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专业工作坊教学情境构建

2021-11-28 02:38
记者摇篮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媒工作坊时代

柳 溪 杨 珊

2016年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与腾讯联合共同发布的《智媒来临和人机边界: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报告中称:“我们现在正处于智媒时代的黎明”,“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相结合将带来五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个性化新闻、机器新闻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以及分布式新闻。”

智媒化趋势下传媒业的运作方式和产业格局在不断变化,新闻分发的社交化、个性化,以及新闻体验的临场化、互动反馈的传感化与智能化现象逐步凸显。

新闻从业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挑战,高层次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也面临紧缺,这也意味着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需要等多个层面对新闻传播教育中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创新意义

智媒时代推动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响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8年9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强化实践育人。在媒体融合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智媒时代,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智媒实践能力,正是为我国传媒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二是回应了智媒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要求。

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推动新闻现场体验的传感化,推进新闻生产的智能化发展,推动新闻分发的机器化,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媒体正在进入智能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符合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智媒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充分地参与媒体实践活动,熟练掌握最前沿的媒介内容生产技术,使之成为能适应智媒时代需求的高层次全媒化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

结合上述背景,如何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构建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情境,培养适应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通过建设真实教学情境工作坊,不断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智媒实践能力,是新闻传播教育对智媒时代的重要回应。

二、构建真实教学情境工作坊提升智媒实践能力

工作坊最早源于欧洲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作为现代设计的先驱者,包豪斯学院的创建者、现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Walter Gropius 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技术与艺术并重”,学习过程有如“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在教学过程中,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教授其理论课程,并引领其专业的发展;而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被称为“工作室师傅”,负责辅助指导其实践教学。由于实践环节需要特定的场地,因此学生日常实践空间——工作坊逐渐成为实践环节的核心,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亦被称为工作坊教学。近几年来,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少学校成立了“创业工作坊”。将“工作坊”投入到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研究中来,具有较强的创新理念与实践价值。

新闻传播专业普遍存在教学情境主体割裂、情境资源匮乏和情境空间单一等问题。按照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实践活动搭建新闻传播专业工作坊,构建智媒时代实践教学情境,是确保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中之重。

教学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的物理或社会情境中,更要求学习者参与真正的文化实践。

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杜威把情境作为学习发生的第一个环节,“思维由直接经验的情境引起的,而且思维必然趋向于确定的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提供学习的意义。美国学者麦克莱伦认为,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工作场景;高度的真实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的“虚拟”的代用品;一种可停留的环境,如影像或多媒体程序。工作坊作为真实的工作场景能提供高度真实的实践教学情境。因此,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升智媒时代实践能力的真实教学情境工作坊。

三、基于“5R”系统建构智媒时代实践教学情境工作坊

“5R”系统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指导教师”“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工作与创业机会”,结合智媒时代的“5R”系统,应从以下三方面搭建智媒时代的工作坊。

1.引进培养智媒师资,为学生智媒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在高校现有智媒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打破高校与业界的壁垒,聘请智媒时代熟练使用智能媒体的业界兼职导师。用好校友资源,并明确兼职业界导师的教学及人才培养任务。开设可视化新闻、智媒技术、媒介审美等新课程,引进具有计算机技术背景的教师队伍。优先引进与智媒技术、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教师,完成师资人才布局。此外,还要为体制内的骨干教师提供实践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制度激励等方式鼓励教师在学术研究之外积极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智媒经验。

2.搭建智媒实践平台,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训机会

智媒实践平台包括以下几点:借助云计算技术,将高校的学生媒体实训平台与一线媒体机构的智媒体平台对接起来,配合课堂学习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快速提升实践技能。在技术架构上,智媒实践平台包括前端的内容汇聚平台,中端的内容生产编辑系统及在线资料库,后端的内容发布平台,如演播室直播、移动端发布、网络电视仿真发布等,打破媒体运营各环节之间的藩篱。打造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媒体教学平台,为适应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提供实操机会,真正实现智媒化的专业训练。

3.实施项目式教学,为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提供全程性指导

以校企合作项目或学术课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学术和业界的前沿技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实现高校和媒体机构的双赢。

四、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专业工作坊的体系构建机制

1.转型发展

重新定位,对接产业培养智媒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以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转变为先导,紧贴新闻传播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对应传播链和产业链,专业研究回应产业理论需求,以智能媒体传播平台为基础,以实题化项目为驱动,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培养智能媒体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

2.内涵发展

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构建工作坊体系。按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成果为导向,全面推行工作坊教学体系,提高教师与学生黏性,科学管理教学过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在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学生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基础上创新工作坊专业训练人才培养模式。

3.特色发展

建设全媒体传播平台,促进创新创业一体化,打破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实现项目管理体制。以项目为驱动,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与国际合作的多种合作人才培养路径,以智媒传播为核心,创设多个校内、校外人才培养工作坊和基地,创新合作培养人才机制。

研究、开发和建设智媒传播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以校企合作为有效手段,聚焦智媒传播平台和协同创新,建设多元开放平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基于智媒传播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一体化的专业办学模式。

猜你喜欢
智媒工作坊时代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