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设计的里下河湿地观光景观规划

2021-11-29 07:52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里下河景观规划观光

陈 蓉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7)

湿地观光景观规划是对自然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阶段,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有更大的责任。江苏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其湿地观光景观的开发与建设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协调统筹规划,体现安全、环保、舒适、节约、和谐的绿色设计理念,与景观规划的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要素和湿地雨洪调蓄等方面紧密结合。

1 湿地观光景观绿色设计的内涵

湿地观光景观是以湿地资源为特色的一种旅游观光景观类型,以自然湿地为载体,以人们休闲游憩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出集生态保护和游憩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游览空间,独特的湿地动植物景观以及随之带来的游览体验都是湿地观光景观的优势[1]。绿色设计理念体现在湿地观光景观规划中,即正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打破了传统高耗能景观设计的手法。将“尊重、恢复、保护”的湿地理念渗透进景观的规划阶段,在后续营建和使用过程中,减少人工建设对自然湿地资源的干预,以期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良好效果,从而促进里下河地区湿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 里下河湿地观光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结合建设条件、旅游需求、自然环境、地区发展等情况,里下河地区湿地观光景观的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促进地区旅游发展、保护湿地环境为目标,绿色设计有效融入规划的各个阶段,确定湿地观光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2.1 低干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湿地作为地球不可再生的生态遗产,同时也是当前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鲜明的存在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挥里下河湿地生态资源优势,最大程度降低湿地景观中的人为干预因素,需关注相关的影响因子,重视保护湿地原生态环境,坚持“充分利用、合理规划”,通过生态保护以保障湿地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减少围网养殖、围湖造田,景观格局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尽量选择本土树种和观赏植物,保证湿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2-3]。

2.2 低消耗,积极采用循环再生

基于绿色理念选择低消耗材料是需要重视的先决条件,应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后期材料的更换和修补。将各种可回收材料重新加工再次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保护生态和营造景观的同时又降低了经济成本,实现低消耗的目标。目前里下河地区水生植物100多种,湿生植物60多种,利用这些乡土植物的“碳汇”功能完善湿地生态环境自身的碳循环,本身就符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出于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物质循环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湿地中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还有水能和湿地潮沙能,其开发再利用的过程也可以作为特色观光景点,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2.3 低排放,坚持可持续发展

景观建筑及小品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优先选择环保和零污染类型,减少建筑空调的使用,废水、垃圾等尽可能降低污染排放,人为干扰控制在湿地承载能力范围内,优化景观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里下河地区雨水充足,重视湿地水资源的利用与设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才能科学地规划景观,使湿地生态得以有效保护。

3 里下河湿地观光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对里下河湿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前,结合观光需要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对湿地目前生态指标作出评估及开发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有充分认识,并在规划中增强对绿色设计的重视,尽可能降低对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 生态环境规划

湿地景观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周边环境的人为干预控制在最小,以达到生态保护与观光游憩同步发展的目的。

水质净化:采取相应的水质净化措施,防治面源和点源的污染;丰富湿地动植物的多样性,构建完整的水下食物链,充分发挥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水系关键位置设阻水阀用以保护湿地内部水体,对外界污水进行一定截流,而内部水量的补给就以雨水、地表径流或周围未污染的湖水为主。土壤改良:去除现状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水泥硬质铺装,处理现状残留的旅游生活垃圾,处理油污对湿地沿岸的土壤造成的污染,处理周边工业用地残留的轻度重金属污染。生态驳岸:采用斜坡绿化,实行灌木和地被相结合固堤护坡,在临水栈桥或亲水平台旁种植各种水生、湿生植物,打造人工景观的自然野趣之美,形成水际植物群落的同时,各类湿地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得以栖息繁衍。旅游污染:湿地观光景区内采用环保交通工具电瓶车或电瓶船,坚决取缔噪声及污染严重的柴油机船;严格控制餐饮业规模及数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管控油烟、废水的达标排放。生物多样性:营造完善的水生动植物体系,完成水体自身新陈代谢,使物质与能量在其中循环传递[4]。在里下河已有的动植物群落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重建为人们提供野趣盎然的休闲游憩湿地景观。

3.2 空间布局规划

景观空间布局要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指导,将湿地景观资源与空间可达性充分结合起来。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前期空间布局精准分析,有利于精确定位景观分区的方位,使设计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对具有良好景观资源核心区及易于到达的景观节点需要精心规划设计,而对可达性低的边缘区域则注重恢复保护湿地生态,不作重点设计处理。具有科学参考依据的景观空间布局设计,可以避免美景因空间可达性低而无人问津,景观焦点则充分展示优美的湿地景观,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及游览的舒适度。

3.3 功能分区规划

对湿地观光景观的功能分区要明确,避免分区不清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和管理。结合里下河湿地观光景观的实际情况及目标定位综合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大致可将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协调景区内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的各项功能,局部区域重点打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部功能区的生态作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绿色设计渗透到不同的功能区以最大程度保护湿地资源,以此对湿地景观的整体布局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及对其进行保护。

3.4 景观要素规划

景观水体需全面疏浚,扩大水域范围,全力营构湿地水域“乡野、质朴、宁静”的景观氛围,充分展现地方特色景观;人工建筑强调节约减排的重要性,在适当区域将建筑设计成半地下空间,或者建筑外墙适当配置垂直绿化,积极采用绿色生态材料;地面铺装尽量减少钢筋、水泥、砖等灰色设施工程,有效利用地块原状土进行土石方平衡,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场地设置透水性沥青或渗水砖;植物科学配置以避免植物种间竞争影响整个植物群落的固碳效果,多采用乡土树种,少量适当引种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景观小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太阳能或风能供电,利用计算机控制照明系统智能调节照明亮度,采用自然材料、循环材料、新型绿色能源材料。

3.5 雨洪调蓄规划

针对里下河地区湿地面积日益缩减的危机,需对区域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湿地植物为主的绿地区域可修建排水明沟,结合雨水的集流方向决定硬质铺装的地形坡度、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增强其渗透能力,收集导排雨水。湿生、水生植物及水位的高差变化能够对地表径流和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水文控制。另外,增强土壤的多层渗透能力,使收集的雨水过滤、净化后再排入湿地水系中。景观建筑设计也应考虑雨水的收集与导排,除了建筑屋面的雨水集流,可在大型建筑旁设置蓄水池和排水渠用于雨水蓄存。

4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横置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秉着实现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遵循“低干预、低消耗、低排放”的规划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采用循环再生的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要素、雨洪调蓄等方面充分运用绿色设计,最终力求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人们观光游憩需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实现里下河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永远保持绿色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里下河景观规划观光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景观规划设计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