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2021-11-29 07:52尹慧珠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小学教师幸福感

尹慧珠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在檀传宝(2002)看来教师幸福是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这种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自由地实现自我职业梦想时产生的,这种感觉是由教师对自我生存状态领悟到的意义的体味构成[1]。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对农村教师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很多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出现了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象。然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只来源于某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1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1 经济收入低,待遇水平不高

教师的日常生活需要客观的物质基础,多数教师将经济收入作为衡量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较高[2]”。

农村小学教师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又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能做兼职的机会很少,所以对多数老师来说,工资是她们唯一的收入。这些仅有的收入不但要满足日常的基本开销,承担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还要应对生病、“礼尚往来”类似的突发事件,教师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从而导致幸福感降低。

1.2 小学教师职业的多重“角色”

农村小学教师除了需要启迪学生思维,解答他们的困惑,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还要扮演“心理调节者”的角色。由于农村可以提供的工作数量有限,很多儿童父母不得不被迫外出打工,供孩子读书或满足家庭的基本开销,从而出现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多数都是由亲戚或爷爷奶奶抚养,因此心理上需要更多的关心,这要求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基本心理常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农村小学教师由于经常不能及时与父母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家校合作受到了阻碍,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而且农村小学教师需要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并想出解决的对策,不断地反思、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1.3 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不高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心理认同程度,是教师从心理接受自己教师职业,能正确认知教师职业特点和规范,对教师职业充满情感、认识它有价值、并能克服遇到的困难,坚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并从中找到乐趣的一种状态[3]。也有学者认为,职业认同是工作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4]。

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的程度不同。职业热爱型的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他们相信自己的职业能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带来巨大的价值,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出身于农村,深知在农村生活的不易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毕业后回家乡工作,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凭借高度的职业热情解决问题。这类教师往往是发自内心热爱教师职业,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普遍偏高。

部分教师选择农村工作的原因是考乡村教师编竞争力小,生活节奏慢,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个职业。而且大城市无论从工资待遇、生活环境都比农村要好,不能去城市工作,总认为比大城市教师要低人一等,所以在城市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相比职业热爱型教师普遍偏低。此外,农村小学教师还会顾虑到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质量,想让孩子去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也会使其幸福感降低。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发展以来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享有较高的赞誉。但很多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在享有这一美誉下,更多的是压力。除了地理位置闭塞、工资待遇不高外,教师每天还需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同事关系融洽的教师,往往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增强自我认同感。家人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幸福感,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使教师更有工作的激情和热情,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1.4 非“教学”工作比重增大

首先,小学教师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是个轻松的工作,面对的是低年龄段的儿童,教授的知识相比初高中相对浅显,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发展变化的,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不同的学生,还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还要面对上级领导的压力,领导最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成绩的进步也是评判老师的重要指标,唯成绩论会给那些其他方面很优秀,主张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老师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后,社会对小学教师过高的期待和要求,使得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工作负担过重。教师需要做好大量的听课评课记录,思想政治报告,写教案,编制试卷,批改试卷、备课等繁杂的工作,很多课余时间被占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空闲时间还要照顾老人孩子,想去放松一下,也由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农村休闲购物不是很便利,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得到合理的释放压力,职业倦怠便会侵蚀教师的内心,幸福感就会降低。

2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

2.1 增加乡村教师收入,提升教师待遇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再次发出重要通知,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做出了具体安排,主要围绕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总体目标。此政策的出台为教师的薪资待遇的落实提供了保障,教师的待遇问题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对提高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收入的提高不仅能改善个体的生活状况,而且可以使个体享受生活的美好。根据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理论,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才能实现高级需要,其中衣食住行都属于基本需要,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只有教师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人激发出工作热情,发掘潜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9月10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折不扣落实现行的补助、奖励和各类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教师的高度关注,为乡村教师待遇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工作环境相对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才培养机会相对较少。国家和政府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给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完善农村教师的保障体系,通过住房补贴、医疗保障、交通补助、子女求学优惠政策等方式减少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教师薪资待遇的提高对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家庭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正确处理多种“角色”的矛盾冲突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现实需要,善于处理多种矛盾冲突,做到有主有辅,有急有缓,统筹兼顾。当今社会,我国提倡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应贯彻这一理念,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可以使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更能得心应手。由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更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家长以定期进行电话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最近表现,引导父母多关心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怀。

国家政府部门也可发展特色农村,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教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多将精力分配给家庭。教师职业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教师劳动比一般劳动都更具有自我实现价值,教师在劳动中可以与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看着学生一点一点地成长进步,也会收获无尽的幸福感,因此除了物质层面,学校或政府也可开展定期的思想职业提升讲座,促使教师实现精神层面的追求,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意志坚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公平、公正”的办学原则,遵守规则,提高农村教师的存在感。

2.3 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农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教育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很多学校开展了定期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心理辅导可以从教师职业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来看,春秋时期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他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在学习中启发诱导,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出了子渊、子贡等优秀弟子,其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教师职业不是立竿见影的,它具有长期性。教师只有心理上认可自己,看到作为一名教师对社会的价值才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

其次,心理辅导也可以教给教师一些简单的心理压力释放方法,比如让农村教师在心理上认同自己,不要过于严苛要求自己,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完美,并进行心理暗示,努力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达到松弛有度。同时也可通过写日记、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学校应积极改善教学条件,营造和谐工作氛围[5]。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放松,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除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外,农村小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查阅心理学书籍、阅读报刊、电子资料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进行自我调节。教师不仅是教授知识,更能与学生一起成长,收获知识。学校也应对新入职的教师提供一些能力提升的训练,学习效率高,能力强的教师能更有信心应对岗位所带来的挑战,积极乐观地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感受到这份工作所带来的的成就感与喜悦,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

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心理上认同这个职业,实现更好层次的精神追求,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乐趣中。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教师也会把这份工作热情传递到家庭成员中,获得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家庭成员也会对教师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认同教师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这种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子女,引导子女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为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相应整个家庭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

政府和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上可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政府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农村小学中的优秀教师,提高小学教师的崇高形象,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优秀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理想信念的教育,特别是学校领导应该做好榜样示范,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对职业的认可和热爱,树立崇高的教育信念,使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认识到教师不仅是辛勤的园丁,更是陪伴学生成长,收获幸福的过程。

2.4 优化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面对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学校可以采用“搭档教学”的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职人员组成一个教研小组,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与能力,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可以采取“师徒制”的方式,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教师带领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青年教师协助经验丰富的教师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帮助处理一些小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公开课听课评课的次数,让小学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并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使学校管理更加民主,改变“唯成绩论”的现状,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进行考核,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积极听取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建议,使教师能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

总而言之,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来完成。农村小学教师作为一群特殊群体,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提升能力,增强心理认同感等方式来减轻在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的压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小学教师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