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1-28 23:23王芳赵璇刘书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劳动习惯

王芳 赵璇 刘书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1

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劳动力要素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它在各生产力要素中占据着重要的支配地位。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劳动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劳动力构成,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容忽视!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职业院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方面提出了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精神专题教育。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将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开展途径。

本研究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从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取两门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与三门实习实训课程,进行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研究,建立起理论、实践两平台,“学习、思考”“习惯、践行”两阶段,思想、行为双培育的课程教学模式。

■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

(一)劳动教育元素梳理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表现为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与劳动实践锻炼三大任务领域[1]。劳动思想教育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责任等;劳动技能培育主要为高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劳动实践锻炼主要指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增加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即为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本研究中对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仅限于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实践锻炼领域。

通过进一步细化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实践锻炼的核心任务,将劳动教育的元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思想认识方面、情感态度方面和劳动习惯方面。思想认识方面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情感态度方面要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同时要要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梳理与劳动教育契合点研究

1.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梳理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共设置25 门专业课程,本研究选取其中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实务》和3 门实践课程模拟药房经营管理实训、ERP 企业模拟运营、专业实习作为研究对象,梳理课程内容。

通过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梳理,寻找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梳理与内容挖掘,两门核心专业理论课程,共挖掘出出20 个契合点,如在药品批发企业人员从业禁止的规定知识点下,通过讲解制售假劣药及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行政许可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担任医药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进一步引申,劳动光荣,投机取巧可耻,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又如在药品批发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求及各部门岗位职责知识点下,在讲解组织机构设置要求及部门和岗位设置要求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岗位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贡献及其重要性,从中培养学生树立劳动不分贵贱,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光荣的、美丽的,要尊重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我们健康的守护人的劳动思想!

基于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对三门实践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考核改革。课程设计上,增设劳动思想感悟和劳动反思环节。课程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劳动纪律、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如在专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服从实习单位安排,在实习前期,指导教师重点督促学生遵守岗位劳动纪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习后期指导教师重点考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纪律、劳动习惯的内化与外显程度。在实习报告内容上增加实习期间的劳动体悟与收获,在实习表现鉴定中,增加岗位师傅对实习生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的评价,以此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专业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元素的耦合方式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梳理和与劳动教育契合点的挖掘是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劳动教育与理论课程的耦合: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总结出三种理论教学与劳动教育元素的耦合方式。第一,做好现有专业知识点的引申。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往往注重从专业知识角度来阐述。要同时做好劳动教育,就需要专业教师能够做好专业知识点的劳动教育引申。第二,利用案例的多角度剖析。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案例是以辅助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存在的。专业教师不妨再从劳动教育的角度进行剖析,借机进行劳动教育。第三,做好教师的师范引领。教师是劳动教育过程中灵活、富有创造性的重要元素。师者,行为世范,教师本身就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从自身做起,通过点滴言行做劳动教育的传播者。

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的耦合:在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实践中,主要总结出三种融合方式。第一,实践课程中,时时强调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思想、劳动认识与情感的再内化过程。第二,不断督促遵守劳动纪律,在劳动中勤俭、奋斗、创新、奉献。这是劳动精神的被迫外显过程。第三,注重劳动教育效果考核。在实践课程考核过程中,增加对劳动精神、劳动情感、劳动习惯的考核。这是劳动精神劳动习惯的主动外显过程。

■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

通过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与实践,建立起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两平台,“内化”“外显”两阶段,思想、行为双培育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两平台

“两平台”即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平台和专业实践课程平台。理论课程教学平台侧重于劳动思想教育。将劳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和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多种融合方式融入日常的理论教学中,在理论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劳动光荣、劳动美丽,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深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只有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则侧重于劳动习惯、劳动纪律和劳动精神的养成和历练。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劳动纪律、劳动习惯的规范,不断强化这种要求,让学生从被动服从、被动遵守,向主动行动、自主践行转变,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两阶段

“两阶段”即劳动思想内化和劳动行为外显两个阶段。劳动教育是对人从内而外进行系统改造的过程。劳动思想内化即通过眼看、耳闻树立正确高尚的劳动思想;劳动行为外显即将内化的劳动思想在具体劳动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动纪律的遵守、规范的劳动习惯等。劳动行为外显,又可分为被动的行为外显和主动的行为外显两个过程,被动的行为外显不是必经步骤。劳动思想内化教育后,可直接转化为主动行为外显,也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被动行为外显再转化为主动行为外显。

劳动思想内化阶段即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是劳动思想的学习、思考、认同阶段,劳动行为外显阶段即专业实践课程实施过程,是劳动纪律、劳动精神的习惯养成、践行、历练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双目标

通过与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劳动教育实现了思想和行为双培育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而且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下一步研究展望

(一)进一步扩大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课程范围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能在单一的某一门课程里得到全面的目标达成。后续的劳动教育需要与更多的专业课程融合,做到课课有渗透,处处有践行。

(二)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形式

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是简单机械地搬套在一起,而应该与专业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渗透,学生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接受,不应有明显的为了做劳动教育而生搬硬套的痕迹。

(三)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的素材

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劳动教育渗入,需要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因此,在后续的建设中应当尝试制作更多高质量的教学素材。

(四)加强企业参与,重视工作岗位上的继续教育

企业应逐渐转变角色,不仅作为劳动力的吸收主体,积极拓展学生就业,更应该发挥起劳动力素质培养的重要功能。在工作中重视对劳动纪律、劳动精神的培养和考核,作为学校专业教育的后续补充,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优良劳动素养的新时代劳动者。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劳动习惯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