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的光辉历程和经验启示

2021-11-28 21:11韩德明
政工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我军强军军队

韩德明

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人民军队以后,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军事斗争需要,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军道路,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回顾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的光辉历程,总结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加强新时代人才强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的光辉历程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军队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人才强军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为我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开启人才强军征程

从建军伊始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战争年代,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逐步成熟以及革命战争跌宕起伏的进程,人才强军的思想由萌芽到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伟大成就。

革命战争年代,敌人异常强大,而我军是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官兵受教育程度低,干部军事理论、指挥能力较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随着革命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形成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战争中识别和锻炼干部,通过办院校、教导队和加强在职教育培养干部,吸收社会人才加入军队人才队伍的人才强军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一是注重通过战争实践培养造就和选拔人才。把战场作为大学校,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造就锻炼人才。二是创办各级各类军事学校和教导队,开创了通过院校培养人才的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红军相继创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教导队、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以及多所专业技术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了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以及八路军军政干部学院、延安炮兵学校等多所学校。解放战争时期,组建各战略区的军事政治院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三是大量吸收社会人才,拓展干部来源新渠道。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相继发布《关于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问题的训令》《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等文件。四是积极开展干部在职教育,丰富了我军干部培训形式。抗战时期,我军依据中央下发的《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大力开展干部在职教育。

这一时期的人才强军建设,注重以战争需求为导向,培养了大批革命战争急需的人才。抗战时期,仅抗大就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抗大办校10年间培养出来的干部有10多万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极大增强了我军实力,为取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圆满完成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在向正规化迈进中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历史大势和国内外环境,提出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军队建设总方针。但是我军官兵整体素质低,人才建设不正规,与军队建设宏伟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与国防建设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毛泽东要求把军队办成“一个巨大的学校”。

在把军队办成一所大学校以及培养现代化干部的思想指导下,一是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正规的院校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根据建设强大国防的需要,加快了军事院校建设的步伐,创办了军事学院、后勤学院等一批军事高等院校,院校教育逐步实现正规化。二是加强在职训练,培养现代化指挥人才。培养干部,除了送入院校系统培训外,还通过组织短期集训、轮训和演习的方式进行培养,提高了干部组织指挥现代作战的能力。三是开展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军事人才技能。部队兴起规模空前的大练兵热潮,培养了大批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四是继续从地方吸收人才,壮大军队专业人才队伍。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从地方高、中等院校接收了大批毕业生。

这一历史时期,人才强军最主要的特点是探索迈向正规化,其间虽然也遭遇了巨大挫折,但是人才强军建设在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为军队造就培养了大批人才,胜利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作战,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在改革开放中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判断,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为我军按照和平时期军队建设规律加强人才强军建设指引了正确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洞察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把人才强军摆到战略位置,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力度,大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才强军战略不断发展完善,人才强军建设实现创新发展,人才强军呈现出崭新局面。一是人才强军战略实现了新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了我军人才建设的目标、重点和途径,构筑了历史转折时期人才强军战略的框架思路。其精髓是,以实现我军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四化”为育才模式,以院校培养和部队训练为主要途径,建设一支能够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和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过硬军事人才队伍。二是把重视军事人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江泽民强调“人才是兴军之本”,“必须把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胡锦涛提出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三是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院校教育在实现人才强军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摆在优先发展地位。邓小平充分认识到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指出“从排长起,各级军官都必须经过军官学校的训练”。江泽民指出“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渠道”“一定要舍得下本钱、下功夫把军校办好”。胡锦涛指出“要落实院校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四是探索形成了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格局。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建设轨道上来,军事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由战时模式向和平时期建设模式转变,改变了人才强军进行应急式建设的被动局面。重新确立了通过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来培养造就人才的模式,并逐步探索形成了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和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和国外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五是着眼未来长远发展,对人才建设进行宏观总体规划。2003年,中央军委颁发实施了我军第一个人才建设的宏观发展规划——《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对未来人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1年,颁布实施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十年人才建设的总体目标。六是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把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按照未来战争的要求,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等“五支队伍”建设。新世纪新阶段,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主题主线,聚焦人才能力转型建设,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等“四个方面人才”的培养。

这一历史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进下,我军人才强军建设实现了拨乱反正和转型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都取得巨大成效,提高了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为推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在强国兴军征程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培养军事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军事人才、怎样培养军事人才,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进一系列改革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将人才强军纳入强军布局,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吹响了实现人才强军的新时代号角。

这一历史时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一是着眼强国兴军,将人才强军纳入强军布局,开启人才强军新征程。习近平将军事人才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升到了强国兴军的战略高度,指出“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把人才强军纳入强军布局,开启了新时代人才强军的伟大征程。二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大力加强军事教育,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习近平指出“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把军队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大力加强军事教育改革创新,推进军事教育理念、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的现代化。三是着眼使命任务,突出重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指出要“加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使我军人才建设的重点更加突出。四是着力全面推进和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推动人才强军快速发展。着眼实现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把军事人员现代化纳入新时代我军“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有力推动了我军人才强军建设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快速迈进。五是深化院校、科研机构和训练机构改革,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起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新局面。六是构建人才强军要素体系,推动人才强军实现体系化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正向激励体系,推动人才强军实现体系化发展。七是大力进行制度机制改革,为实现人才强军提供坚强保障。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大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务实性的举措,一体推进军官、军士、义务兵、文职人员制度改革。颁布实施了《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其配套法规,标志着建立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重大突破。经过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更为健全、法规更趋完善,为加快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提供了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军人才强军建设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历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人才强军局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才强军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军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正在实现质的跃升,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的经验启示

建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才强军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凝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加强新时代人才强军建设需要从这些经验中汲取力量,努力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才强军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标志,也是人才强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回顾我军人才强军的历程,其间经历了艰难曲折、面对过各种艰难挑战、经受了各种风险考验,人才强军建设始终从容应对、不断推进发展,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军人才强军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是人才强军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才强军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推进人才强军建设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党的领导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人才强军进程中,要始终把党的领导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人才强军建设的强大力量。要毫不动摇坚持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人才强军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正确方向。二是要坚持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在人才强军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军以来,我们党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才强军思想,指导推动了人才强军的发展。我军人才强军建设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为指导,确保了人才强军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辉煌成就。在新时代人才强军征程中,必须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根本指导和遵循,全面推进人才强军建设。

(二)必须牢固确立人才第一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强军建设

回顾我军人才强军历程可以看出,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对人才强军建设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提出,“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邓小平指出,要“使干部队伍水平提高,能力加强”。江泽民强调,“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人才,一切都是空话”。胡锦涛指出,“人是战斗力的主体,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强调“要抓好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教育训练,培养造就指挥、技术、管理等方面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才对强军兴军的重要作用,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未来战争的胜负。

在我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强军。一是要牢固确立依靠人才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思想观念。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我们必须把握人才对强军兴军的重要作用,充分认清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位资源,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把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主要依靠力量定位为人才,坚持把着力点放在打造强大的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队伍上,集中优势资源,大规模培养人才,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二是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这是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人才优先发展,就是把人才资源作为强军兴军第一战略资源,坚持优先保证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优先开发人才资源。要从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全局出发,统筹安排,把军事人才队伍列入优先发展的序列,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尽快形成。

(三)必须坚持以提升战斗力为根本指向,紧紧围绕履行好使命任务进行建设

在我军人才强军进程中,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以提升部队战斗力为指向,以为能打胜仗提供人才支持为目标,始终瞄准使命任务要求,党赋予军队的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人才支持就跟进到哪里。革命战争年代,军队的主要使命任务是为夺取全国政权进行武装斗争,目标是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军紧紧围绕取得战争胜利,打败强大敌人,强调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战争实践锻炼造就军事人才。同时,开办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军事教育,大批量培养战争急需的各种人才,有力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和平时期,我军坚持战斗力标准,聚焦能打胜仗,围绕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人才强军建设,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创新,注重抓好军事人员现代化工作,大力抓好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现代战争强调信息主导、体系作战、联合制胜,人才强军建设必须主动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始终坚持着眼实战需要,紧紧围绕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建强人才队伍。一是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培养军事人才。要牢记姓军为战的要求,把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人才培育的终极导向。坚持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战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未来战争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要做到军事斗争准备拓展到哪里,人才强军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做到积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超前培育,牢牢掌握住未来战争主动权。二是要坚持为战育人、聚焦打仗,发展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抓好军事教育的为战育人工作,聚焦备战打仗,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深化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和依法治训,实现作战训练一体化,发展我军特色联合训练体系,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提高训练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严格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实战要求,培育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形成制衡强敌对手的人才优势。

(四)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人才强军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党在领导推进人才强军的进程中,积极适应时代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激励的目标路径方法手段保障等方面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历史昭示我们,改革创新是我军发展进步的第一动力,以改革创新谋发展求强大,是我军人才强军建设实现突破和跃升的重要经验。

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中,人才强军必须积极应变求变,主动改革创新,不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习近平指出,“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人才强军的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不能自我满足沾沾自喜,也不能左顾右盼停滞不前。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到我军仍然存在着“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因为军队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不够。同时,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不足、人才适应关键岗位的核心能力不足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紧盯制约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矛盾问题,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二是改革创新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人才强军改革创新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在改革创新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实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一方面,要瞄准未来战争发展进行改革创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运用,智能化正成为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军事力量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智能化战争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我们必须精准对接未来战争需求,瞄准未来战争对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习近平指出,“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军队要按照习主席的指示,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持续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创新,继续完善分类管理制度、人才吸纳制度和交流竞争制度。要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解人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建设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体制机制、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选人用人体制机制和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通过对制约和阻碍人才强军发展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实现深层次变革。

猜你喜欢
我军强军军队
我的科技强军梦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强军战歌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赞强军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