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绿色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2021-11-29 14:07蒲忠越周兴健
新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维菌素苯甲酸菊酯

蒲忠越,周兴健

(宁强县胡家坝镇农综站,陕西 汉中 724404)

草地贪夜蛾是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害虫,最早起源于美洲地区,后来在亚洲和非洲等地区陆续出现。我国云南和东北地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草地贪夜蛾的危害较大。

1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此害虫以玉米、水稻、甘蔗等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食物,对温度环境较敏感,适应温热性气候,因此冬天无法在北方过冬。对北方小麦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生长后期,对玉米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大喇叭口期。如果禾本科植物不能完全满足草地贪夜蛾的食物需求,其还会食用花生及蔬菜。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强,温度在28℃以下每隔一个月繁殖一世代,每一代产卵量多,一次可达到约1500粒卵。幼虫会吐丝,在自然风作用下能够转移;成虫迁移能力强,夜行距离可达到百公里。此外,草地贪夜蛾对糖、醋、酒等物质有明显的趋性。

2 草地贪夜蛾的发展趋势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南方地区已经定殖,同时还面临着境外虫源持续迁入的危险,因此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据农业农村部调查监测结果,我国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呈重发态势,发生危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从发生面积看,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发生面积占比在全国发生总面积的80%以上,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是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过渡区,发生面积占比在全国发生总面积的10%~20%。北方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占比较小,低于1%。预计2021年草地贪夜蛾在南方等地区仍旧呈重发态势,是需要重点防控的农业病虫害。

3 草地贪夜蛾绿色安全防控技术

首先,采取分区管控的方式。对不同特性的区域进行区域划分,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对虫害周年繁殖区域,加强周年性监测,全面捕杀境外迁入虫源。对迁移过渡区域,降低过境虫源繁殖基础,对成虫和幼虫集中诱杀,妥善清理。对重点防控区域,加强病虫害防控。结合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对幼虫和成虫的动态特征加强监测,在幼虫和成虫出现的时间段加强人为干预性防控。结合草地贪夜蛾动态监测数据信息,制定合理的防控计划,对幼虫和成虫进行集中捕杀清理,尽可能保证农作物产量。草地贪夜蛾有两种类型,即玉米型、水稻型。目前,宁强县水稻型还未发现,玉米型2019年首次迁入,近两年防治过程中未发现越冬证据。

其次,采用合理的化学防治技术。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草地贪夜蛾的应急防治用药种类包括单剂和复配型药剂。其中,单剂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等。复配型药剂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发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并不建议复配使用,最好单独使用;此外,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也不建议复配使用,以免影响杀虫效果。除虫脲、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进行复配使用。在化学农药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注意化学农药种类的轮换使用,避免出现抗药性;二是幼虫处于5龄之后要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可采用生物型药剂,避免农药污染农业环境;三是注意农药施用量控制,避免盲目用药,造成浪费以及农药残留严重。

再次,加强生态治理。采用杀虫灯、性引诱剂、食物引诱剂在成虫发生阶段进行集中捕杀。在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域可采取间作、套作、轮作等方式,种植驱虫功能的植物。优先种植抗虫害的品种,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病程度。保护虫生真菌、病原线虫、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环境,增强控制草地贪夜蛾病害效能。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预处理,采取种衣剂或者药剂拌种的方式,提升农作物抗病害能力。

最后,采取群防群治、统防统治的措施。技术部门与政府共同齐心协力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通过推动群防群治、统防统治,有效地控制远距离大范围扩散传播,受益人众多,受益面广大。

4 结语

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强,危害性大,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手段多管齐下,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草地贪夜蛾防治水平。

猜你喜欢
阿维菌素苯甲酸菊酯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含有苯甲酸的红枣不能吃?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降低菊酯类农残方面的应用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
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构筑的钴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