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节目主持艺术》教学为例

2021-11-28 02:38
记者摇篮 2021年1期
关键词:节目主持院校高职

陈 静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背景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2.0——信息化特征

在教育信息化2.0 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场所,必须结合信息化建设特点,转变教育工作多个维度的观念技术。首先,信息化时代倡导拓展教育资源,要求教育工作者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资源观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和内容,为高职教育注入鲜活元素,进一步提高教育实用性;其次,从技术素养观维度出发,要求教师发挥榜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发挥信息素养作用,进行自主探究;再次,针对教育技术观念,信息化时代鼓励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改变教育禁锢于课堂环境的定性思维,使信息技术镶嵌于整体学习系统中,构建一体化、多层次的教学机制;最后,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时,能够转变工业时代思维方式,形成人工智能思维,并服务于专业教学中,构建智能化的教学模式。

2.迈向教育强国——先进性特征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总书记强调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表明教育事业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综合建设和伟大复兴。

二、时代背景下《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节目主持艺术》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涉及播音、主持的创新课程,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播音与节目主持”类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质量。课程重点在于主持节目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和相应功能发挥成效培养,旨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联络中介素养,通过声音实现节目传播目的。

1.课程基础内容和行业先进理念的融合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播音主持类行业为了保证行业持久生命力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行业工作内容,力求通过精湛的主持艺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而,与行业发展现状不同的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节目主持艺术》更多的是围绕教材基础内容展开,缺乏与行业先进发展内容融合的有效途径,教师认为学生在接受相关课程时,更应该侧重基础知识掌握,先进技术理念可以在就业中逐渐形成,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形势愈加严峻,行业在招聘人才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考察,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专业理念等,因此这就导致高职院校《节目主持艺术》与社会需求和先进理念产生偏差,并未建立行业先进理念和课程技术内容融合的有效机制,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节目主持艺术》的教学质量。

2.传统教育模式和时代背景冲突的矛盾问题

在长期的探索中,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能够带领学生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使得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中,逐渐形成思维定式,丧失了创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性。社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进一步改革优化教育模式,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充足的教学内容保障。而播音主持作为新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受重视的行业领域,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背景相契合,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节目主持艺术》教学模式依然较为单一,不能符合现阶段时代发展背景和趋势需求。

3.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情况的结合问题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极高;特别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并不能对本专业有系统认知,导致其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理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实践应用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建构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社会环境下为学生提供人性化教育内容的重要之举。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下《节目主持艺术》缺乏丰富充足的实践机会,导致教学内容单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时,能够充分利用多样先进技术,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巧妙结合。

三、契合新时期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

1.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线上学习体系

“低头族”现象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学生在上课时间玩手机的现象更是普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部分是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同时也与教学内容单调无趣有关。因此,考虑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构建渗透性的线上学习机制,将《节目主持艺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线上辅助教学体系涉及教学信息平台、微信知识点渗透、课程群资源共享等方面。

首先,基于学校官方网站教学信息平台,教师为学生定期上传有关《节目主持艺术》课程的教学视频,包括日常授课录像和网络优秀教学视频两种,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

其次,教师开设课程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与播音主持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增加课程课后作业布置、阶段成绩查询等功能提高公众号的使用率;

最后,教师利用微信、QQ等软件中的师生群,开展每日分享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短视频,方便学生在碎片化时间开展《节目主持艺术》自主学习活动。

2.巧用信息技术,创新日常教育模式

在基于互联网时代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节目主持艺术》创新教学实践时,最主要的就是从日常课堂教学出发,创新授课模式,提高高职院校《节目主持艺术》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比如,在进行“节目主持艺术的属性特征”相关教学时,传统教学模式更侧重于教师口头说教,帮助学生体会节目主持艺术的个性化、人格化、人际交流性、互动性等基本特征,依托于图片和幻灯片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开展“音频对应猜一猜”的教学活动,提前准备好著名主持人主持节目的音频资源,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器材为学生播放,要求学生联想猜测不同音频对应的主持人姓名,并总结归纳不同主持人的节目主持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及分析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丰富性。

3.课前课后阶段,开展混合模式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自主沉浸在课程学习氛围中,教师可针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阶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针对性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模式。比如,教师在进行“主持人节目”这部分教学时,首先通过雨课堂平台为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主持人节目的含义、特征及种类有哪些?主持人形象具体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主持人印象管理的必要性、原则和对应策略包括哪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雨课堂内提交预习作业。在具体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微课视频等方法顺利完成了课前任务;正式上课时,教师首先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进行点评,进而围绕问题开展实践教学。而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持人进行节目观看与分析。通过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现代化的课前课后自学机制,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确保了教学质量。

四、结语

本文从当前多元时代背景出发,系统探究了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在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最终基于《节目主持艺术》课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改革策略,希望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综合教学成效,推动教育改革优化。

猜你喜欢
节目主持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少儿节目主持特点及素质培养分析
广播音乐节目主持艺术表现与主持方式创新
广播谈话节目主持艺术思考
节目主持:超越艺术种类与形式的艺术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