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2021-11-28 23:22伏云辉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教育

伏云辉

(云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昆明 650500)

1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

1.1 内涵

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内涵最早的表述是:所谓趋同化管理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趋向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1]。然而在实践中,大家逐渐认识到虽然趋同化管理要求在“同中有异”的原则下实现“去异求同”的目标[2]。但是由于中外学生文化的差异以及留学生来源国的多元化,所以趋同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必须等同化管理。高校在趋同化管理过程中既要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也要看到来华留学生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要实现留学生管理趋同化目标,就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尽早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认同中国文化,尽快适应和融入中国校园和社会。

1.2 作用

1.2.1 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部分高校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进而引发外事纠纷,有时在留学生的培养上存在降低标准和放松要求的特殊处理情况。在新形势下,严格按照《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对留学生的教育实施趋同化管理,规范教学标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留学生学位论文按照中国学生的要求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工作,对规范来华留学生学习行为,纠正有些留学生散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2.2 加强对留学生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目前,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有两个误区,一个是享受超国民待遇,另一个是留学生处于高校管理服务的真空地带。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容易引起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的错误认知或是引发中外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高校在留学生日常事务中推行趋同化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开上述两种误区,另一方面,参照中国学生对留学生开展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依法依规预防和惩处来华留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1.2.3 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及中外文化交流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住一样的宿舍、吃一样的食堂、用一样的教室,遵守相同的学习和生活纪律,虽然在最初阶段会因文化差异出现一些矛盾和不适应,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可以使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适应中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可以使留学生加强同中国学生的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扩大留学生与中国社会的接触,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直接、更有效的感触和理解,提升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认同感,让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留学生入学时汉语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实施趋同化管理难度大

留学生占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个别高校为了完成所谓的“国际化”考核指标,盲目追求扩大留学生规模,设置了各种奖助学金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本校就读。在招收留学生时降低条件,导致有些留学生表面上是以优秀“奖学金生”身份进校的,其实综合素质不太理想。此外,由于目前全国没有招收留学生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流程,大部分留学生都是申请入学,这样就出现招收的留学生汉语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完成同中国学生一样的严格的教学标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2.2 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趋同化管理难以做到完全的“去异求同”

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去异求同”,但是,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遇到更多的是“异多同少”的情况。另一方面,教育引导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融入中国校园和社会需要时间和过程,推动过速会出现来华留学生因为文化差异引起不适应的状况。因此,高校在当前留学生群体中“异多同少”的情况下,应该暂时做到“求同存异”。如在留学生饮食、住宿趋同化管理服务方面,可以安排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吃同住,同时要考虑到来华留学生的特殊生活习惯,在留学生宿舍配备坐便器,在学生食堂为有特殊饮食需求的留学生设立专门的厨房。

2.3 国内学生相关管理服务体系无法满足留学生管理的需要

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趋势要求高校要把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纳入学校统一规范管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留学生工作是由国际处或者国际学院单独进行管理,校内的管理机构如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缺乏管理服务留学生的人员条件和管理办法,各部门之间围绕留学生教育的职能权责关系也不明确。这种管理模式并不利于来华留学生同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例如,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有些高校更多关注的是留学生的学习和安全,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部分来华留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纪律观念,晚归、酗酒、打架等违规违纪事件,给社会和校园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3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3.1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3.1.1 严把留学生招生“入口关”,通过入学考试对留学生进行分级管理

严把留学生招生入口关,保证留学生生源质量,从而使留学生入学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趋同化管理。一是制定翔实的奖学金招生政策,从年龄、学历、身体条件到语言水平等方面设置详细的入学标准,在留学生的招生过程中还要协同专业培养学院对学生学术背景及发展潜力进行审核,力争在源头把好留学生生源质量关。二是制定完善的留学生奖学金考核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考核结果进行奖学金评定,对违纪学生采取取消奖学金或者降等处理方式,敦促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真正发挥奖学金的促学作用。三是在留学生入学时就组织学生进行汉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入学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班,不同语言和专业基础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避免出现因语言或专业基础太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无法毕业的情况。

3.1.2 强化制度管理育人,将“三全育人”融入留学生教育管理

自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各高校一直在探索留学生管理服务的最佳方式。最初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将留学生放在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和培养。随着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某些高校出台了《留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将留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要求各培养单位、各部门结合职能,承担涉及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事务。为了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高校还可以成立留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从学校层面建立来华留学生风险监测评估和防范干预机制,实现制度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育人。

3.1.3 重视思想教育,参照中国学生模式为留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认同感

实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教育秩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是学校以新生入学教育为抓手,组织各职能部门就留学生的签证、教学、奖学金管理、日常管理等规章制度向学生进行解读,邀请专业人士为留学生做涉外安全讲座、消防安全和防盗防骗知识讲座,加强留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帮助留学生尽快了解中国国情,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二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抓手,通过主题班会、参观校园、走进课堂等实践活动,增进留学生对学校、学院和专业的了解,引导留学生树立尊师爱校情怀。三是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开设“中国概况”和“汉语类”课程,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渗入思想教育内容,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留学生在思想上对中国各方面产生认同,培养留学生知华、爱华、友华的情感。

3.1.4 以生为本,多渠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来华留学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新的难题,有的留学生入学前就有心理疾病,有的留学生是入学以后因环境适应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等引发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应像对待中国学生一样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关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适当采取灵活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难[3]。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中心的专家资源和设备设施为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以心理健康素质项目为依托,针对留学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三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和文体活动,如东南亚文化交流节、小语种角、体育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为留学生营造学习生活氛围,帮助留学生尽快融入集体,避免因文化碰撞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

3.2 针对来华留学生实施趋同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3.2.1 围绕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统一的留学生培养标准

实施趋同化管理,也要从人才的需求上定义。例如,云南面向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定位,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培养有用人才。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及制定培养方案,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校学习。另外,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留学生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还必须有相应的语言能力,可以与留学生无障碍沟通交流,更好地推动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趋同化发展。

3.2.2 注意尊重文化差异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要达到实效,就必须以尊重文化差异为基础,力求制定的教育管理政策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又能达到趋同化管理的效果。高校在开展留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制定留学生教育管理规章时必须以尊重文化差异为基础,参照中国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适合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让来华留学生能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身心愉悦地在华完成学习[3-4]。

3.2.3 提供场地和人员保障

高校实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必须投入必要的场地和人力物力,这样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需要为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相同的教育管理服务场地设施。例如,在招生处设置留学生招生相关科室;在教务处设置留学生教务办公室;在学生工作处设置留学生事务管理科;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设置留学生心理咨询室;在学校图书馆为留学生设立专门的图书借阅窗口等。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专业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服务。

猜你喜欢
留学生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