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创新研究

2021-11-28 02:38
记者摇篮 2021年1期
关键词:强国思想学生

姜 阳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需求、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的需要,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但同时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着剧烈变化,个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创新研究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媒介、内容过于单调。目前,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仍是高校宣传的主渠道,且篇幅较长,内容单调,政治宣讲意味浓厚,缺乏灵活性,无法迎合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信息需要。很多大学生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学生对校园宣传内容兴趣度不高,甚至出现“充耳不闻万籁声”的现象。

2.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目前有些学校主动设置议题、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的方法手段仍显滞后,面对网络舆情热点,忽视信息网络规律,缺乏网络运营能力,缺乏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实际思想宣传工作中也不考虑学生心智发展的实际情况,用一些学生理解不了的词汇,大搞形式主义。

3.宣传内容的投放效果一般。很多学校虽然开通了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但粉丝数量少,点赞、评论、转发量更少,难以实现链式传播,难以实现流量的扩散与裂变。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1.传播形式新颖独特、传播内容丰富多元。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图像;既可以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等方式非线性传播。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传统新媒体,特别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短视频平台,极受年青人青睐,90 后粉丝众多,占比高达90%,且用户黏性极强,成为年轻用户聚集地。

2.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新媒体具有内容种类多元化、传播方式碎片化与社交属性强大等特点,很好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的新需求,与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相契合,体现了时度效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而且个体既可以作为信息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发布者,这种“受众主导型”的传播模式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更为受众所接受。

3.投放程度最大化,链式传播实现流量裂变。新媒体平台根据智能算法技术,以用户兴趣为中心进行信息采集和用户画像,在精准推送的同时对内容进行更加精准的细分,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用户观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形式进行链式传播,进一步实现了流量的扩散与裂变。

三、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探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应用新媒体的典型优秀案例

“学习强国”平台是一款由中宣部主管的,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通过PC 端、手机客户端两种形式大力推进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平台于2019 年1 月1 日上线,当月下载量就超过了378万,上线仅两个月,就连续数日登顶APP 下载榜,霸屏热搜,话题阅读量近2 亿。“学习强国”平台上几乎每个视频的播放量、点赞量都在百万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千万。“学习强国”平台自上线以来以其多元化的视听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收获了极高的用户黏性,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学习强国”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 个频道,涉猎广泛,应有尽有。“学习强国”平台聚集了大量期刊、古籍、公开课等资料,从考古学到建筑学,从新技术到医学急救,从中华武术到广场舞,几乎无所不包,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可以找到自已所需的资源,大家纷纷感叹:“‘学习强国’简直是新时代的四库全书。”

尤为难得的是,“学习强国”平台以春风化雨的文字、形象创意的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知识,将晦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一进校园就立刻在教职工、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热潮。以运城师专为例,党办宣教科积极推进“学习强国”平台“进系入班”,开展线上线下学习评比竞赛活动,搭建了中文、数计系等8个学习工作站,建立了全校116个学习管理组织,将全校4490名在校学生纳入管理系统。目前,学校教职工参与率100%,学生参与率90%。

“学习强国”平台还设有学习报表一栏,是学习情况的量化指标,可以看到全国排名、组内排名、近七日组内排名,充分发挥了量化积分的杠杆作用,为了获得积分大家都暗自使劲,纷纷感叹,“睡觉前的必修功课不再是玩游戏、刷抖音了,醒来第一眼就是去‘学习强国’打卡报到。”“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应用的成功实践给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创新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创新的探索

1.特别重视网络舆情。当前,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遏制扼杀社会主义。某些错误观点、灰色言论时有出现,而且变得更为活跃、隐蔽、复杂。这些深刻变化必然会投射到学校教育,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声音,学生必然会发表看法。高校一定要绷紧宣传思想工作这根弦,健全常态化舆情分析研判处置机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把新媒体作为联系和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通过新媒体察生情、解生忧、集生智、聚生心。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遵守互联网秩序,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2.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挖掘大背景下的小故事。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高校宣传工作中重大主题的文章仍存在内容过度强调宏大叙事、政治说教意味浓厚等问题,新闻题材的组织策划也存在模板僵硬等不足。宣传内容不接地气,自然激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重大主题的宣传,可以尝试从小视角切入,也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学习强国”里脱贫攻坚的宣传中,以独特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叙事手法将大扶贫落在一个个小故事、小人物上,通过短视频展示“第一书记当起‘虾农’‘牛倌’”“第一书记代言香瓜”“第一书记点亮自闭症孩子的蓝天梦”,在短视频里,第一书记当起了“主播”,或为扶贫村农产品代言,或介绍扶贫背后的故事,配合着朴实无华的文字与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现脱贫攻坚背后温情暖心的一幕幕,唤起网友的情感共鸣与互动点赞,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3.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宣传的触角就要指向哪里。高校校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切入点,主动适应和融入移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与新传播方法,推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利用新媒体的生产、销售及反馈的平台实现传统媒体转型发展,重建信息闭环,在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中重塑自身价值。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切不可只是图新鲜、追形势,不管效果和受众。宣传报道可以利用新媒体,但不能完全依赖新媒体,要让线上学习成为常态,将理论知识学习融于日常。宣传线上做,效果线下看,避免新媒体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猜你喜欢
强国思想学生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