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有机产品认证

2021-11-29 14:04叶可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品认证有机生产

叶可辉, 王 瑛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杨凌 712100)

有机生产指遵照特定的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保持生产体系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有机生产即有机农业。有机农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出发点来自于中国传统农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出口转内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有机农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并列,成为“五位一体”战略总体布局的一部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斗士,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2]。但有机农业曾被诟病为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不切合实地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认为有机农业不可实现、不可推广的情况仍然存在,应运而生的是有机产品的社会公信力降低,有机产品市场混乱,本文将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论述有机农业的形成、发展。对有机产品生产、认证进行解说和探讨。

1 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出发点来自中国的传统农业,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的局长King到中国、日本进行农业调研,目的是解决美国石油农业带给美国农业生产的灾害和困惑,于1911年著成《四千年的农民》一书,开创了有机农业的新思维[3,4]。该书明确说明美洲大陆在被发现后的200年,黑土地变得贫瘠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重点描述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农业生态文明,轮作、套种,绿肥、秸秆、草木灰还田,圈肥、人粪尿腐熟利用及河泥、墙土等的肥田,描述了一个循环农业的原生态模式。作者本人虽上世纪70年代生,但也见过这样的农业生产过程,生活垃圾基本都是倒入猪圈,菜叶、菜根都是猪的食物,包括洗锅水都要用于给猪拌食,村子里到处是堆制的圈肥,几乎没有垃圾堆。作者本人亦认同城市粪便进入下水道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之说,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更多来源于此。著于1500年前的《齐民要术》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中国人很早就关注到了土地保护。《四千年的农夫》对英国的霍华德爵士影响很大,他在《农业圣典》中进一步提出了土壤健康、动植物健康影响人的健康,成为现代有机农业奠基人,明确了生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6]。还有一种说法是有机农业是对应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而产生的一种生态和环境保护理念,这也符合矛盾论的基本原理,在化肥(碳酸氢铵)初始进入农业系统的时候,农民将肥料谐音为‘白撂’,因为其为白色且亩投入很少,不认为其会有多少作用,同时,当人们看见肥料撒在蚯蚓身上时蚯蚓就会表皮破裂、射出白色的血液时,人们对其也产生了恐惧,人们自发地保护着‘自留地’里的产品,以保证自身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先进国家因石油农业造成的农产品产品过剩,对本国的财政支出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于是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7]。并进一步挖掘有机产品的优点:安全、营养、健康,从而将有机农业导向大众消费需求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进一步推动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中国有机农业的思潮,加之中国也步入了石油农业危害的后尘,生态环境问题突显、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以马世俊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提出在中国发展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不同规模的示范研究,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和实践基础[8,9]。中国的第一个有机产品认证是1990年荷兰有机认证机构对浙江省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进行的认证[10,11]。显然,中国的有机生产最初是为了出口创汇,为了换取更多的外汇,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得天独厚的有机生产环境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吸引。1994年国家环保局批准成立‘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开始了中国自己的有机农业研究、宣传、培训和推广活动[10]。

中国传统农业被定义为传统有机农业。王在德认为中国传统有机农业形成于公元前771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这是去除了原始生态农业期和耜耕农业期,虽然野生采集完全可以被认证为有机产品[12]。所以有机农业在中国有着3 000-4 000年的历史,有机农业在中国发展不存在任何技术性问题。

2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与思考

2020年国家认监委‘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度共颁发有机产认证书21 746张,企业数13831家,认证面积232.8公顷,2015年至2019年,年间平均增长证书数13.76%;2019年我国有机产品估算销售额678.21亿元,较2018年增加46.74亿元。2019年我国按照国外标准颁发证书2 463张,其中欧盟1 210张,美国969张[13]。按照国家《有机产品管理办法》规定,没有同我国签订互认协议的国家,以其国标准认证的产品不能在国内按有机产品销售,无论其产品是境外生产的或是国内生产的,除非其同时按中国有机产品标准进行了认证。我国有机农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积累期后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快速发展导致的瓶颈效应也更为明显,其表现如下:

2.1 有机农业国家层面布局不清晰

国家没有将有机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进行规划而是作为产品进行管理。中国有机农业从兴起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始终是通过产品认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张慧娜《美国有机生产及投入物管理研究》一文中指出:应制定中国有机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顶层规划和设计推动中国有机产业平稳快速发展[14]。有机农业是一种农业模式,需要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经营,才能表现出其生态效应,同时减少设置隔离区缓冲带的花费、减少周边地块使用化肥农药等禁用物质污染的可能,保证有机生产的完整性。只有通过顶层设计才能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的大生产。但我国的有机生产一直处于企业自我规划状态,企业自找地、自己寻找合适的自然屏障,否则就需要人为的设置缓冲区。土地的物理隔离勉强可行、灌溉网络独立难度大,特别是连片的稻田,只能在水源上游做有机农业,而空气中的污染对单片土地来说几乎很难实现有效隔离。以陕西洋县的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县来说:2019年全县共认证有机生产企业29家,认证面积0.94万hm2,产值10.68亿元[15]。但仍然是企业行为,无法实现连片生产,在人力财力上造成很大浪费,而且不利于保障有机生产的完整性。这和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有关,但如果能从制度上进行全面的规划,通过制度、资金扶持、土地银行等手段进行大面积规划生产,有机农业的生产优势则能够更好地显现。

2.2 有机农业集成技术研发欠缺

有机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它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机械化、生物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具有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高生产率等现代农业特征。但有机农业在我国缺乏应有的技术研发,大量的技术来自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和适于有机投入品的研发产品说明,属于拼凑和嫁接,是一种十足的拿来主义。这能满足有机生产的符合性要求,但适宜性差。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有机农业相关的文章多集中认证技术的研究,系统性的生产技术研究文章极少,更不必说相关的育种,笔者唯一检索到的一篇文章是‘崇明岛有机栽培菠菜的品种筛选及品质分析’[16]。相对于常规农业的系统性的育种、栽培研究真可谓凤毛麟角。陈立耀认为:有机农业是按照化学农业的思维进行生产,只是在相关技术上进行替代,化肥换成有机肥、化学农药换成生物农药[17]。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发映出有机农业立项研究少,国家投资少,主要靠企业研发,而中国的现状大部分是真正的农业企业没能力投资研发,转型投资农业的企业没研发思想,甚至有些人就认为农业不需要研发。张红等认为:应借鉴美国经验,强化农业部作为有机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18];张慧娜等还指出:国外发达国家的有机生产主要监管部门都是农业部,兼涉其他部门,中国的有机生产主管机构则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的有机生产管理机构应该落脚到以农业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管理上来[19]。事实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只对有机产品认证进行管理,其研究方向是认证的技术和方法,有机农业的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空白。有机农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的确应该由农业农村部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解决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集成问题。

2.3 有机农业投入品目录欠明确

有机农业是一种限定性概念,指出了不使用所有禁用物质的农业就是有机农业,符合的投入品使用是有机农业的充分必要条件。投入品是有机农业的决定因素。国家有机农业标准GB/T 19630在附录中也列出了投入品的名目,但名称多为原料级或概念性产品,在如今高度发达的商品化专业化的时代,原料目录显然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生产企业自己用原料堆肥,需要原料、场地、人工、设备、技术等,投入产出比率低,各自为战还会造成进一步的环境污染。而以农业部标准NY-884(生物有机肥料)、NY-525(有机肥料)生产的商品性有机肥大多数都不能用于有机生产,原因是原料来源无法说清楚或者原料被禁用物质污染,甚至可能添加了禁用的微量元素。对于矿物肥料比如:磷矿粉、钾矿粉,要求是未经化学方法处理。商品市场很难购买到这类产品。概念性产品如苦参碱,有水剂有乳剂,乳剂中必然含有其他化学合成物质,但从概念看是可用的。投入物管理是美国有机生产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美国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物质信息有两个来源即国家物质清单(National List)和OMRI产品目录,ONRI产品目录包括了3 000多个,且明确了商品名[13、17],而在我国目录中只有79类物质清单,可供有机生产者直接参考的可投入物列表尚属空白,且解读不明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31条规定:生产活动中使用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禁用物质或者受到禁用物质污染的或者被检出禁用物质的都将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0]。这就让生产者陷入不知道哪个可以用、用错了就被处罚的两难境际。如果能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对有机农业投入物进行评估,权威机构定期发布名录,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评估的风险,有力地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保障有机生产的可靠性。

3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和销售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1]。有机产品是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且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认证属于两个过程,其交集在有机产品。

3.1 有机产品认证程序

有机产品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企业根据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要求提交材料,认证机构依据《有机产品》(GB/T 19630)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对企业资质文件、土地使用权、产品所有权、生产、收获等过程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检查。生产过程满足《有机产品》标准要求的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产品可以使用国家有机产品标志。

3.2 有机产品的识别

企业在购买有机产品原料时,首先要查看销售方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证书上标明了产品名称、数量,同时要求销售方提供认证机构开具的销售证,销售证的开出有认证机构及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的双重管理。假如销售方认证数量100 t,第一次开出了50 t,系统会自动扣除已销售部分,之后最多可再开出50 t,这样就保证了其数量的可控及可追溯;对于普通消费者,主要查看产品上的有机标识,标识必须有3个信息: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的名称或标志及17位数的有机产品编码,三者缺一不可。

3.3 有机产品的安全与营养

有机产品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级别最高的产品,它禁止采用化学合成化肥、化学农药、化学合成的激素以及转基因物质,从源头上控制了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产品的可能,而不像其它生产过程,允许使用或有条件允许使用,只要求在作物采收前降解至安全线以下即符合要求。有机产品化学农药零残留,不存在产品上使用化学激素,如猕猴桃使用膨大剂生产大型果、黄瓜使用激素形成顶花带刺的情况有机上是禁止的。杨合法等研究发现:有机、无公害及常规生产模式下黄瓜、番茄的主要病虫害表现为常规模式>无公害模式>有机模式,有机生产模式中的物理方法、生物技术及传统农业技术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保证了有机产品的安全[20~21]有机产品也一直被寄予厚望,解决人们所说的瓜不甜果不香的问题。解永利等研究发现:有机生产模式在提高蔬菜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生产模式[22~23];李刚等研究发现:有机茶的儿茶素指数平均值为744.98,常规茶平均值617.29,反映出有机茶持嫩性和品质好于常规茶[24]。宋世威等研究认为有机和常规生产系统中甜瓜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糖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有机生产提高了甜瓜果肉Vc含量,降低了氨基酸和硝酸盐的含量[25];另一篇文章研究了甜瓜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常规和有机之间无显著差异。有研究报道有机肥处理能提高番茄果实含糖量但未提高黄瓜的含糖量[26]。郭鹏飞等研究发现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糖、可溶性糖、花色苷、总酚含量和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7~28]。笔者认为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和品种有关外,可能也因有机肥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物,其所含成分差异较大有关。但多数研究认为有机生产产品显著降低了硝酸盐的含量,提高了Vc含量。Hajslovakia,s等认为可将低硝酸盐和高Vc和绿原酸含量作为区分有机和常规马铃薯的标志[29~30]。硝酸盐是致癌物质,这可以解释有机产品具有防癌效果的原因。

4 结论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相比较最大的益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物质投入,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有机肥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土壤的中的生物量(微生物、蚯蚓、昆虫等);除草剂的禁止使用,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了物种灭绝的风险,减少化学物质投入也间接地降低了温室效应,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机农业的生态、健康、环保意义明显。有机产品是有机农业的产物,是在有机农业生产基础上经认证确认的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的产品,具有安全营养的特点。应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生产企业,从政策扶持,生产奖励,税收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产品认证有机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阿宽的生产小组
快递包装有了绿色产品认证
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实施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小议我国铁路产品认证新策略
市场监管总局 应急管理部取消部分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