 古蜀地区环境的演变

全新世同时也被相关学者称为“后冰期时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称号,是因为它是第四纪最近一次冰雪消融的时期。当前国际上大部分都采用的气候分期方法是“布利特—色尔南德”,依据这种分期方式进行划分,我们发现古蜀地区的气候环境其实是处于全新世期间比较炎热的气候期,其气候变化剧烈。这个时期恰好与三星堆主体文化时期的时间是大致相同的,具体见全国的气候变化曲线与广汉地区三星堆古文化期古气候变化曲线(图1、图2)。

值得注意的是距今3500年的第二新冰期。我们从第二新冰期可以了解在这个时间段前后,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的冰川活动普遍加强,多种冰川活动的发生,从而促使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冰期。冰川活动本身的变化会对周边地区的古气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在童国榜先生③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广汉平原地区的气候变迁:

①距今10000年到6000年。广汉地区生长的植被也发生了改变,从早期耐旱的松栎混交林开始转变成落叶阔叶林,在这个变化阶段上广汉地区的气候总体呈现不断变暖的趋势。

②距今6000年至3000年间。广汉的三星堆文化大部分都停留在遗址土样内部,能够发现很多绿落叶植被,其中还存在比较多的藻类植物。通过这些内容也能够发现阔叶林本身的特征,它们大部分都喜暖、喜阴,在植被群体中也占据了比较大的部分。阔叶林自身分布的面积比较大,进一步反映出这一阶段气候温暖潮湿的特点,从而可以得出其气候状况稳定的结论。

③距今3000年至2800年间。常绿阔叶林的范围其实是不断缩减的,以松为代表的这种耐寒、耐旱的植被逐渐受到外界的关注,它们也渐渐取代了传统喜暖和喜阴的植被,在整个草本植物中占据着比较突出的位置。

在距離当前3000年的时间节点,这一地区大部分都是榆、椴等这些落叶阔叶树种类,而且樟和楠这类绿阔叶树种类明显减少。这种变化能够进一步反映出森林退化、禾本科等草本植物开始增加的趋势。

根据上述资料显示,在距今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地区应该出现了气候冷干事件,这与全国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由温暖湿润到寒冷干旱的气候变化使得该地区气候波动频繁,极端天气状况频繁出现。在古代早期时代,当时的生产力极端低下,先民的生产活动依赖于自然环境,先民们也无法抵御这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难,生活受气候影响比较大。

4 气候变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影响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古蜀人来到三星堆生活,并且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国度,他们在这里生活繁衍。在2000多年后的商周之际,三星堆文化突然中断并迅速消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关于三星堆的突然消失人们有着许多种假设,现在一般的说法有战争说、水患说、迁徙说等。笔者更倾向于是因气候变化导致灾难频发,最终因为一场洪水使得三星堆文明突然间消亡。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文明消亡与气候变化的对比。

由于成都平原是冲积、洪积平原,在平原内部的河流网上呈辐射型逐步扩散,彼此之间还会产生交汇。水陆交通作为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形式,密集的水网也会提升其地下水位,造成土壤湿度增加,从而出现土质疏松的情况。这种地形很容易诱发洪水,相关研究学者在其早期的地层中发现了烁石,这其实就能够论证它是由洪水冲刷所产生的结果。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当时都江堰工程还未曾开始,所以洪水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社会发展。回顾三星堆时期,文化层堆积着20~50厘米的黑色淤泥,它们本身其实是接近顶面水平的,并且还会随着其层面的变化逐步波动,在这层下面并不存在文化遗物。这也可以论证三星堆王国在发展上曾遭遇洪水,这也是先民遭遇洪水的论证。②

长期的持续性干旱和洪水的不定期频发,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古蜀社会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史前时期人们无力抵御天灾,这种受天灾影响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在短期内其环境和气候所导致的问题很有可能只会影响地区和自然资源的小范围转变,从而导致生产上的波动,这种影响本身可能也只是短期的。

对于三星堆文化,因其主体也会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积累,从而导致其地区资源本身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对整个农业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困境。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蜀王本纪》中曾经提到农业生产在杜宇时期发展到鼎盛的状态,但在遭遇“若尧之洪水”后,民众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后续会出现被荆人夺取政权情况的发生。根据相关资料内容来看,荆人和杜宇之间所存在的权利争端其实是由广汉地区环境恶化导致的,某次突发性的洪水诱发了这种情况,这也是古蜀王国时期其社会矛盾发展的关键困境。①

在史前期阶段,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时期,其环境自身的好坏对整个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其资源生产和社会政治领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能进一步放大由于环境带来的影响。

5 人类活动对环境气候的反作用

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过多地依托于生态系统,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反作用,尤其在农业方面,当时的人们主要通过开垦荒地来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必然会破坏自然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灌溉农田也会对水文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土地被涝、土壤盐碱化等现象的发生。

古代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砍伐树木。由于古代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民众对于外界的生活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房屋的需求,建造房屋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对森林的影响极其明显,民众需要木材来修建房屋、取暖做饭以及修建交通工具等。这种庞大的需求导致了许多树木被破坏,由于森林树木被砍伐,导致不计其数的土壤被侵蚀,其地貌形象也被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粮食产量逐步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經济文化的发展。

6 小结

三星堆的先民依靠着成都平原丰富的水系与肥沃的土壤从事农业活动,生活富饶,再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更有利于他们的文化发展与繁荣。蜀道之难也让成都平原的人们免受战争的侵扰。但是距今3000年前的古蜀地气候的变化乃至全国的气候的变迁却阻碍了古蜀国的发展,当时的气候突然变得寒冷干燥,由于降温所导致的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广大民众们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他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更是进一步被摧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古代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去应对,同时也没有办法去预防灾害的产生。当降温持续几十年以后,最终导致三星堆文明体系的崩塌,生活于此的先民们也只能被迫离开故土,寻找新的地方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