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技术》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9 07:52邵妍丽任军辉廖云飞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建园经济林西藏

邵妍丽,任军辉,廖云飞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1 课程简介

《经济林栽培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第三学期上半学年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经济林树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进行经济林树木栽培、生产、管理的能力,为今后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在本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考虑到学生建设西藏、服务西藏,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能让在西藏本地就业的高职学生的“一技之长”与西藏本地经济林产业发展相衔接,充分结合本地林业生产发展的特点,同时成为西藏农村“精准脱贫”之后,乡村振兴之路的“人才之源”。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课程目标

要强化课程目标,在传统教学建立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在日常生产中能进行经济林种的识别,能辨别出不同经济林树种在生命周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年周期的变化,能根据不同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经济林木产生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栽培管护措施,完成经济林产品的采收,同时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够对当地常见的经济林树种进行建园、管护及产品采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设置一些与课程相适应的素质目标,如让学生具备思辨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中直接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如在进行经济林栽培分论的介绍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进行分组并收集资料,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林产业的把脉,提出自己的建设设想,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提出建设发展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愿望及今后从事本专业方向的决心。

2.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是要尽可能选择适合西藏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如在经济林树种的分布和种类方面,选择一些西藏本地常见的经济林树种进行举例,适当增加一些富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引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二是在介绍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发面,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认识事物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关研究的方法;三是在介绍经济林建园和管理的内容时,通过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如森林植物、森林环境、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等,后期主要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或创新创业相结合,找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2.3 课程活动方式

在课程活动方式上,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增加一些区内外的经济林种植实训项目,如经济林物候期的观察、树种识别、树木整形修剪、经济林园的管理等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实践技能,通过参观区内的经济林生产基地,了解本地经济林的发展状况,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及本领域的知名校友,向学生更直观的传授一些行业的最新进展,让学校学习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学生今后走上相关就业岗位奠定基础。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相关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技能是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3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所教授内容的乏味与无趣,相关内容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带给他们强烈思想共鸣的内容。

3.1 与我国经济林栽培历史相结合,学会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在介绍经济林与环境及树木繁殖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经济林栽培利用的简史,从原始社会的枣、核桃、松子、枣、等的发现,到农耕社会木本粮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粮,到封建社会越来越多的经济林树种进行栽培利用,除了作为粮食外,还作为药材、香料、工业原料等,如肉桂、辛夷、花椒、油橄榄、油桐等,西藏地区种植经济林的历史悠久,但栽培历史很难确切考证,目前较为确切的是核桃和梨的栽培,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而西藏本地大面积栽培水果是在民主改革之后,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让学生理解目前所采用的经济林的栽培繁殖方式都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来的,在学习及生产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经济林种植的科学方法,结合西藏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实践摸索,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2 与学校的建校历史与背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讲到经济林建园和经济林抚育管理的内容时,结合学校的建校背景,学校所在地原是八一农场的前身,谭冠三和张国华将军率领十八军官兵,进驻拉萨时,遵照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屯垦戎边,寓兵于民”的指示,自行开荒拓垦。在市西郊创建的西藏第一个农场。农场建立后,谭冠三将军考虑到部队士兵在高原地区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的实际问题,决定从内地引进苹果苗进行苹果的种植,尽快解决营养缺乏的问题,谭冠三将军在苹果苗运到后,亲自带领广大官兵种植,在种植地用罐头盒搭建简易帐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成年累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让学生在本校谭冠三将军纪念园中对后期遗留下来的苹果树进行管护,加强在关乎过程中实践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

3.3 与国内外的生产发展现状相结合,培养学生从事本行业的决心

我国经济林的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十分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经济林产品单产较低、品质均一性较差、加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等均处于初级水平;导致我国经济林产业规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兴趣点,看到我区乃至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积极查阅资料、参与相关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找到学习的动力,从而立志从事经济林行业,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4 与经济林园建园的选地过程中要考虑的实际因素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建设美丽西藏的决心

在经济林建园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社会经济条件、经营目的,还要做到适地适树并进行授粉树的配置,在园地选择时要观测地形地势、土壤条件、地下水位等。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等实地参与到经济林建园的过程当中,从设计、论证、选址到最终的建园让学生体会到在此过程中的实际生产需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一线劳动,使学生感受到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同时能够发现西藏在经济林发展的方向,并建立为之服务的信念。

4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4.1 学生课后反馈

课程结束后,学生在最终的课程论文中,写到在本课程中学到的除专业知识外的内容中,较多提到的有“深刻理解到‘四讲四爱’主题教育活动中有关‘爱祖国、爱家乡’的内容”、“奉献”“学习的思维”、“创业的动力”等;在本课程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反馈“学习活动形式多样”、“课程内容与兴趣能有效结合”、“毕业后有从事本专业的想法”等。

4.2 教师教学反思

在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从体系建设到元素融入,应用到了各类方式方法,基本让学生有了对本专业热爱、从事本专业的愿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形式还不够多样、新颖性不足;思政元素挖掘还不够深入;与学校的各项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等。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更要与思政课教师多交流、多学习,建立本校特色的“思政+专业”经济林栽培课程。

猜你喜欢
建园经济林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