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民族聚居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对策探析*

2021-11-28 11:34王月娥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武陵山民众精准

殷 黎,王月娥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000)

1 引言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实现文明传承,促进文化传播。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始于1997年启动的“知识工程”,“多读书”“读好书”是其鲜明的立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陵山民族聚居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最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9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第六次提及“全民阅读”,并作出了“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决策部署。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和“全民阅读”工作,已将“精准扶贫”和“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武陵山民族聚居区位于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边境交汇处,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由于该地区信息相对闭塞,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使得该地区民族群众获取利用信息的条件和能力较差,导致其阅读能力和文化素质偏低。因此,精准扶贫离不开文化助力,阅读推广已逐步成为文化精准扶贫中的重要环节。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肩负着传承文化责任,同时还具有社会阅读推广职能,如何发挥其职能,助力文化精准扶贫,是该地区全面脱贫应有之举。本文试图立足武陵山民族聚居区,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为切入点,探索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以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加快该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武陵山民族聚居区文化精准扶贫现状

2.1 民族地区阅读氛围不浓,民众阅读意识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山民族聚居区贫困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利用阅读获取知识信息的民众却越来越少。笔者认为,影响民众阅读意识的因素除全民阅读社会氛围不浓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发展农业生产需求不多。农村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对通过阅读获得先进生产技术的愿望不强。②生活需求不多。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衣食无忧的他们没有阅读动力。③个人精力有限。在农村,尤其是大多数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后,更增加了留守人员从事生产劳动的强度,劳累之余,顾不上阅读。④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影视广播及网络等让人眼花缭乱,民众自娱自乐的节目也异常丰富,使很多民众无心阅读。⑤阅读服务设施缺失。虽然农家书屋、乡村图书室等实现了农村全覆盖,但经费不足,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具备阅读能力的村民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对阅读失去兴趣。

2.2 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容与帮扶群众需求联系不太紧密,不能实现精准服务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通过阅读活动或其他手段将文献信息主动呈献给读者的服务。武陵山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方式有送书、送电脑、讲座及自编资料等。送书下乡是最常见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图书的来源主要是采购和捐赠。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财政拨款且每年金额固定,并按照指定标准更新图书,图书补充途径单一。捐赠的图书多来自于社会爱心捐助,这样容易造成帮扶群众真实需求与文化供给错位。不能根据民情调整补充图书,使本应精准滴灌的文化扶贫变成了强制的文化输血,从而导致服务不精准。

2.3 阅读推广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已成为武陵山民族地区图书馆常态工作,虽然月月进行,年年举办,但至今未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目前仅停留于场面是否宏大、开幕式领导级别高低和人数多少、资料发放是否很多以及是否云集新闻媒体等表面指标,而虎头蛇尾是存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没有阅读推广的评价约束,活动自然不在乎效应与结果。可见,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后劲不足是由于缺少对活动的整体策划、宣传推广、效果反馈等的评价。虽然有图书馆采用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阅读推广效果评价,但多限于馆方的图文总结,而忽略了读者参与感受前后数据对比及其他深层次指标分析。因此,没有科学实用评价体系引导的阅读推广将影响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它会使文化扶贫工作具体措施难以规划得当。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已成为阅读推广工作绩效考核面临的重要课题。

3 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对策

3.1 引导帮扶群众培养阅读意识,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习近平指出,摆脱贫困不仅指物质贫困,还有意识与思路的贫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需加强文化精准扶贫,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风气,让更多的人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坚持阅读推广与扶志及扶智相结合。“扶志”是通过扶观念和信心来改变民众精神面貌。武陵山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正能量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没有得到较好提倡,表现为:无所作为人生观、乐天知命幸福观、衣暖食饱消费观、好逸恶劳劳动观等消解了民众敬业及创业精神。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改变他们思想观念,“扶”其脱贫志气,激发其脱贫致富动力,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扶智”是通过对教育及技能培育进行扶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通过大力加强教育,使民众转变观念,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教育体系的影响力和优势,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改善民众知识结构。此外,图书馆还要大力开展创业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使民众获得脱贫之智[5]。如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南永顺县各乡镇农家书屋,于2019-01-31—02-10春节期间,为返乡农民举办了创业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12场;全县291个农家书屋每天开放6 h,据不完全统计,共接待读者6.8万人次;组织开展了“文化进万家·书香溢乡村”阅读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541篇,使农家书屋成了返乡农民充电的好地方及学生第二课堂。

3.2 推进数字阅读资源建设,开展信息精准帮扶服务

重视数字化阅读,适应大众阅读新形态。随着信息化发展,国民的阅读环境及阅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Pad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数字化阅读随着互联网发展成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它使阅读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跟随网络步伐,武陵山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已初现成效,电脑、手机、电视及移动终端等设备能快速接入网络,极大方便读者查找阅读信息。加快数字阅读资源建设,满足信息服务需求。图书馆作为开展阅读推广主要部门,应借助数字化技术,积极参与数字资源建设,使数字阅读推广逐步实现常态化。图书馆可采用外购和自建数字阅读平台,使数字资源能更好地匹配民众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数字平台的使用效率。如湖北恩施州图书馆,于2019年跟恩施州农业局合作,在采访茶叶专家时,还收集与茶叶相关的文献、非遗名家、生产工艺等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软件,完成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介质阅读,建立了具有地域及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数字资源库,支持了恩施州茶文化和旅游文化建设,充实了地方数字阅读资源。这些独具特色的数字信息资源,不仅实现了精准文化扶贫服务,而且也对当地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

3.3 积极探索适合民族地区长效阅读保障机制

阅读推广是文化惠民工程,但阅读受个人意愿支配,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才能让阅读成为读者“习惯”和“自觉”,而不会变成为应付上级开展的临时活动。阅读推广应作为图书馆常规工作,纳入其中长期规划中,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图书馆阅读推广没有可以参照执行的标准,其随机性与随意性较强,大多被安排在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等时间举行。从实际来看,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内容缺乏创新,不能吸引读者广泛参与。活动结束后,阅读推广也相应停止,没有活动效果反馈评价,不易产生广泛影响,不利于培养读者阅读兴趣,难以促成其形成长效阅读习惯。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应组建专门团队负责阅读推广的策划、实施、宣传及监督评价,打造阅读推广服务品牌,从而形成长效的阅读保障机制,促进阅读推广持续发展。

4 结语

阅读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武陵山民族地区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促进该地区文化新业态形成,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因村施策,精准思路,对症下药,形成文化精准扶贫合力,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帮助民众实现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武陵山民众精准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