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21-11-29 15:27葛志林
经营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农业农村

葛志林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400)

乡村振兴要以产业振兴为前提,要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传统的乡村产业正在慢慢退化、逐渐消失,但是更多有特色、有优势的乡村产业正在悄然兴起,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战绩。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如今,单一型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局促,农村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多元化道路,规避同质化倾向。但是对于众多的产业类型而言,该选择怎样的产业在农村进行推广和拓展,需要考虑农村地区环境及资源的特殊性,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如此才能选择有优势、有价值、更有影响力的乡村产业。发展农业需要调整思路,不能采用传统种植业的老方法、老思路,而是要壮大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调整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尝试将休闲文化旅游类的项目融入乡村产业开发和建设过程中。

(一)深入发掘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无论是正在接受教育阶段的广大学生,抑或已经走上社会在城市工作的职场人员,都不能忽视农村产业的发展所具备的教育意义。近年来,很多乡村在历史上与新中国成立、红军长征以及近代革命解放事业具有莫大关联,并由此推出诸多红色教育主题的设计内容,比如游览革命活动旧址等。同时,为了增加其教育意义和历史纪念价值,活动设计者针对项目的设计和开发配备相应的团队,包括教育团队、设计团队及演说团队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深挖乡村资源,开发出不少具有体验和教育意义的务农项目,比如让学生体验农作物采摘过程等。

(二)“互联网+农业”开启乡村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所影响的并非只有大众所熟知的现代化、高科技行业,其与农业之间也可以进行深度融合,促使农业以其为载体、为基础、为导向,实现发展创新,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概括地说,“互联网+”与农村产业之间的整合,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这是目前农村产业创收的重要方式和新兴渠道,其不仅能够让很多乡镇企业、中小品牌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以低成本、低负荷的方式求得发展,而且还能借助网络渠道渠将乡村特色产品、旅游项目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

第二,品牌形象的网络推广。农业品牌发展到最后,必须以品牌取胜,依托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借助网络资源,这些品牌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的营销,辐射更多的群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不断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第三,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大部分地区所生产的农产品属于保鲜类产品,要想确保产品品质除了要研发冷冻或冷藏技术,还要对物流环节进行设计,即思考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把产品直接运输到消费者手上,这一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及农业项目配套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

产业链的拓展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以普通水果种植业为例,其可以衍生出多种项目,如体验水果采摘,水果线上销售及区域贸易,开发果汁、糕点的衍生品,与关联企业合作进行原料直供等。多维度的开发和拓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运作维度和广度,也会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为可观的收益。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时至今日,农业发展单打独斗、自成一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需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产业发展更需要迎合时代要求,要充分意识到乡村产业结构决定了产品的级别,也决定了产业的营收渠道和发展模式。

(一)推进农村产业和旅游文化事业深度融合

推进农村产业和旅游文化事业的深度融合也是近年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选择。其主要表现为基于自有的农村产业优势、地理环境优势、自然风光优势,将产业塑造和包装成旅游资源,打造一定的接待能力和观赏价值。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关桥乡为例,其借助本地丰富的香水梨资源,在2021年以“寻红色印记 游百年梨园”为主题,依托红色历史底蕴,打造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的产业模式,让“关桥梨花小镇”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凸显[1]。大量的游客激发了本地旅游资源和潜在价值,有投入、有产出,间接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收入。

(二)拓展产业维度,塑造产业品牌,

农村产业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衍生成为让广大农村足具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如某地为了和标志性的西瓜产业相配合,打造出与农业相契合“××西瓜节”活动,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美食赛事、文化论坛、摄影活动,采摘体验等,打响品牌,拓展品牌的影响力,也为传统的西瓜销售寻找更多的道路和途径,大幅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收入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奔小康。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偌大的中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村落,它们有着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还需要充分认识各村落的地方特色和地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一)对高效农业的培植

以某地区为例,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林果特色村,主要种植大桃、核桃等,但是后期因为林果价格不够稳定,不得不寻找种植的突破口。后经过咨询和反复试验,发现草莓采摘和火龙果采摘的时间刚好可以衔接,所以该村调整了种植策略,生成以草莓和火龙果采摘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实现了收益的显著增长。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观光园的统一管理,配套成立了技术合作社,专门为观光园提供种植培训、水电基础建设等配套服务,还提供电商平台开发以及旅游营销服务等内容,以小产业带动大发展。

(二)彰显地域特色,借势传统文化

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有着迥异的民俗,其不仅能够彰显地方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鼓励特色化发展的今天,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将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进行结合,打造集文化、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模式[2]。以山东省南仲都村为例,其所打造的“南仲都村美丽乡村”项目,集合了金楸宾舍、乡村手工坊、仁和广场、民俗风情街、流水集市、湿地花溪、生态景观水系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南仲都村在项目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对孝文化进行挖掘,对“孝”主题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开设了豆腐坊、草编坊等民俗风情浓厚的体验项目和休闲设施。

(三)鼓励自主创业,深掘地方资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这也间接导致很多乡村缺少年轻人和骨干力量,变成了只有空巢老人的村落。基于此,全国诸多村镇提出鼓励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号召,让地方资源在有心的策划和挖掘之下焕发商机。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呈现出向二线城市聚集、回乡创业新高的情况,足以说明他们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和引领者。

(四)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绿色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在推进乡村产业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大产品科技含量,增加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包括苗种的培育、饲养技术的研究、新品种的研发、增产增量可行性研究等[3]。如此不仅可从根本上提高诸多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受众吸引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参观和考察价值。比如机器插秧、锦鲤饲养、机械采摘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学习亮点,在吸引游客的同时,还能呈现出一定的产业教育意义。

四、结语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但振兴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瓶颈,此时相关从业者需要不断增强发展的意识,提高发展能力,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动地谋策略、想办法。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新农村 新一辈