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

2021-11-28 21:15
河南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饲料

一、秸秆利用现状

目前,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现阶段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有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主要利用途径有秸秆深耕还田、添加腐熟剂腐熟还田、旋耕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直接粉碎用作饲料等。

(一)秸秆肥料化

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是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通过秸秆深耕还田及加腐熟剂腐熟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病等能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二)秸秆饲料化

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指利用青贮、微贮、揉丝化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或对秸秆进行密封储藏,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制成饲料,饲喂牛、马、羊等大牲畜,并将其粪便还田,即过腹还田。

二、秸秆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一)农民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缺乏秸秆经济意识,没有从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处理问题;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以及利用新途径等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较少,秸秆综合利用的配套机械设施不完善,秸秆利用带来的效益较低,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发展难度大

近年,国家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仅依靠地方政府补贴扶持,资金量还远远不足,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发展。

(三)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阻力大

一是秸秆还田影响下茬农作物播种。农作物种植大都是一年两熟,小麦收获后,马上就种夏播作物(玉米、大豆),短时间内,大量秸秆在田间无法处理,小麦高留茬及收割的麦秸堆放地里,严重影响秋收作物的播种。二是秸秆还田当季不能见效。秸秆直接还田后在土壤中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的周期较长,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源,且一年只能还田一次。三是秸秆还田成本因素制约。小麦秸秆还田每667 m2需增加成本30 元,玉米秸秆还田每667 m2需增加成本35 元。同时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投入,特别是“三夏”,若投入机械不足,很难满足农时要求。四是还田秸秆数量、土壤水分、秸秆被粉碎的程度等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由于耕翻较浅,秸秆腐熟不好,导致土填不实,麦苗出现黄苗、死苗现象。

三、秸秆利用的制约因素

(一)秸秆利用成本较高,农民积极性不高

目前,秸秆还田的转化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利用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农村缺乏秸秆经济意识,没有从产业化的高度出发,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长远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利用新途径等方面的认识不到位。农民认为秸秆的利用价值较低,带来的收益甚微。另外,农村劳动力短缺,秸秆收集运输成本较高,秸秆收购价偏低,加上收获季节时间紧、农活多等也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总之,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或其他秸秆利用方式,增加了作业量,提高了成本而且配套机械设施并不完善,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二)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尚不成熟

秸秆还田相关配套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发力度不足,缺乏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的还田、打捆机具;秸秆固化与炭化生产设备配套率低、耗能高;秸秆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不高。一方面,无法提供成熟的、技术经济性可行的大规模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技术集成组合不够。成型的秸秆加工企业不多,秸秆回收、深加工利用率所占比重过低,企业为保证经济效益,选择在半径较小范围内收集秸秆,从而导致边远地区秸秆利用途径不多,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农民对综合利用方法掌握较少,缺少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编织以及固化等投资少、易掌握、见效快的技术发展秸秆副业。

(三)秸秆综合利用成本过高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实现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须配置大功率农业机械,并增加作业量。据测算,增加一次秸秆还田作业,每667 m2成本增加35 元,秸秆在腐熟过程中还产生甲烷等气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需施加氮肥予以中和。此外,出售秸秆劳动量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费时费力把秸秆收集后等待出售,再加上近年油料、人工、场地费用上涨过快,运输成本过高,秸秆收购商数量锐减,把秸秆收集出售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

(四)综合利用奖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虽有一些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但覆盖面不宽,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需针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和技术措施。对于焚烧秸秆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对积极实施秸秆还田或其他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农户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大成功方案的推广力度。另外,还应坚持因地制宜,设置专项资金来建立试验基地,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推广项目、技术和设备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秸秆通过机械粉碎深耕还田、生产有机肥、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可直接、间接增加企业、农户的收入。利用生产有机肥扩大经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秸秆还田可帮助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收入;秸秆青贮饲料营养丰富,增强适口性,间接增加养殖企业的收入。

(二)社会效益

通过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对企业、农户等进行补贴,将不再有大量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乡村街道,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秸秆堆沤产生的难闻气味,改善环境卫生,使乡村容貌更加干净整洁,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使冬季采暖成本降低,提升农村冬季取暖水平,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改善农业过量秸秆还田带来的弊端。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转变秸秆利用方式和养殖业生产方式,促进县域内养殖业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牛羊肉,丰富城乡菜篮子。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避免秸秆焚烧,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通过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内微生物多元化,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在土壤、水、气、热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还田秸秆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酶活性。一般每667 m2秸秆还田数量为200 kg,可相当于50 kg 磷酸二铵的肥效。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使用化学肥料、缺乏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的负面影响,又解决了秸秆过剩问题,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实现了良性循环。

利用秸秆还田、秸秆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可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数量,减少污染排放,进而减少对点源、面源和食品源的污染。有机肥和有机生态复合肥的开发生产,对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减少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农作物秸秆被粉碎,作为有机肥辅料和饲料,可以减少秸秆焚烧的概率,防止和减少对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饲料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粤海饲料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