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

2021-11-29 07:52曹海云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经管农业产业农业

曹海云

(山东省济宁经开区马集镇政府经管站 山东,济宁272400)

1 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局限问题

1.1 生产与经营模式落后

从农业生产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从事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但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形式来看,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与加工为主,开放的市场环境与国际化贸易发展趋势,使得农业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益不断被压缩,生产模式落后,在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模式推广、农产品加工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竞争实力较弱。

1.2 产业链建设不完善,生产与销售环节衔接不畅

从农业产业的结构与发展布局来看,农业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等各环节的衔接存在管理漏洞,部分农业地区基础农作物的生产比重较高,但产品的加工与运输需要的成本高,产业链建设不完善。与此同时,在产品的定位方面,一些农村没有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缺少对应的深加工产业,经济管理思想相对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生产效益,农村地区供应链体系的改革难度相对较大。

1.3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经营模式仍旧以农产品的粗放式生产与加工为主,由于高新农业技术的引进成本较高,且农产品加工产业人工生产的成本低下,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有所不足。除此之外,在农业人才的培训与引进方面,大部分高校人才更趋向于一线、二线城市,偏远地区的人才引进难度较高,同时,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培养体系单一化,阻碍了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进程,农业经管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有待提升。

2 推进农业经济体系优化改革的积极意义

2.1 完善农业产业建设基础,有利于现代技术的推广

现阶段,在新农村深入、广泛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相关农业产业管理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技术引进与推广的重要意义,并发挥自身的宣传引导职能,面向农民群体强化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宣传,为农业技术的有效应用奠定了基础,基于技术创新的农业经济产业也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推动了农业生产从劳动力密集过渡到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阶段。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联合更紧密,为新农村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更广泛的资金渠道。

2.2 优化了经济产业的结构与布局

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产业建设投入与收益的平衡,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农村产业整体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产业发展结构与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管理与产业建设相关部门从长效发展的角度,为区域内农业生产与加工相关产业提供政策上的指导,为农业经济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2.3 推动了现代农业经管体系的建设进程

国际贸易市场的逐步开放与生产技术的创新研发、应用,在为农业生产整体格局改造升级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农业生产模式、经济管理规范制度、生产技术实际应用等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专业的要求。基于新农村地区实际建设形式,在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原则的指导下,地方经济形势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建设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在经管体制现代化建设方面也有着显著作用。

3 新农村全面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综合管理体系的实践路径

3.1 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强化政策引导

为有效降低经济改革对农村生产模式造成的风险影响,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引导、约束与控制的作用,针对地区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缺陷问题,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手段,提升改革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来讲,农业与经管等相关政府单位应逐步加强对农业信息的交互与整合,动态、全面地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各方因素,对生产、销售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经济产业的发展局限性与资源优势,找准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反向推动产业链的有效建设。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严重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对农业经管相关管理规范与发展政策进行调整。如,根据土地流转政策的调整,合理对荒废的农用土地进行整合,为规模化、机械化农业作业的推广提供政策支持。

3.2 科学部署农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农业生产结构

当前,三农政策在长期实行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部分改革成效,为从全面布局、统筹资源的角度合理提升农业产业生产与经营效益,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站在统筹全局的层面,整体布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改革的步伐。针对传统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部分,采用灵活性、科学性的改革手段,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经营模式,转型成多元化的产业经营结构,提升农业经济产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其次,应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优势,深度挖掘农业资源的开发价值,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经管与农业部门应加强与相关企业、政府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注重深加工、技术密集型等企业的引进,贯彻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打造集生产、加工、运输、存储、包装与销售为一体的集成化产业链经营模式。

3.3 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提升农村机械化水平

在建设农村经济产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提升农业整体生产效益的关键所在。在技术引进、推广方面,首先,农业生产相关单位应明确农业产业机械化、自动化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农业生产设备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地方农业具体发展需求,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重点提高对技术创新方面的关注度;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深加工设备,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的设备应用模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特征,推进构建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特色农机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第三,在全面深化农业产业改革的过程中,管理部门还应根据建设资源的配置形式,加强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提高对农田水利、农用机械、道路、防护工程、输配电设备、通讯网络等方面的整体财政建设投入。

3.4 积极引进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建设信息化经管平台

为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一方面,应融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优化经管体系。如,可以在农村地区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远程通讯等技术,构建覆盖经管活动全过程的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收集各项经济产业的经营形式、市场风险、环境影响要素与相关政策等信息,把握农产品的市场变动情况,为农业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在农业经管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训,优化农村地区人才招聘、引进制度,组建起兼具经管能力、法律意识与信息素养的工作团队。

4 结语

新时期,在新农村全面建设战略大力实行的背景下,基于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站在长效发展、可持续建设的角度,对农村相关经济产业进行统筹规划,既是夯实新农村综合建设基础的重要方式,也是优化农业产业配置结构、落实现代化农业生产目标的有效路径。相关部门应根据经济政策的指导,从技术创新、产业优化、管理创新的层面出发,有序、高效地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猜你喜欢
经管农业产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检察日报社2017年度“十佳采编明星”、“经管服务明星”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